一直不明白牡丹花有什么好看的,為什么這么多有名的詩人給予牡丹花這么高的評價?我甚至覺得她不好看,世界上比她好看的花很多。
相比于絢麗燦爛的牡丹我更喜歡臨寒不懼有傲骨之風的梅花。古往今來梅蘭竹菊被寫的也不少,梅高潔傲岸,蘭幽雅空靈,竹虛心直節,菊冷艷清貞。
如果說花作為感物喻志的象征。花中四君子都自強不息,清華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態。作為品質清雅淡泊怎么也比雍容華貴要好的多吧。為什么牡丹花就被喻為是百花之王呢?
今天看到花開時節動京城的畫面好像懂了。
還有一些關于牡丹的詩,猶如身臨其境感受到了那些詩人的情懷,走他們走過的路,賞他們賞他們賞過的花,好像時光倒流與他們的當年重疊。
反復看了那些詩句,突然頓悟。
牡丹盛名是因為盛世王朝啊,歷史上的唐朝科技,文化,經濟,藝術等方面的成就都處于世界前列。
傳說我國第一任女皇武則天灑后醉言,下令百花于降冬時節同時盛開,諸花不敢違抗,唯獨牡丹抗旨未放,顯示出堅貞的氣節,武則天一怒之下,將牡丹貶謫洛陽。牡丹卻因此贏得更多人的喜愛與贊賞。至今,洛陽的牡丹仍極富盛名。
牡丹花大而艷麗,一向被人們視為富貴昌盛的象征。與其說是洛陽成就了牡丹不如說是牡丹成就了洛陽。而成就今天這一切的卻是源遠流長的歷史。歷史上的大唐盛世不就是當時的理想國嗎。
原來他們寫的不僅僅是牡丹,無論是“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還是“天下真花獨牡丹。”寫的都不是花,而是一個國家。
正是因為牡丹花象征富貴吉祥,繁榮昌盛。所以才有“ 須是牡丹花盛發,滿城方始樂無涯。”太平盛世下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富貴祥和的生活才是這些人想要表達的意思。
喜歡梅花的毛爺爺,是因為那個時代的他們都處在嚴寒時期,沒有人天生喜歡吃苦,不過是時代賦予的使命,只有他們像堅韌不拔的梅花一樣凌寒獨自開才有今天的盛世家園。
一樣東西一旦被賦予了某種意義其價值就會變得不一樣,中國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負載了自己的一片真情,從而使花木草石脫離或拓展了原有的意義,而成為人格襟抱的象征和隱喻。
盛世之花,牡丹做為我國的國花當之無愧。
原來賞花賞的不是花,是用國色天香的盛景告訴你,山河猶在,國泰民安。
原來賞月賞的不是月,是用月亮寄托相思之情,表達想念的意思。
你我相隔千里,共沐月光,大概是這一生最好的緣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