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第一次讀這本書,唯一的評價便是“這是一篇完美的高中生議論文,論點有理有據,邏輯清晰?!?/p>
想當年,我也是可在語文課堂上能清晰表達論點,鋒芒畢露的語文課代表耶??墒菐啄旰螅瑓s落得兩茫茫的下場。關于未來,關于現在完全茫然。這本書給了我一個契機,找回自己,撥開前路漫漫的迷霧。
不得不承認,我是帶著功利心讀這本書的,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聽著就很厲害好不好??墒亲x完這本書,我明白的卻是為什么作者這么厲害。
厲害之一:知識淵博
作者是個很厲害的人,他可以把各種典型案例靈活應用,來支撐他的論點。讀完之后,確實醍醐灌頂,好似身上揣著一份武林秘籍。百度百科上提及采銅是一個被公認為“知乎精神”的代表者之一,可我覺得他分明就是一個心理學領域的大牛,好么!
關于時間,他可以引“梁漱溟的鄭重”,引“菲利普·津巴多的時間視角”,引“林德沃的延伸的當下感”,甚至可以根據心理學家伯曼和特普關于“近期未來和遠期未來”的闡釋提出五年之約的可行性。不單單是這一節,關于學習,關于思維,關于成功,采銅大神全都引經據典,讓我只得拍手叫好。
他的厲害之處,不僅在于可以引經據典,更在于寫出了自己的獨特看法,使人受益。
他借卡爾維諾的《為什么要讀經典作品》,塔勒布的《反脆弱》以及辛波斯卡的《一粒沙看世界》,告訴我們辨別噪音,做有意義之事的重要性。 他用收益值和半衰期分析哪種事情可做,哪些事情少做。不可否認,漫無目的地刷微博和朋友圈,玩一下午的游戲只是短半衰期的事件,而讀經典,學習思維技巧卻是長半衰期之事。在這里采銅大神也列了一條單子,他認為一定要做長半衰期之事,少做短半衰期之事。關于知識,技能,思維模式,反思,維持關系,獲得資源,構思以及高峰體驗的都稱為長半衰期之事。
確實,正如帕金森第一定律所言,工作會自動膨脹,直至占滿所有可用時間。侯世達定律也告訴我們,實際做事花費的時間總是要比預期長,即使預期中考慮了侯世達定律。
我們時常覺得累,好像被推著往前走,好似脖子上被架了一把刀告訴你一切都來不及了,不過是因為我們忘了時間是不被管理的,能調整的只有自己罷了。
看完采銅大神的建議,我豁然開朗,人生在世最好不過學會像齊克森米哈里般用“心流”全情投入愛好之事,像李歐梵教授般快工作,慢生活,像朱光潛先生般領略和享受生活之美,像弗洛克般用《享樂主義手冊》讓生活慢下來。
當你真正能聯結過去和未來,鄭重過好當下,用未來視角工作,用享樂主義生活,多做長半衰期之事,把握做事節奏,讓近期未來更具挑戰,讓遠期未來更具體,你也能像約瑟夫·奧約般成為一個編撰鳥類手冊的杰出醫生。
厲害之二:教你如何厲害
關于時間,關于選擇,關于行動,關于學習,關于思維,關于才能,關于成功,實際上是被講爛的話題,而采銅卻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東西。
關于選擇,我一向保持著差不多便好的態度。大概是受小時候的“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理論的影響吧,一向覺得有好的選擇便足夠了。決策心理學也認為人傾向于“滿意原則”而非“最優原則?!?而采銅卻告訴你,我們需要的是最好的選擇。
采銅用大學生為何迷茫的例子,用選用餐廳的情景再現,用可汗學院創始人薩爾曼·可汗的經歷告訴我們,更高的標準,才能有更好的選擇。
實際上,每次碰到這種“你一定要做出最好選擇”的文章時,我總是習慣性排斥。我認為我們總是在看到好結果才能明白何為好選擇,更何況,成功人士大都很有魄力,清楚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而我不過普通的小研一枚罷了。而采銅大神好似看穿了我的心思,用朱光潛先生的“審分寸”告訴我,所謂最好的選擇,不過是看清本末輕重,在現有格局上,向上走一步。
他用四種格局回答了如何做出好選擇。所謂零度格局正是盲眾,無目標,隨波逐流,認為人生苦短,及時行樂。我想大多數人都在零度格局里看不見方向吧。所謂一度格局正是逐利者,有較為完備的常識體系,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恰似《釜山行》里的父親般,他總是跟女兒說,“這種時候,不謙讓也可以的?!?/b>而所謂二度格局,正是維特根斯坦,哥德爾,埃爾德什等追求真理和捍衛真理的理念人。三度格局正是如提出“人不能只為他自己而活”的史懷哲般以造福社會為己任。
記住,我們能做的就是在現有的格局上,上前一步,這便是最好的選擇。
厲害之三:寫出了一本有趣有用的工具書
譬如,它為做出最好的選擇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論。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煩惱。最簡單的例子便是大學生的所謂迷茫?!拔也粣郾緦I,我喜歡的是動畫制作,除了學本專業,我還要蹭課學動畫制作,真的好累啊,好迷茫啊,我該怎么辦?”不容置疑,我也曾有過這樣的虛假的兩難困境。
當我看完《精進》后,深深明白了問題的關鍵不在于這種虛假的糟糕心態,而在于我們虛假地確定了唯一的目標,并且該理想目標和現實相差甚遠。實際上,愛好和職業并不一定需要統一,專業也不能決定你的職業,甚至課堂學習也不能決定你的專業技能。
可為什么我們總是會有這樣或那樣的虛假兩難選擇呢?問題的關鍵便是“賽道假設”,“低關聯假設”,“僵固型心智”以及“零和博弈”等隱含假設。
采銅大神振臂一呼,告訴我們現在正是跟它說再見的時候了。
他提出的目標懸置(不需要急著完成所有目標,累了便休息,及時調整心態),能力嫁接以及特性改造(把愛好用于工作)對我的觸動頗大。確實,在面對多種選擇時,采銅大神的維度分析法和拇指原則也頗有道理。在維度分析法中,重新定義可幫助我們找到根源性問題,而因素窮舉可幫我們找到所有特征,權重賦值代表著我們的內心標準,整理成表為我們做出選擇。
不得不說,采銅大神是個很厲害的人。他用他的內在修養緩緩告訴你,不管你做了什么選擇,最終帶你走向目的地并不一定是你的選擇,而是那些你不會改變的東西。
厲害之四:請我們赴一場思維盛宴
從序言的掛鐘效應,采銅便向我們展示了生活的多維性。他用人生的七個側面,時間,選擇,行動,學習,思維,才能和成功告訴我們,生活有不同的側面,也有不同的解讀,更重要的是有不同色彩,我們應該用更開闊,更勇敢的方式去生活。
關于行動,看過不少大喊“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的言論,而采銅大神卻從另一個側面,用彈性薄膜直觀活潑地告訴你要即刻行動,用精益創業例子告訴你向前一步是幸福,退后一步是孤獨,用photoshop告訴你如何從核心區開始分解,采用多線程模式對不同認知類型的工作分層處理。
關于學習,采銅提出了新穎的“已有何知識”,“能學到何知識”,“還有何需探索知識”以及“有何需長期探索的知識”方法教會我們學會解碼,拓展知識系統,不做知識的搬運工。
同樣,關于思維,才能和成功,作者的論述也是有理有據,有獨特的見解和思考,就好像吃到了一塊彩虹蛋糕般,滿口香甜。
讀完這本書,我默默地寫下此感悟。或許這世界上的大神不止采銅一個。
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你的答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