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下午,同大多數(shù)下午一樣,我在14:30分以前來到科室,卻看見主任正在拖紙箱,原來中午她幫我把上午未整理完的2013年的資料整理了,準備放到辦公室里面的雜物間去,箱子很重,她拖得很吃力,我趕緊和她一起拖到辦公室里面,收拾完了出來一看,時間已經(jīng)指向14:34。
可是,護士站卻僅僅只有早班一人,主班和治療班一個都不在。
早班說下午沒有人打電話過來交待,我想起前天主班也在值班室睡忘記了,如此局面,讓人情何以堪。
主班被叫了起來,治療班來了,我私下對正在換衣服的治療班老李說:“以后下午早點來哦。”沒想到一向不多說話的老李卻面帶不悅:“我來的時候外面的鐘可沒過時間。”
看來今天的批評讓老李很不高興。
前幾天類似的事也有發(fā)生,8:30分就我一個人在前臺,上班的主班和治療班并不在前臺。
這些點點滴滴的事情積攢起來,讓我清晰的看見了我們護理這個團隊,短板所造成的效應一點點在擴大,不然何苦為了這幾分鐘的事情讓馬上要退休的老李心中不悅呢?
老李,五十四歲,常年上治療班。有時候我們都出診了,她得在科內(nèi)應對輸液日常工作,前年她扭傷了腳,這份工作她在我們工作量的高峰期做下來也著實不容易,不管多忙,她手上的工作能維持在一個相對有條不紊的局面,很多病人都稱贊她打的針不痛,是我們的“科寶”。
但是,由于歷史原因,急診室有不容忽視的散漫景象,前段時間,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上班后還在過早,導致8點半上前臺和治療室的人都缺崗,偶爾也會出現(xiàn)個別人遲到,下午更會出現(xiàn)上班的人不告而別,面對即將到來的業(yè)務高峰期,無論如何這種狀態(tài)不能持續(xù)下去了,這對一個團隊的殺傷力是巨大的。
過去的兩年,不管在護理質(zhì)量和管理流程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由于今年的業(yè)務量下滑,隨之也帶來一些科室人員心理上對崗位紀律的不重視,在加上歷史原因,這個散漫現(xiàn)象已經(jīng)愈演愈烈。
我與上班的主任稍稍溝通了一下這些事情的看法,她表示支持。
意料之外的事情發(fā)生了,剛到前臺,就聽見老李跟主班發(fā)我的牢騷,我重復了一邊剛剛我說過的話,我沒有料到的是老李的反應出乎我的意料,剛開始的時候,我什么也沒說,聽著老李言辭激烈的對我的控訴,就是說我上行政班的事,比如我上周五下午去開家長會(那天是護理部開會,我跟護理部請了下午假),還有以前的一些舊事。主任出來勸說,主班也抱住我,讓我別再說了,我嘟囔了一句:“我也是人撒。”老李不冷不熱回了句“我可沒把你不當人。”
這樣的話很傷人,不生氣是假的,但是他們一句話:“無論如何,你要冷靜下”,我瞥見老李已經(jīng)斑白的鬢角,想到我自己對老李“科寶”的贊譽,像泄氣的皮球一下子沒了氣。
是啊,我已經(jīng)表明了我的態(tài)度,何苦再爭個輸贏呢?
辦公室里我冷靜了下,治療室里,老李在擦淚,那一刻,我覺得我無比混賬,讓一個面對家人患病,內(nèi)心無比焦急卻堅強挺下來的人,一個工作了三十多年未出一例差錯的人,就為了我堅持這該死的工作制度而內(nèi)心傷痛嗎?
在制度上,我覺得我必須的說,可是在感情上,我很痛苦。
這樣的事情,以前也有過類似的例子,可最后大家都是按我的要求去做了,可這一次,我開始懷疑我的堅持。
是不是事情的解決一定要這種兩敗俱傷的情形來解決,有沒有更好的方式,我的內(nèi)心,應該怎么去平衡這種情感的劇烈沖突。
晚上,我找到杜大姐,直接看門見山說了這件事。一起商討了這件事,檢討了方式方法的改進,在細節(jié)上也商討了一些可以取得更好效果的辦法。
然而,回家的路上,我想到一個問題:方式方法可以改進,但在這些事情的處理上,我有屬于我個人的原則嗎,會不會下一次即使方式方法改進了,別人仍然不能接受,那么我該如何平衡我自己的內(nèi)心。
每個人的價值觀千差萬別,方向各有不同。
聯(lián)想起前段時間我看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重新翻看其中以終為始(自我領導的原則),蒙在我眼前的迷霧豁然開朗。
原來,我缺少自己清晰的想法,即看重什么?在哪些事情上傾注最大的行動力?
總是就事論事,會導致內(nèi)心深處對團隊力量的迷惑。
塞繆爾.約翰遜曾說:滿意源自于內(nèi)心,那些對人性一無所知的人總是妄圖在維持自我的前提下追求幸福,結(jié)果必是徒勞無功,而本來想擺脫的痛苦卻會與日俱增。
是啊,為什么不讓團隊看到你所看重的,并且取得認同,一起努力呢?
比如: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問題上絕不妥協(xié)。
我長舒一口氣,原則可以在讓我充滿自信,相信學的越多,就越能以正確的角度更清楚的觀察世界,原則不會改變,但我們對原則的理解可以改變。比如方式方法等。那內(nèi)心的痛苦和失衡就會越來越少,帶給周遭的人的印象就會越來越鮮明,深刻,使人難忘。
此時此刻,聽王力宏的《需要人陪》,在美妙的旋律中我閉上眼,回想起以往那些往事片段,那每一個生動的細節(jié),說話的語氣(可視),我(個人)越來越深刻的體會到那種感覺,也體會到了對方的感覺,有些事在當時看來,依照舊有的規(guī)則來處理本來無可厚非,可其實還有更好的方式,我在腦海中看到自己在關愛和自律(積極)的作用的作用下做出了正確反應(果斷),于是加以“確認”。結(jié)果讓我感到欣慰(情感)。
那滴眼淚面前,我看到自已的品德:一視同仁,原則面前不妥協(xié)。同時更體驗到要他人認同,實在很不容易,但我相信這可以通過學習、實踐、反思獲得。
這一切,萬萬不可以手段、性格魅力為基礎,必須以品德為支撐,原則為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