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知名文案大咖李叫獸寫的一篇文章——《為什么你有10年經驗,但成不了專家?》。這篇文章給了我極大的啟發。
文章的開頭就指出一個人卓越與平凡的差距。既不是我們印象中常認為的經驗,也不是個人的天賦,而是刻意練習的程度。
李叫獸所說的“刻意練習”究竟應該怎樣做?其關鍵的五個要素是:
1.避免自動完成
2.離開舒適區
3.犧牲短期利益
4.大量重復的練習
5.持續地獲得反饋
為什么只有刻意的練習才能成為專家?一個擁有10年經驗的行業老鳥,往往會停留于舒適區。很多事情僅憑記憶,就可以自動完成。就像一個老司機一樣,當遇到險情時,左腳會自動踩離合,右腳從油門換到剎車。而完成這一連貫地動作,他連想都不想,甚至連自己是怎么做到的,或許都不知道。這就是自動完成的結果。這樣的司機千千萬,遲早會被后者所超越。
而專家級的司機,他會避免自動完成。而是刻意練習自己的靈敏度以及對車子的駕馭能力。他會反復思考著,這樣做會不會更縮短反應的時間?那樣做會不會使車子更平穩地停下來?......久而久之,他們與普通司機的差距會越來越大,最終成就卓越。
其次,一個人的天賦最多只能表明在做某一件事情上,或許會比常人學得快,用的時間更少。至于最后能不能學得好,能不能成為專家那又得另當別論。
然而做刻意練習的人恰恰與前者的擁有經驗、有天賦的人相反。他們常常令自己走出舒適區,讓自己進入陌生領域的學習區,避免自動生成。于是我們會看到優秀的運動員會一種令自己別扭的方式來訓練,而不是整天地去參加比賽。
看完了這篇文章,我終于明白了為什么擁有10年經驗的人成不了專家?我也開始反思自己為什么寫不出一篇好的文章?為什么口才訓練持續了很長時間卻依然原地踏步?為什么自己上學十幾年都沒有培養出強大的自學能力?
理由很簡單,我們缺少練習,更缺少刻意的練習。因此,若想追求卓越,必須要重視刻意練習。
回想半個月前,我調整了寫作的進度,改成每兩天寫一篇文章。這樣的調整雖然減輕了輸出的負擔,但是寫作水平沒有提高。重點原因是忽略了刻意練習。事實上沒有哪一位作家,只會整天書寫成篇的文章,而不去做細分的標題、結構、表現手法等大量重復的研究與訓練。
而很多人不愿意去做刻意訓練的原因是不愿意犧牲短期的利益,而我就是典型之一。其實早就2015年11月份我就關注李叫獸的公眾號并看了這篇文章,當時只是走馬觀花式的瀏覽,而沒有像現在這樣細細地分析,更不會深入地思考為什么?
結果可想而知!同樣地,很多人讀了很多書、做了很多題、看似花了很多時間努力地學習,結果并無卵用。出于本性,人們總是追求著怎樣更便捷?怎樣賺更多的錢?而不愿意舍棄短期的利益。
最終的結果是,平凡之人總是占大多數。其實,卓越與平凡僅有一詞之差——刻意練習。不知不甘平凡的你,又會如何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