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上班的時候,走在路上,聽喜馬拉雅里的《伍爾夫讀書隨筆》,晚上下班回來后,重溫紙質版的《伍爾夫讀書隨筆》,這種感覺就像是去赴一場與老朋友之間的約會,這其中的美妙是很難道與外人說的。
伍爾夫說,我們閱讀的趣味是我們的指路明燈,唯有趣味才使得我們身心激動不已。哈哈,太有同感啦!看這本書的時候,也許是因為趣味相投,讓我無論是在聽音頻還是看紙質版的書,都是讓我身心激動不已!
很慶幸自己看了這本書,又找到了一位自己超愛的作家!
伍爾夫在開篇就談到了讀書,她說,關于讀書,一個人可以對別人提出的唯一指導就是不必聽什么指導,你只要憑自己的天性,憑自己的頭腦得出自己的結論就可以了。
這一段簡直說到心坎里,因為有時候發布書評,很多人都要求推薦書,而我在寫書單和書評的時候一般都是談自己喜歡的書和讀書時的感受,所以在開篇,我都會先申明:讀書是一件很私人化的事情,也許我的蘿卜并不是你的菜,但是沒關系,只要找到你自己感興趣的去讀,那它就是你的真愛!
看書時扮演的角色
我們讀書時,不應該對作者發號施令,而應該設身處地為作者設想,成為作者的合伙人和同謀,這樣我們才能從隱晦曲折的字里行間,察覺到一個與眾不同的人。
關于作者的同謀只是在看書的時候,我們要扮演這樣一種角色,但是看完書之后,我們就需要進行角色的轉化。伍爾夫說,看完一本書,先不要急著下定論 ,等一切都塵埃落定,疑問平息之后,再對他進行評判。這意味著我們對書的態度已經改變,我們不再是作者的同伙,而是他們的審判官。
從同謀到審判官,伍爾夫將我們正在閱讀的感受和閱讀后的感受和應該扮演的角色,寫的淋漓盡致,并且這樣一種角色扮演,會讓你覺得很有趣!
閱讀的趣味:
關于閱讀的趣味,伍爾夫說,我們不可能對書的一切完全抱有同感,不可能把自己完全淹沒起來。實際上,正因為這些情感,正因為這些愛和恨,我們才能和詩人,小說家保持親密的聯系。我們的趣味,才能使我們身心激動不已。
在趣味的指導下,我們開始大膽越出謀一本書的范圍,開始尋找把某些書組合成一類的特點。我想這就是為什么喜歡一個讀書的主題,就像把相關的書都找來閱讀一番的原因吧。通過閱讀同類書記,從這帶來的樂趣,又是更深層次的。
伍爾夫讀書筆記日記篇:
全書最愛的就是日記篇,從中你可以看到一個憨態可掬的伍爾夫,也可以看到一個辛辣有個性的伍爾夫,還可以看到一個思考與自省的伍爾夫。
伍爾夫在她的日記中,寫到的大多都是與書有關的,日記的開篇大多都是這樣的:“飯后讀完《唐吉可德》····”隨后發表自己對這本書的看法,或批評或贊揚,完全是按著自己最真實的感受來寫,她覺得唐吉可德的故事,人物雖然有血有肉,但里邊的宮廷插曲卻倍感無聊。
日記的最后,她寫到:“天哪,我寫到哪里去了,怎么會有這樣怪的念頭”。看到這里,真的覺得伍爾夫是一位超可愛的讀者,她的情感全然宣泄在紙和筆之間,讓人忍俊不禁。
她在讀書的時候也時常會與自我對話。比如她說,讀韋伯夫人的書使我想到,對我自己的生活該說些什么呢?今天一早頭又痛了,只好讀讀自己1923年寫的那些日記,把靜默當做治頭痛的良藥。
伍爾夫說,自己很容易興奮,好像總是在探尋什么,可又容易自我滿足,手頭正在做的事幾乎都喜歡,就是情緒無法穩定。我想我是絕不會厭倦生活的,有時候雖然心灰意懶,但很快就能恢復。
這樣一種對自我的坦誠,以及和自我內心的對話,引發我強烈的內心共鳴。總是會被這樣平實赤城的文字所打動。這樣的文字我還在徐曉的《半生為人》中看過,同樣是女性作家,她們都敢于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寫在文字上,并且展現在讀者面前。
就像伍爾夫在談論蒙田的時候,說到的,要把自己的真實情況統統說出來,要從身邊的小事著手讓自己暴露無遺,確非易事。
因為人的靈魂漫無邊際,變化不定,要追隨它的腳步,揭示它內部的迂回曲折,這條路非常難走,比人們想象的還要難。
正因為這條路難走,而真正去追尋這條路并且能夠展現在讀者面前,則更為不易,但是蒙田做到了,伍爾夫做到了,徐曉業做到了。我想這也是我這么喜歡她們的緣故。
伍爾夫的日記是有溫度的,而我喜歡這樣一個有溫度沒有距離感的伍爾夫,看她的日記,這感覺就像是與她在進行一場好朋友之間的對話,哈哈,看的時候太有共鳴啦,難掩內心的興奮,好幾次,看著看著一個人在房間里哈哈大笑!
這種閱讀帶來的快感,太美妙了,嘿嘿,昨晚看到朋友的留言,閱讀的人,欠缺一種孤獨,而我想說的是,真正愛閱讀喜歡并享受孤獨,但是因為閱讀,我們卻并不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