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親子閱讀或者是跟孩子一起看書,我要說說我的一點體會,因為我經常去幼兒園給老師做培訓,看到過有的幼兒園老師帶小朋友看書的樣子,同時,我也看到過一些媽媽跟孩子一起親子閱讀的狀態,于是我發現她們基本是這樣做的:
第一:給孩子朗讀書名,讓孩子記住。也有認真的老師和媽媽,書名就要說好幾遍,讓孩子也要反復念好幾遍。真是急死人,看本書怎么這么難呀?
第二:接下來老師和媽媽把繪本的每一頁照著字讀,讀就讀吧,好在孩子們也能聽個完整故事,可沒有您想的那么簡單,老師媽媽讀完一頁還要給小結一下:原來這頁講的是兔媽媽出去拔蘿卜,小兔們在家,小朋友們媽媽不在家,外面誰來敲門也不能開,記住了嗎。不管故事的連續性、精彩性,隨時隨地的教育是必須的。
第三:讀完書,開始考試環節。這本書叫什么名字?書里都有誰?他們干什么?這些都是必問題,如果孩子回答上來,會得到一通的表揚,如果孩子回答不上來,老師和媽媽們會不遺余力的掰開揉碎的給講解,直到問:明白了嗎?孩子們趕緊應和:明白了。才算完事!當然,有些老師媽媽還會問附加題,生怕這本書遺漏一點沒讓孩子知道。
真的很理解老師和媽媽的做法,想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訴給孩子,讓孩子記住,這樣老師才覺得心安理得,沒枉費這份工作。媽媽們才覺得盡到責任,很好的進行了親子閱讀,但是,這些做法未免有些功利教育的嫌疑,時間一長,孩子對閱讀的興趣豈不大打折扣?那讓孩子養成一生愛閱讀的習慣就會有點難。
最近,我沒事就聽聽郭德綱的相聲,其實不為別的,就想給自己現在蝸居的生活找點樂。但聽著聽著,我發現郭德綱相聲不是兩個人光在臺上說,跟臺下觀眾的互動很精彩,郭德綱曾經也不止一次的說過:好的的相聲就是跟觀眾聊天。
天哪,簡直跟我太有切合度了,這真不是吹牛,因為我在給幼兒園老師培訓時,也不止一次地說過:跟孩子看繪本就應該跟閨蜜聊天一樣輕松快樂。既然是聊天,就是你說我說大家說,不能一個人長篇大論的。
看看我跟孩子一起看書時,經常使用的語言方式:
咱們一起看本書吧?(商量口吻)
這個兔媽媽要干什么去?拔蘿卜,哦,也可能是。會不會是去上班?(包括老師在內都可以有不同想法)
小兔們自己在家行不行?為什么?那怎么辦?我覺得小兔子自己在家行,它們這么多人呢,干什么都行呀?哦,你們覺得它們太小,這倒也是。(有啟發有認同才能越聊越有意思)
那咱們看看它們自己在家會發生什么事?哎呦,發生什么事了?(一起預測一起期待)
就這樣的閱讀方式,孩子積極主動參與,不僅能主動思考主動表達,更重要的是覺得看書有意思。不妨您也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