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越來越難做
漲粉越來越困難
同類型公眾號越來越多
粉絲活躍度持續下降
微信是否在衰落?
微信公眾號的紅利期是否已經過去了?
沒了紅利期的公眾號,還要不要做?
PPT大神秋葉就提出了“訂閱號已死”這一口號,他認為朋友圈的活躍度最高峰已經過去。“邊度”的創始人也認為:微信公眾號的浪潮已經過去。不要過于迷信微信公眾號,如果今天再投入戰局有點晚了。紅利已經到了收割期。過了收割期,就進去疲軟期。事實上,現在全國微信公眾號有兩千多萬個,并且這個數據一再被刷新。
而科技每日推送的創始人黃永軒則提出:微信公眾號的用戶紅利期已經過去了,但是內容的紅利期正當時。
優質內容的生產將會是未來移動互聯網的競爭力所在。尤其是在微信團隊大力扶持原創公眾號的大環境下。
“粉絲少、沒人看,怎么辦?”深夜發媸的徐妍直言:那說明你的內容做得還不夠好,沒有別的途徑。以深夜發媸為例,做了半年也才做到第一萬個粉絲。第一個半年很關鍵,如果沒有人看肯定是內容出了問題。
關于內容創業的方向,資深評論人曾響鈴在線上微課提到一個觀點:現在內容創業兩個方向,一個垂直化,越是細分市場越可能深度越具有不可替代性,這種偏知識屬性,是幫聽眾省時間;一個泛娛樂化,典型的直播平臺模式,偏表演,以娛樂為主,是為用戶花時間(消遣娛樂);人們對內容的需求會向兩個極端走,一個越重的知識性內容,一個越輕的娛樂性內容。
有句話叫“聽了那么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我需要自我剖析,站在我自己的角度,來決定要不要做公眾號。
公眾號是什么?公眾號是建立個人影響力的方式,以前讓讀者訂閱博客,也是建立影響力的方式。現在有公眾號,更方便。很多人運營公眾號是為了賺錢,但更多的人純粹是為了寫點東西。
當所有人都說不行的時候,我們應該堅持下來,把內容做起來,把用戶積累起來,其他的再說。當然,首先需要找到興趣點,專注研究,尋找機會點。
我最新一次的體驗是,一氣呵成地把一篇文章寫下來,這種暢快淋漓的感受太棒了!帶來的是寫作下一篇文章的自信。而且還可以為我的夢想做儲備,可以充分展示我的興趣和愛好,可以結交到天南地北、各行各業的朋友。
我們總是會遭遇各種困難的,比如來自身邊人的不理解,認為生活上算不上富足殷實,但也是衣食無憂,原本可以過著舒適悠閑的生活,何必折騰這些?當自我懷疑和被否定的時候,我就是會對自己說:不做,我還是我;做了,我可以不再是我。
PS:做不做呢?這也是我現在面臨碰到的疑惑。我是個拖延癥嚴重的人,因為機緣巧合加入了一個日更打卡群,群主又是個非常負責的姑娘,天天監督群員打卡。于是我就開始在自己的公號上寫東西。然后呢,有了幾個粉絲。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我就對自己說不能辜負關注我的伙伴們。就這樣被推著寫下去。哈哈,我也想看看我能否寫出朵花來。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