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說到富士康,相信沒有人不知道,它是全球排名前三的大型工廠,目前有100多萬人員工,遍布全球各地,另外,富士康也是蘋果第一代工廠。據說,富士康一年的收入高達8000多億,主要是因為富士康的根基比較深,業務涉及范圍較廣,自然收入也是其他小工廠無法比擬的。
那么,8000多億的收入如何分配給100多萬的員工呢?各地的工人工資水平又有什么差距呢?
1、富士康中國工人工資水平
在中國,富士康有很多的工廠,每個工廠大概都有幾萬個員工,主要是以年輕人為主,從事車間流水線上的工作,每個分工廠的底薪也是不一樣的,比如深圳分工廠,底薪算是最高的,2550元,而一般底薪水平在2000,平時加班工資另算,差不多每個月可以拿到四五千的樣子。
隨著人口紅利的淡化,國內勞動力成本的提高,很多工廠轉移到了東南亞,去獲取更為廉價的勞動力。
2、富士康東南亞工人工資水平
可想而知,他們的待遇比中國工人還要低,據知,越南和印度工人的底線僅為1000多,即使算上加班費,也才2000多,不過當地的物價水平也比較低,所以相對來說,他們同樣是可以養活自己。
3、富士康美國工人工資水平
最近有消息傳出富士康要在美國開分分工廠了,而且一出口就是工資月薪三萬,這極大的引起了國內員工的不滿,一致要求漲工資。結果還真是給加工資了:普工工資加了兩百多。
身在職場的你,認為18-30歲的人將青春奉獻給富士康,值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