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我們要介紹一個心理問題——暴食癥。
來信From 安心SoulGood聽眾朋友
安安老師你好,我今年22歲,很喜歡聽這個安心Soul good,我現在遇到了很嚴重的情緒問題,我覺得是抑郁導致的暴食癥,因為我前一段時間一直在減肥,再加上這個考試遭遇失敗,所以接近半年都郁郁寡歡,非常的不自信,覺得自己很沒有用,以前因為怕胖用非常強的意志力克制自己,不僅這個幾乎吃的全素,而且還拼命的劇烈運動,覺得只有這樣才能放心,后來搞到這個月經也不來了,全身發冷沒有力氣運動,就根本連吃東西都不敢吃。
有一次很重要的考試失敗以后呢,自信心完全的崩潰了,所以考完的當晚開始暴食,包括以前不敢吃的各種蛋糕啊堅果類,然后吃完了就逼自己嘔吐出來,感覺只有身體上的痛苦才能原諒考試失敗的自己,我很好強,得失心也很重,現在已經暴食持續快三個月了,不知道該怎么辦,只要一受打擊就特別特別想暴食,那請你幫助我。
首先我們先來看下到底什么是暴食癥呢?
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醫生們就注意到一種新的飲食失調問題,叫做eating disorder,被困擾的幾乎都是年輕的女性朋友,她們經常瘋狂難以自控地吃很多,接著通過嘔吐、服用藥物或是瀉藥或是瘋狂的節食禁食,或是運動來消除因為暴食而增加的體重。如果出現暴食以及相關的補償性行為——即嘔吐,或禁食節食瘋狂運動等等行為,每一周至少有兩次,而且持續至少三個月的話,那么在醫學上就會被診斷為所謂的貪食。
事實上,暴食是間接性出現,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本身的自尊心不夠。大部分人會認為,只有苗條和有魅力的人,才是受人歡迎受人尊敬的人。同時,人的身體有一種補償心理——當你一直在逼自己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一直節食(相對來說很痛苦),就會像你不停地拉橡皮筋,拉到底時你放掉,它會往相反的方向飛過去(暴食就是節食所對應的相反方向的極端)。根據一個研究報道,每一次暴食平均的持續時間大概是一小時十五分鐘,最容易吃的食物是冰淇淋,然后面包、糖、甜甜圈、沙拉、三明治、餅干、爆米花、奶酪等這些高熱量食物。
當身體已經節食到一個極限,然后去吃高熱量食物時,她會感受到一種短暫的愉悅與放松,但尾隨而來的是羞愧和自我厭惡的感覺。于是,很多人會采用嘔吐的方式來讓自己的體重減輕——吃瀉藥、利尿劑或瘋狂的運動等,然后又開始節食。就像你把這個橡皮筋一下彈出去,又把它撿回來,又繼續地拉它。節食到極限后,當她感受到外界的壓力或心情不好時,她就會馬上松掉了,又開始落入循環——以暴食為開始,以節食為結束,一直周而復始。(患有暴食癥的人是非常辛苦的)
通常來說,暴食癥有兩個主要誘因。一是因為年輕的女性朋友特別重視自己的外表,(這是一種社會賦予的想法跟標簽——美就是要苗條),節食到一定程度導致暴食,又想盡一切方法拼命瘦下來。二是在情緒過于強烈,特別是強烈的負面情緒出現時。人在感覺不舒服之后,會找一個方式去擺脫掉它。就像這位聽眾朋友,她的暴食癥是在她考試失敗之后才出現的。
為了更好地理解它,我們先來回答一個問題:在面對壓力時,你是如何去處理跟管理你的壓力?有些人可能走一個健康的路線,比如通過運動來治療自己的憂郁癥,也有些人是通過跟朋友談心,尋找社會支持來應對這個壓力。
當然,也有人用酗酒、嗑藥、暴食這些錯方法去應對壓力。她們會瞬時獲得一種“立即的滿足感”,并感覺到自己可以掌控命運,但卻以“讓身體不堪負荷”為代價。甚至他們覺得暴食后的嘔吐即使痛苦,但卻可以感受到自己活著,或減輕自己的內疚感。
暴食癥的患者看似維持一個正常的生活作息,但事實上她們容易陷入憂郁或焦慮中,慶幸的是暴食癥可以被治療。
怎么來治療暴食癥?
首先我們必須要回歸一個正常的飲食模式。暴食跟嘔吐,就像蹺蹺板的兩端,不停地擺蕩,如果要讓它停止擺蕩,我們就要讓它維持一個水平狀態的平衡。這就要求我們不去想“我要節食,我怕胖”這件事。如果你深研究所有減肥明星的故事、幫助瘦身的節目,你會發現節食其實沒有用。節食會造成溜溜球效應,即減肥反彈。當你的身體習慣攝取很少的熱量,突然間攝取多一點時,它會吸收得比之前的更多、更用力,同時你又心想著補償而越吃越多,最后導致越減越胖。
同時,我們要訓練有規律的進食,規劃自己的三餐,吃得健康、營養、正常。不刻意吃得很少,或吃得太過清淡。如果身體長期處于在一種饑餓或是營養不足的狀態,它自然會促使你心想著去補償它,就很容易落入“暴食-嘔吐”的循環中。你可以用一個日記本記錄下每天吃的東西,也可以用“少量多餐”的方式獎勵自己一些小點心。另外,我們還要很專心地吃飯,慢慢吃、細嚼慢咽,去享受吃飯的當下。當我們不看電視、不玩手機、很專心地吃飯時,我們的大腦才會告訴我們“我飽了”,然后可以停了。
當回歸正常的飲食模式后,我們要遠離“暴食與嘔吐”的循環。我們要常常提醒自己,無論是嘔吐、吃瀉藥、利尿劑或減肥藥,對你的身體健康或減輕體重都完全沒有幫助。這種方法,只是讓你的身體掉入“好像體重暫時減輕”的誤區里。如果“嘔吐”傷害到身體的話,身體勢必要去補償它失去的東西。我們還要提醒自己,如果今天不小心暴食了、吃得比較多了,那我也要克制住去把它吐掉的沖動,克制住去拼命運動、吃瀉藥或減肥藥的沖動。否則,我們又會回到溜溜球效應,然后很快胖得比原來更胖。
因此,我們一方面要回歸正常的飲食模式,一方面要停止心理的補償作用。但當我們忍受不住情緒壓力下,又開始暴食,該怎么辦呢?
通常暴食癥的人會傾向完美主義。就如這位聽眾朋友她是一個很好強的人,處處都要要贏。當暴食癥的人面對失敗——學業上、工作上、感情上或外形上(覺得自己不夠漂亮)的挫敗,她們就很容易面臨情緒壓力,然后用最簡單粗暴的方法——暴食來應對。
為此,我們可以從兩個層面來解決這個問題。一是從行為層面——我們要想一個新的替代方案來替代暴食去處理情緒壓力。安安老師建議是用一種跟別人一起,并且能使用雙手的方法,譬如你可以跟別人一起去整理園藝花草,去參加藝術相關的譬如美術剪紙活動,讓自己進入一種很平靜的、全心全意投入的狀態(心理學上叫做flow,盡量讓自己投入到flow里去)。這種方法會比你想通過一個人完成、或是用不到雙手的替代方案來得有效很多。
二是從心理層面——我們要認識到,自我價值不因為外在的成功失敗而影響。挫敗只是讓我們看見我們可以怎么樣變得更好,它并不影響我們愛自己,我們認同自己,我們珍惜自己。這個我沒有改變,從生下來就一直存在著,在自然而然中有它的價值。你的自信心并不是來自于別人給你什么,而是來自于你對自己的肯定。這個肯定不來自于你擁有什么樣的優點,而是來自于你本身就是被整個宇宙愛著,你本身就是一個美好的創造與存在。
那么從現在開始學會愛自己,開始學會接納,就像我們以前講過的內在小孩一樣。如果你是一個母親或父親,你并不會因為你孩子今天做對了或做錯了一些事情,就多愛他幾分或者少愛他幾分,你自始至終都是那么愛他,無論他表現得好或不好。所以,用同樣的態度對待你自己,無論你的外在條件是什么,無論外界給你的評斷或定義是什么,無論你在社會上被認可是成功還是失敗,你都要很清楚的知道,你自己是誰。也許你對別人很大方,對自己非常的吝嗇。那么從今天開始試著對自己大方,給自己更多的愛,試著開始贊美自己,無論環肥燕瘦,你都是一個那么有價值,那么可愛,那么美麗的女人。
祝福這位聽眾朋友,也祝福同樣在這個困難當中的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