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完了這本厚書——《斯通納》,花了一個夜晚和一個下午。
講的是一個普通平凡的男人斯通納的一輩子。他出身農家,大學時受到文學觸動轉到文學系,畢業后在那所大學做了四十年的教師,從事教學與研究,受到同事的針對;家庭不幸、不親密的妻子和女兒,有過一段幸福的婚外戀,最終還是被迫分開,最后死于腫瘤。
平平淡淡的人生履歷,他連一個自己喜歡的書房都不能擁有,受著許多的壓抑和迫害,就這樣度過了自己的一生。
這就是人的一生了嗎?
難道就這樣過我的一生?
很害怕,害怕自己最終最終也是一個碌碌無為的人,平庸得微不足道的人。
我肯定不會讓自己這樣度過時間,我想。
同時又心虛。
從懂事以來,好勝心強的我,一直都抱著“我肯定是一個不平凡的人”這樣的信念活著——
以為自己很了不起,會實現所有的夢想;
以為自己長大后會比現在遇到的大人們更厲害,不會過這樣瑣碎無聊的日子;
以為自己會遇到獨一無二的白馬王子,不會像許多姑姑姐姐那樣嫁給平庸的男人;
想著自己以后的生活一定非常美好,光芒萬丈。
小學時,想著到了中學,我肯定不會像那些哥哥姐姐那樣麻木機械的白白浪費花季時光;后來到了中學,我自己其實也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學習、做練習、考試;
來到了大學,我以為自己會擁有一段多么豐富多彩、盡情揮灑的青春;到了大學畢業那一天,再回過頭去看,天啊,自己也是那樣平淡無奇的過了四年。
于是,理想慢慢和現實妥協了,漸漸發現了,原來自己也是一個如此平凡普通的人。這很不容易,但終于承認了自己的渺小。
或許,到了我將要離開人世的那一天,在回望我的一生,也會發出一聲嘆息:唉,原來我也是像大部分普通平凡的人們一樣度過了自己普通平凡的一聲啊。
斯通納的一生,或許就是展示了人類生存的這種平淡無奇的狀態吧,所以,斯通納就像活著的我們每一個人。
But。
“即使不能擁有完美的生活,所幸追求過完整的自我。”
人生的質量并不是表面光彩照人、豐富精彩的履歷和頭銜,而是內在的自我。
Stoner---Stronger
斯通納,也是平凡生活中的一個強者,他年輕時不顧一切轉了專業,毅然投身于文學的研究與教學,同事的傾軋、混亂的院系圈并沒有使他放棄過這種熱情,從一而終地工作了四十年,誠心誠意、兢兢業業地指導教育自己的學生;
后來對于失敗的婚姻、神經質的妻子、甚至被剝奪的對女兒的交流,他無法改變又不忍心傷害時,以溫柔和忍耐來默默對抗,沒有改變自己的原則、沒有拋棄自己的尊嚴;
后來出現的心心相印的情人,無奈分開時也是為了做“我們自己”,“我們知道我們是——知道我們是什么樣的人”。
他的一生中出現的各種事情讓他越來越看清楚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他從來沒有放棄發現真實完整的自我。
平凡的生活,因為內心豐富的聲音和堅韌的力量而色彩繽紛、閃閃發光!
不要害怕成為一個平淡無奇的人,再困頓再無聊的日子,只要自己追求自我的認識和完善、永不放棄思考和堅持,內心有了強大的自我支撐著,生命的價值就不會被平庸和瑣碎侵蝕而崩塌!
我們每個人身披生活重復枯燥的樸素外衣,但只要注意聆聽內在的聲音,不要讓外面的聲音掩蓋自己靈魂的聲音,保持內心的豐盈和靈動,再平凡的一張臉上也是會有屬于自己的光彩的。
這樣,即使是一天天平靜的日子,也是有趣和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