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年來,學生心理健康日益為國家所重視,朋輩心理咨詢也相應得到重視,各中小學班級干部中除了班長、學習委員、文藝委員、體育委員、生活委員、勞動委員外,增設了“心理委員”這一職位,小學高年級以上男女生心理委員分設,有住校生的學校還在每個宿舍增設或兼職有心理信息員。學校通過對心理委員、心理信息員的定期專業培訓,培育出一支助力校園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的學生隊伍,延伸心理健康教育的觸角,讓陽光照進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 ? ? ? 一、設置心理委員,及時發現學生心理問題。
? ? ? ? 心理委員的職責是什么?心理委員是班委會的成員之一,是學校心理健康輔導中心與各班同學之間信息溝通的橋梁和紐帶。心理委員的工作職責是認真學習并積極宣傳學生心理健康知識,在本班級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宣傳活動;注意發現學生中出現的各種心理異常現象,及時與其他班委聯合給予這類同學力所能及的幫助支持;對于同伴互助效果不理想的,及時向班主任、學校心理健康輔導教師反映,請他們及時提供更為專業的幫助;幫助有心理困難的同學及時前往心理咨詢室接受心理輔導或幫助同學預約學校心理咨詢輔導;協助學校開展心理普查和問卷調查。
? ? ? ? 要做好一名心理委員,需要從哪些方面做起呢?一是負責收集本班同學的心理健康信息,掌握班級同學的心理健康狀況,敏銳觀察并及時記錄班級同學的心理變化動態。二是積極關注班級特殊人群。對性格孤僻、家庭情況復雜、經濟貧困、紀律觀念淡薄、學習困難的同學要給予特別關注和幫助。三是對班級有突出心理問題的同學進行初步評估,對本班有心理問題的同學開展相關幫助與疏導工作。四是對于自己提供幫助效果不佳的,及時請班主任給予輔導,班主任不能輔導的轉介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五是做好保密工作,嚴格保護同學的隱私,維護同學的權益。六是按時參加學校組織的班級心理委員培訓及各類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加強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積累,注重自身心理健康的維護,提高自身心理服務能力。七是掌握常見心理問題和緊急干預的常識,學習心理輔導技術,提高自我心理素質。八是認真學習并積極宣傳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定期在班上開展一些有關心理健康的活動,并作好相應的總結和記錄。
? ? ? ? 為保證心理委員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學校心理咨詢輔導中心和班級要定期組織心理委員工作會,圍繞“班級本周發生的特別事情”“班級同學普遍的心理狀況”“你正在特別關注的同學狀況”等三方面填寫《心雨晴雨表》,通過反饋相關情況,幫助老師及時發現苗頭,幫助同學預約心理咨詢。這也是培訓心理委員的主要目的——發現身邊同學的異常并及時提供幫助。
? ? ? ? 二、當好知心人,傾聽同學煩惱也收獲自身成長。
? ? ? ? 與其他班委不同,心理委員做得最多的就是跟同學聊天,同學們有心情不好、焦慮或者遇到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問題,心理委員會第一時間找他(她)聊天,建議同學通過運動舒緩壓力,或通過親身經歷,與同學分享一些解決方法。心理委員除了要掌握常見的心理常識、提高自我心理素質外,更重要的是向身邊的同學普及心理知識,及時發現和幫助有心理困惑和煩惱的同學,鼓勵他們在需要時及時向心理老師咨詢,同時將重大應急事件、行為異常學生的情況及時向老師報告求助。
? ? ? ? 有時僅僅只是傾聽,也能夠幫到同學。比如在開學季,新同學總有一些因為環境適應、同伴適應、學習適應的問題;進入畢業季,同學們的學習壓力大了很多;有的同學可能與家長、老師、同學發生了矛盾;有的同學進入青春期后不適反映強烈;有的同學忽遭家庭變故或個人身體問題等。有時候通過聊天,負面情緒也得到了舒緩。
? ? ? ? 心理委員由于與同學年齡相近,容易溝通,在一起的時間比與老師接觸的時間多,其他同學遇到的很多迷茫很可能心理委員也曾有過的,更能感同身受,因此很多同學更愿意對心理委員這樣的朋輩敞開心扉,對心理委員提出的建議也不會讓他們覺得是在說教。
? ? ? ? 幫助別人,快樂自己,也是成長自己。在與同學的溝通中,心理委員同樣會收獲很多,跟同學們共同成長。事實上,做好心理委員不僅不用擔心自己因為擔任心理委員而被同學排斥,相反,心理委員的同學緣會很好,同學更愿意與心理委員親近。由于經常幫忙組織班會和心理活動,心理委員也能從中鍛煉自己的組織能力。心理委員自己擁有了健康的心理,自己受益,周圍人也受益,幫忙了解別人的心理變化,不但解決了班級同學的心理問題,自己的性格也會發生變化,變得越來越樂觀和開朗。
? ? ? 三、加強專業培訓,發揮心理委員的同齡人優勢。
? ? ? ? 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心理委員,需要邁過一定的“門檻”。首先要自愿自薦,對同伴互助心理學有興趣,喜歡就學得會,愿意付出就能做得好,這是前提;其次是細心、責任感強、人際關系比較好,這是基礎;再次是需要后期的專業培訓,這是保障。心理委員畢竟還是學生,考慮到他們并不具備系統的心理學知識和豐富的咨詢技能,在朋輩輔導中,可能會面臨許多困難和難以排解的情緒困擾。基于對心理委員的關懷原則,以及確保心理委員隊伍的服務質量,學校要定期不定期組織心理委員培訓,培訓不僅著重提高他們的操作技能,而且要重視培養他們的自我調節能力。
? ? ? 學校學生人數眾多,而老師無法24小時陪伴在同學身邊,心理委員就在學生中間,能夠及時察覺到周邊的突發事件,而且掌握的情況往往更真實。在學校通過發揮“朋輩力量”助力心理健康工作,有其明顯優勢。心理委員的設立不是為了解決心理難題,因為一些復雜的心理問題,即使是成年人也難以解決,更別說青少年學生,但設立心理委員,是為了發揮他們作為“同齡人”的優勢,收集到真實有效準確的信息,有助于班主任和心理老師分析問題、化解風險。針對心理問題而言,越早發現,干預效果越好。
? ? ? ? 要破除過去一些對心理委員的誤讀、誤解、誤用,讓心理委員工作成為光明正大的同伴互助舉措,而不是讓心理委員成為打小報告而影響人際關系的角色,嚴格的保密原則,班主任、學校專兼職心理咨詢師根據情況適時介入,出發點在于盡可能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本身也符合心理咨詢的轉介原則。在學校建立起心理委員同伴互助機制、班主任心理輔導制、專兼職心理咨詢師咨詢制三級防御機制,是有效解決不同等級心理問題的重要舉措,也是修通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輔導的重要渠道。不過,學校心育工作的開展不能僅僅依靠心理委員等學生力量,學校和家庭才是孩子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呵護者。心理委員只是有益的補充,家校應當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心理偏差嚴重者,學校的任務是重在發現,及時與監護人聯系,轉介到專業機構或專業人士那里給予咨詢治療。在實際工作中,有心理委員“基層數據”的輸出,學校開展心育工作將更有針對性和時效性,心理咨詢輔導功能室也才能真正發揮服務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