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三個交易日內出現四次熔斷,中國股市又開創了一次世界紀錄。在存在漲跌停的中國股市下,熔斷制度是個奇葩的設計,本意是要給市場消消火降降溫,結果成了遏制流動性,造成股市波動的幫兇。
? ? ? 希望這次股災讓證監會的領導們學習一個英文詞組:self-fulfilling prophecy(自我驗證的預言,這個東西源自古希臘神話,不懂的可以去百度)。通俗一點講:當你預期未來股價下降,當前的最好決策就是趕快賣掉手中的股票,當更多的人持有該悲觀想法時,整體股價下挫,股指下行;此時飄綠的市場恰好驗證了你的初始預期,雖然并沒有來自經濟和企業基本面的不利消息。投資者的悲觀預期決定了他們的賣出行為,而該行為的結果反過來使得初始預期實現了!當然了也有其他類似名稱,例如恐慌性危機。
? ? ? 現在讓我們用這個假說來分析這幾天的股災。當滬深指數跌到5%,DUANG!15分鐘暫停交易,這個可比漲跌停狠,在后者情形下交易還在進行,只是價格被鎖定了,在熔斷模式下,交易和價格雙雙被凍結!既然我知道跌到5%整個市場會被凍結,那么在跌到4.5%的時候,我該怎么辦?趕快賣吧!那么在股市快速下跌到4%,3%呢?使用同樣的倒向思維演繹:跌3%,特別是當我發現指數是直線下行,我會預計下一分鐘會跌到3.5%,下一個五分鐘將是4%,再接下來會觸及熔斷,再接下來就可以望綠生悲了。當大多數股民都有這樣的想法時,大家都想奪門而出,其后果便是這兩次熔斷前的股市走勢了。一旦出現快速的下跌,在當前的熔斷模式下,這就很有可能誘發上面說的恐慌性危機。
? ? ? 讓我們再走一遍前向思維演繹。剛開市,可能因為我昨晚做了個噩夢,決定要賣出股票。這些零散隨機式的買賣不會對市場波動有太大影響。但是如果我發現股價快速下跌,那么我可能會產生一個悲觀想法:今天不利“開市”,股價會大幅下挫,應當趁損失不大時趕快賣掉。當然了,并非所有投資者都有這樣的想法,但是伴隨著指數下降幅度增加,有這種想法的人會越來越多。當股指下跌3%,在當前的熔斷制度下,投資者想馬上要觸及熔斷的臨界值了,要趕緊跑,而空頭投機者則更是喜出望外,趕緊加碼砸盤,反正跌到5%,交易所會幫我來鎖定收益。漲跌停模式下,雖然價格被鎖定,但是只要投資者之間的預期是異質的,有人依舊看好后市,他們還可以按鎖定價格入使提供流動性,甚至還有可能把股價翻轉回來。但是熔斷模式下,抱歉,即使你是“王”,也不準再入場寵幸“你的女人”!流動性就這樣完全枯竭了!
? ? ? 上面只是說了5%那個閾值,而5%到7%則更是自我驗證的絕佳例子。這倆個值之間僅相差不到2%!有幸通訊技術的發展,股市恐慌的傳染可比流感傳染快上億倍。一旦5%被突破,上段中講的悲觀預期會在投資者間傳染,從而在整個市場蔓延擴散。今天的交易量不足800億元,可想而知,從5%跌到7%肯定不會多過400億的交易,區區幾百億就能把市值幾十萬億元的中國股市砸到在地。
? ? ? ?為什么國外不少股市也有熔斷而沒出現這樣問題?原因在于沒用哪個國家像中國股市這樣,為了所謂的“保護市場”,結果把市場捆了又綁,里里外外綁了N層。美國股市不存在漲跌停,標普500的熔斷線分別是7%,13%和20%三個門檻。每個之間相差很大,要從一個門檻打壓到另一個,資金量是很大的,這就避免了投資者形成悲觀預期并讓這一恐慌在非常短的時期傳染蔓延。
? ? ? 一個好的交易市場必定有良好的流動性,這可以讓各類信息完全反映出來,讓成熟投資者獨立判斷、決策并承擔其行為后果。沒用太多投資知識、只會聽從各類小道消息、喜歡追漲殺跌而又天天夢想一夜變巴菲特的“散戶們”本來就不值得“保護”,市場遵循的是“優勝劣汰”的自然選擇法則。漲跌停和T+1制度本來已經是反市場、抑制流動性。這些市場不完美恰好為各類“大鱷們”興風作浪的提供了可乘之機。
? ? ? ?流動性凍結的市場沒法反映股票的內在價值,也實現不了價值發現和資源優化配置功效。市場不是用來“保護”的,我們需要的是健康的運行環境。現在中國股市的最大問題不是市場失靈,而是監管失敗。
?Q?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