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美食,顧名思義,味美的食物。
? 《墨子·辭過》:“今則不然,厚作斂于百姓,以為美食、芻豢、蒸炙、魚鱉。《韓非子·六反》:“今家人之治產也,相忍以饑寒,相強以勞苦,雖犯軍旅之難,饑饉之患,溫衣美食者必是家也。”《晉書·傅咸傳》:“奢不見詰,轉相高尚。昔毛玠為吏部尚書,時無敢好衣美食者。”
? ? ? ? 今天,俱樂部演講主題是美食,而簡書寫作營主題也是食物,很契合。演講會中大家展開了討論交流,收獲很多。最后總結,個人有以下三點對美食的認知。
? ? ? ? ?一,美食。美:美味,美麗等,是感官的。食:食物,食材等,有形的,可視的。美食,不分貴賤,只要是自己喜歡的,都可以稱為美食。你可以喜歡鮑魚鮑翅,也可以喜歡蘿卜白菜。各有所愛。美食,講究色、香、味、型,更需講究食材原生態。滿足味蕾的同時也吃出健康。
? ? ? ?二,美食。食色性也。吃,是民生大事。但是身邊有多少人食而不知其味。《禮記·大學》中說:“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現在快節奏生活,有時候讓我們連慢下來認真吃一頓飯一頓餐的時間都沒有了,吃的到嘴里的東西,只是用來填飽肚子,更或者只是機械性的到點的一個吃的行為,不知其味,更別說美食了。一行禪師在《正念的奇跡》中說:古往今來,吃飯這事上,鮮能知味者,真正用心體味食物味道的人少的可憐,一邊吃飯一邊聊天,一邊吃飯一邊規劃人生,所以沒人能吃好飯。禪師的弟子吉姆在吃橘子時,嘴里還沒有吃完,就又掰了一瓣橘子,幾乎意識不到自己在吃橘子。不管外在節奏如何,找到自己的節奏,張開嘴巴吃的時候,只享受當下的美食,保持正念,知行合一。
? ? ? ? ?三,美食,更是一種文化。有句經典話說:賺美國的錢、娶俄羅斯的妻子、住英國的房子、吃中國美食。可見中國美食在全球影響力,這時候美食不再簡單是美食,而成了一種飲食文化的代表。今天演講會XM說有道菜叫“母子相會”,是由黃豆和豆芽制成。我想這道菜,如果是一對母女或者母子去吃,肯定吃出的不僅僅是菜本身,更有食物背后的賦予的意義和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中的陰陽五行哲學思想、儒家倫理道德觀念,還有文化藝術成就、飲食審美風尚、民族性格特征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創造出彪炳史冊的中國烹飪技藝,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文化。總之,中國飲食文化是一種廣視野、深層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區域文化;是中華各族人民在100多萬年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在食源開發、食具研制、食品調理、營養保健和飲食審美等方面創造、積累并影響周邊國家和世界的物質財富及精神財富。美食,是一種飲食文化的代表。
? ? ? ? ?美食,不僅是美食本身。你吃出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