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見之也。”
【譯文】孔子說:“我沒有見過愛好仁德的人會憎惡行為不符合仁道的人。愛好仁德的人,沒有愛這種愛好更高尚的;憎惡不仁的人,他的從事仁道呀,只是為了不使不仁的名聲加到自己身上。誰能有朝一日把自己的精力全用在愛好仁德上嗎?我沒有見過精力不足的人。就算有這種人吧,反正我是沒見過。”
【個人感悟】真正有仁德之心的人,不會憎惡不仁德的人,他只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以使那些人不影響自己。追求仁德是不會讓人感覺很累很苦的,反倒會讓人覺得精力充沛、生活幸福。我似乎能理解孔子的這這說法,但是覺得做起來真的好難!我在一些時候還是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待周圍的人不夠寬厚,尤其對待家人老公。這一點我覺得自己還需要好好修煉。
? ? ?現今社會上也有一些人不適合一味的對其仁慈友愛,有時需要給他一點顏色,他可能還會有所覺悟,如果一味的對之實行仁德,往往會讓這些人得寸進尺,不知好歹。這一點恐怕是和孔圣人不同的觀點。
? ? 總之,想要做一個真正的仁德之人,確實需要不斷修身養性。“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才能逐漸修煉成受人尊敬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