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源氏物語》,在光源氏的女人中,我頗為欣賞的,除了朝顏/槿姬外,還有一位明石姬。
明石姬原本也有皇家血統,無奈家道“中落”,父親是海邊小地方明石浦的官員,后來辭官做了道人。書中的明石姬儀容高雅,體態苗條,才情橫溢,能詩文會撫琴。
最為難得的,是她有“人間清醒”。她不愿主動攀附光源氏、懷孕后獨守明石浦、因出身低微忍痛將女兒交給紫姬(正夫人)撫養、幾次三番推辭光源氏邀她進京、入住“東殿”后耐受寂寞孤獨……,凡此種種的隱忍和豁達,最后讓她成功逆襲。她是光源氏的女人中最長壽且善終的一位,也是光源氏最為看重的朋友式的愛人。
“此人(指明石姬)修養功夫極深,心不見底。表面上低聲下氣,百依百從,而心中秘藏著高遠的見識,令人不知不覺地贊嘆呢。”光源氏對紫姬這么評說她,足見他很懂得欣賞明石姬的品性。
《源氏物語》以花喻人,但明石姬沒有花喻,她的名字前冠以的是偏僻海海邊小鎮明石浦的地名。起初,她就是山間海邊的野草野花,是光源氏寂寞孤苦的流放途中寵幸的鄉野丫頭。在書中一次描寫光源氏給諸位女性角色贈衣的情節中,源氏將“梅花折枝及飛舞鳥蝶紋樣的白色中國式禮服”贈送給了明石姬,或許在他的心里,明石姬就是那枝花朵小巧、花瓣潔白的傲雪凌霜的梅花(第二十三回 玉鬘)。“梅花香自苦寒來”,倒也像極了苦盡甘來,晚年陪著皇后女兒擁住皇外孫們享受天倫的明石姬。
古往今來,在兩性關系中不落下風的女子,多仰仗家有長袖善舞足智多謀的長輩,明石道人便是這樣的父親。他從京城富貴之家雇來許多容貌姣好的青年侍女和女童陪伴女兒成長,他親自教女兒習禮儀學詩文,并把家傳的彈箏之道傳授給她,明石姬有不凡的古箏造詣。“她的手法艷麗入時,牽惹人心,使聽者聞音而想象彈者的美貌,真是高雅無比的妙技。”正是她曲趣高雅的琴聲,讓光源氏對她日漸情深(第十三回 明石)。明石道人一手促成女兒與落難公子光源氏的美事,為女兒的人生鋪好了路,深有遠見。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一部《源氏物語》翻讀過去,才發現此中最深刻而出彩的角色竟是明石浦的父女倆。
自有人類以來,男婚女嫁都是一道隨機的難解的命運考題,我們與《源氏物語》的時代相隔千年,為何還能從故事中讀出今生今世的悲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