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 當我看到封面上的這句話時,就被它吸引了。我們這一生需要花費太長的時間,經歷太多的事情,才能夠真正的為自己而活,才能夠讓自己過上真正屬于自己的理想生活,不是父母的,朋友的,家人的認為的你該有的生活。
?????? 莉迪亞死了,可他們還不知道。
? ? ? 如同任何事一樣,根源在父母……因為她的母親最希望與眾不同,她父親卻最想要融入人群,而這兩件事都是不可能的。
? ? ?瑪麗琳憂心忡忡地想起她自己的一生:一連幾個小時準備早飯、晚飯,把午飯放進干凈的紙袋。給面包片抹花生醬需要那么長時間嗎?做雞蛋需要那么長時間嗎?單面煎的給詹姆斯,煮熟的給內斯,炒雞蛋給莉迪亞……她對自己發誓,我決不能活的向她那樣……做醫生是她想象得到的最能與母親的生活方式拉開距離的職業。
? ? ? “你的烹飪書,“莉迪亞曾經說,”我給扔了。“瑪麗琳當時有些激動,因為她覺得這是一個預兆——她的女兒讀懂了她的心;她的女兒永遠不會被局限在廚房里;她的女兒想要更多。原來,她騙了她。
? ? ? 瑪麗琳眼中的淚水仿佛變成了望遠鏡,她開始看的更加清楚:撕碎的海報和圖片、散亂的書本、倒伏在她腳邊的書架,它們代表著她對莉迪亞的每一個期望,莉迪亞并不想要,但卻接受了它們。
? ? ? ?莉迪亞一直活在恐懼之中,她不知道除了恐懼還能做什么——她害怕有一天母親會再次消失,她父親會因此崩潰,全家再次瓦解……此后,她母親的所有心愿都變成她的承諾。只要她能留下來。她一直是如此的恐懼……她已經開始感覺到,繼承父母的夢想是多么艱難,如此被愛是多么令人窒息。
? ? ? ?莉迪亞在碼頭上許下新的承諾,這一次,是對她自己許的。她將重新開始。她會告訴她的母親,夠了。就算她物理不及格,就算她永遠當不成醫生,那也沒關系。她還會告訴母親,還不算太晚。一切都不晚。她要把項鏈和書還給父親,她再也不會把只有撥號音的聽筒扣在耳朵上,她再也不會假裝成另一個人了。從現在開始,她要做她想做的事情。她一直被別人的夢想深深吸引——突然發現了宇宙中華麗閃耀的各種可能性,她決心改變一切。
? ? ? 她低頭看著湖水,黑暗中仿佛空無一物,中有黑幽幽的顏色,一片巨大的虛無在她腳下鋪展開來。沒關系的,她告訴自己,然后,她就跨出小船,走進水中。
? ? ? 這本書看完后讓人很痛心。其實這樣的事情在現實中又何嘗不多了。每年臨近高考時都會有新聞報道考生因為壓力大而自殺。而這些壓力多來自父母過多的期待。他們總是以為你好的名義,把自己未能實現的夢想強加到子女的身上,而子女為了讓父母高興,總是會默默承受著這一切。
? ? ? 我想到自己以前也是一直活在母親的期待之中。“是的“,”好的“,“可以”。我也這樣對母親說了很多年,那些年讀書時期總是倍感壓力,但是怕辜負她的期待,讓自己去做一些自己并不是很想要的事情,不停的看書,做題,卻忽視了其他很多的樂趣,朋友,愛好,興趣等等。那些但凡被標桿成”聽話的孩子“,其實內心都有很多的波折與委屈。直到畢業后這兩年我才意識到自己開心快樂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