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我不用別人來告訴我,我想要什么。”
? ?“至少我知道我是誰,我想要什么。”
? ?“至少我不會一直讓別人告訴我該做什么。至少我不害怕。”
? ? “你呢,李小姐?你想要什么?”〕
? ? ? ?這段杰克對莉迪亞的追問是在全文中最刺痛我的段落,也是近來一直困擾著我的問題。
? ? 〔莉迪亞死了,可他們還不知道。〕一開頭就預示了這本書的壓抑基調。由莉迪亞的死一層層的剝開了這個家族的故事。
? ? ? 父親詹姆斯·李是大學的歷史系教授,但他同時是一個黃種人,膚色和出身使得他與周圍格格不入,因此他強烈想要融入周圍人。
? ? ? 母親瑪麗琳·李是白人家庭主婦,但她以前是全班唯一一個學化學的女生,單親家庭的她自信要強,追求“與眾不同”,想要出類拔萃去證明自己不會成為母親那樣一生只為了家庭而碌碌無為的人。她母親有多想讓瑪麗琳成為她那般的家政高手,為了全家學會六種蛋的煮法,她自己就有多想讓莉迪亞成為她想成為的女醫生,受到他人的尊敬和認可。
? ? ? 那個夏天,母親為了實現自己成為女醫生的夢想而離家出走,最后卻不得不為了肚子里的漢娜重新回歸家庭,經歷過這件事后,莉迪亞就漸漸開始藏起自我,為了維持她心中的家庭平衡而強迫自己去學習那些她并不感興趣的數學生物和物理化學。她還是家里唯一一個藍眼睛的黃皮膚人,父親希望她不會被排擠,總有更多的友情。由此她成為了父母的重心,了獲得父母最多的關注。母親堅信莉迪亞能與眾不同,父親堅信莉迪亞能融入大眾。
? ? ? ?就在這種雙重矛盾和壓力之下,內斯成為了莉迪亞唯一的心里支柱。但是長久的關注失衡,使得內斯雖然能體會到莉迪亞的壓力,同時也讓他對莉迪亞產生了一點點小嫉妒和不耐煩,他也希望被關懷被關注。當莉迪亞為了母親的醫生夢想在學習力不從心的課程,為了父親希望她融入人群而假裝打電話時,想必內斯知道妹妹的痛苦,不過對航天和宇宙的熱愛,以及父母親的關注失衡帶給他的失望,讓他漸漸忽略了妹妹的感受。
? ? ? ?《無聲告白》中一件件小事在作者抽絲撥繭的描繪下形成了一個個壓垮莉迪亞的伏筆。書的前半段作者一直從其他人的角度描述在他們心中的莉迪亞,后面從莉迪亞的角度將所有事回顧了一遍,至此才明白為何是無聲的告白。莉迪亞到死都沒能說出她的真實想法,但她的死讓家庭成員們開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對她產生的影響,和導致這個悲劇的真正的原因。
? ?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但是我們卻很難做到。我們會為了父母的期待去找工作,結婚生子,過他們眼中安安穩穩的一生,這是所謂的“孝”。走出學校步入社會,沒有了被期待的壓力后,越來越多的人已經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什么夢想,每日只能了“錢”而奔波忙碌。
? ? ? ?我曾在被召喚回老家工作時問過父親,“我還年輕,我為什么不能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父親說,“我們不需要你多出色,只要能一直陪在身邊就好。現在已經到了你為家庭盡義務的時候。”但他卻忘了是他在我心中從小就埋下了要變優秀的種子。“你要多讀書,要上大學,要去看更多的世界去開拓自己的眼界。”這也曾是他對我的期待。
? ? ? ? 人是善變且矛盾的,如果你只是按照別人的期待去活,那只能活成了別人。所以只有一次次的問自己,到底想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擺脫別人的期待,去活出自己,不論怎樣,那才是你的人生,而不是別人給你安排好的劇本。
? ? ? ?合上書的最后一頁,現在該問問自己了: “我呢,我想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