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佾”講的是禮,古代有非常嚴格的禮儀制度,很多拿到現在也不太實用,但是我們從中找出些和我們工作相關的內容,用來正確處理日常工作中國的人際關系還是很有用的。
對待領導和長輩
在古代,皇帝,大臣和平民的住所,坐的車,穿的衣服都有嚴格的限制,比如皇宮的門釘和大臣家里的門門釘數量和排列是不一樣的,大臣也絕對不敢照著皇宮的來搞。現在來說,只要你有錢,你搞一個 天安門都沒人管。這也是為什么這些 封建帝王要尊儒。肯定要有人問為什么不能逾越?其實也沒什么不可逾越的,一旦下逾越,則有造的跡象。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明"禮"的不可逾越,對于我們普通工作人員來說就是員工絕對不能 去做領導應該做的事情 ,如果你有什么想法,你應該先告訴領導,讓領導公布,然后再提拔你,當然如果你覺得你領導很差,那么你可以選擇越權 ,為自己帶來希望,當然這是孔子沒有說的,也不可能說的。
對于長輩,這里用對待“白事”的態度來說明對長輩的態度,孔子用兩個字來詮釋喪葬和祭祖的“禮”,一個是“儉”一個是“威”。儉,不是說你給逝去的先人燒幾輛車,多少紙錢,請了多少錢的歌舞團 就能說明你孝順,而奢侈的行為反而是一種不合禮的行為,而當今社會卻正好偏離這點;威,現在舉辦白事,好像是多大的喜事一樣,非常奢侈,非常熱鬧,一點也沒有悲傷,前面辦喪事,后面打麻將。我們應當做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不要假惺惺的。同樣對于自己的父母,爺爺奶奶的孝順,孝敬,也不是你簡單的買點東西就能說明你做的非常到位。我們可以把“儉“和“威”也拿過來用,是不是好多時候你認為買好多東西就是孝順,是不是對待父母敷衍了事,沒有真正用心體會父母的想法。
子曰:“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孔子說:“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禮的規定去事奉君主,別人卻以為這是謅媚呢。”當今社會同樣也存在這樣的現象,那么我們不是孔子,根本做不到孔子那種君子坦蕩蕩,笑看風云淡的境界,因此我們必須把握好對待領導的“”度“”的問題。
對待自己的下屬和晚輩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簡單來說,禮應當是對應的,下對上以禮,上對下也應當以禮,當然可能 “”禮“”的內容不一樣。還拿工作上來說,我們 盡力盡心為老板工作,完美的完成自己的任務,并創造出超出本身職責的價值,這就非常有禮了,那么領導對下就應當加工資了,提待遇了,不能讓員工寒心;再說,員工對領導尊重有禮,過年過節都問候并表達心意,那么領導也應當對下屬噓寒問暖,關注一下下屬的生活狀態,解決下屬急需解決的難題,對下屬所犯得錯誤要有耐心,不能滿嘴臟話 。
對待自己的同事朋友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對待同事和朋友應當是君子之交,君子是沒有什么好掙的,應當講究禮讓,即便要掙也要比賽射箭。這里面的射指的是軍事訓練,當射箭比賽開始的時候,對立行禮,表示對不起——禮讓。然后開始比賽。比賽完了,不論誰輸誰贏,彼此對飲一杯酒,贏了的人說:“承讓!”輸了的人說:“領教!”都有禮貌,即使在爭,始終保持人文的禮貌。輸得起,贏得起,千萬別因為一些得失而對別人記恨在心。
總結
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子曰: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用這兩句話來總結,孔子說:“如果身居顯赫地位為官當政者不能夠寬厚待人,在講究禮儀規范的場合不嚴肅,參加治喪活動沒有悲哀的表情,這種境況我怎么能夠看得下去呢!”領導修為不夠就會貪污,就會不作為,不夠寬厚待人只是其中一種表現,在喪葬場合都嬉皮笑臉的人在其他場合更加不期望能有什么好的表現了。孔子說這種社會我都沒法看了。再返回來看看當今社會,如果去做一個憤青,當真是沒法看,老師潛規則學生,領導各種,兒子殺害父母,學生殺害舍友,種種現象,你還能看嗎?沒法看了!
懂得禮的原則,秉著一顆恭敬心,實行就準確無誤,這是真正的君子行為。至于禮的細節知道多少,各人不同,不必苛求。關鍵是我們要心向著這一方向修養,方向對就行,至于你能做到多少,不同的人,不同的環境,做到的程度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