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呼倫貝爾時,正值學生開學前,票極不好買,只好從齊齊哈爾中轉。在列車快來時,突然沖進一百多位肩扛行李手提食品的大媽,他們直接占領了僅有的三個檢票口,細問之下才知道他們是去呼倫貝爾打工挖土豆,望著嘰嘰喳喳歡快的大媽們,我的思緒穿越時空回到了1968年,那年的12月,我們幾個男生大串聯來到了南昌,在車站候車室,坐在我們旁邊的同樣是和我們年齡相仿湖南的女生,由于勞累,我們幾個相繼睡去,南方的冬季很涼,不一會兒我們就被凍醒,這時我們意外地發現同行的一個男生不見了,離家千里我們只是十幾歲的孩子,心中的恐懼可想而知。驚慌中我們發現在我們身邊已經睡去的那幾十個女生,在倒伏著相互依偎的睡姿中,劇烈的上下起伏著,緊接著女生們像盛開的花瓣一樣一層層的從睡夢中醒來,在她們展開后,我們驚喜的發現,那位“丟失”的同學像花蕊般的從女生的重圍中滿頭大汗的展現出來...
在呼倫貝爾的旅途中,印象最深的還是川流不息的車流,記得我們剛到內蒙時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馬車,歲月如梭,看到今天的牧區如此繁茂我們真是由衷的喜悅。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最希望見到的還是那倍感親切的 老牛拉著的勒勒車。在我們下鄉第一年的中秋,我們坐著牛車到草原的深處去拉準備為牛馬過冬的干草,牛車慢悠悠地在路上晃著,車老板坐在車沿上,懷抱趕車的鞭子,揣著手靠在裝得像小山似的草垛上閉著眼打盹,我們知青躺在高高的草垛上瞇著眼曬太陽,有時老牛會停下來貪吃路邊還未枯黃的青草,這時車老板會及時的睜開雙眼,吼一聲蒙罵,揮舞著牛鞭,嘴里發出“噠、噠、噠”的吆喝聲驅趕怠工的牛,牛車繼續慢慢的晃。我們則懶懶地翻個身逐著被打斷的夢。天漸漸的暗了下來,已經可以看到嘎查(村子)緲緲的炊煙,中秋的月亮在云和霧的沐浴中羞答答的露出了困意濃濃的臉,遠處隱約地傳來女知青們用口琴吹奏的 《敖包相會》的曲子,那本該充滿了柔情和渴望的美麗樂章,今晚為何感覺是那樣的哀思和惆悵,車上的男知青們結束了甜美的夢幻,不約而同地合著漸漸飄來的曲聲低低的吟唱著,我望著帶有露珠的月亮,在心中問道:如果天上真的有天使,他們聽了這憂郁的歌聲,會不會輕輕的收起美麗的翅膀,悄悄的蹲在月亮旁,默默地哭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