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生日這一天,爸爸媽媽竟然這樣說—
作者: 娟娟
兒子又長一歲了。
爸爸說:孩子長大后,一定是一個好丈夫好爸爸,那個嫁給他的女孩可幸福了。
媽媽說:做孩子的媽媽才幸福呢,因為孩子,她學會了飛。
什么?
不明白就對了,請往下看—
? ? ? ? ? ? ? ? ? ? ? ? ? ? ? ? 1/? 你是風兒我是沙
兒子是風,媽媽是沙。風一吹,沙就飄。
四·五歲時的兒子特別喜歡西點。連桌面上的面包屑都用小手指沾起來吃。一次,參加小伙伴生日派對,竟然把蛋糕用紙巾包起來,落落大方的走到主人面前:蛋糕很好吃,我可以拿回去給媽媽嗎?
主人的臉樂成一朵花,在場所有的賓客都把目光聚焦在兒子的身上。
就因為這樣,媽媽第一次學飛:你喜歡吃我就給你做!
在南美洲,90%的婦女都會烤蛋糕,所以媽媽輕而易舉就學會了。兒子也吃得很滿足。
糟糕的是:一天買了一個臺灣人做的蛋糕,那濃郁的蛋香,棉絮般的柔軟,冰淇淋般的入口即化,一下子就把媽媽的三魂六魄勾走了。
因為她學到的是牛油蛋糕,甜膩而石硬。臺灣人做的顯然是海綿蛋糕,手指一壓一松,席夢思般反彈回去。
從此,每天一關門,她就給國內外的親朋好友打電話請教,然后不停的試驗。把材料加加減減,好不容易見到蛋糕在烤箱里高大上起來,可一出爐就又莫名其妙的打回原形,回到裝面糊的水平線。
媽媽一咬牙,帶著孩子買了回中國的機票。除了在廣東廚藝學校學了三個月,還去了海南跟走街過巷的小販學習。期間也學了面包和其他甜品。
終于,媽媽在小鎮里小有名氣。很多人慕名而來訂做蛋糕。媽媽幾乎每天都參加別人的生日派對,有奢侈的上層人士,也有樸素的貧窮人家。所有的鄰居,還有朋友的朋友,都以宴請媽媽為榮。
烘焙為媽媽打開了一扇集興趣和技能之一身之窗。
及至前年回香港定居,媽媽順利地進入了面包店工作。此時的烘焙,已成為媽媽最大的夢想,她再次進入香港的培訓機構,不但重新學習了蛋糕面包的基本知識,還學習了各個國家的節日甜點。
就這樣,媽媽在烘焙的天地間越飛越高,聽說,下一站是法國藍帶。
人到中年,還敢于夢想,已屬不易。而媽媽還一步一步的實現了夢想,那種天高海闊的成就感是那樣美妙。
所有的一切,都只因為兒子而起,能不幸福乎?
? ? ? ? ? ? ? ? ? ? ? ? ? ? ? 2/? 你是風箏我是線
看著被自己抱著去游樂園的孩子,一下子變成牽引著自己的手走在前頭的少年,媽媽深深地意識到:孩子馬上就要飛了!
怎么辦?孩子的天空會越來越寬,我稍微一松手,孩子就會遠遠的把我拋在后面。
除非做他永遠的朋友!
孩子天真可愛,對什么事情都好奇詢問,我盡量真實的告訴他,包括家里的財政。買了什么東西,用了多少錢,或者賺了多少錢統統告訴他。
也不偽裝自己的強大,女子本弱,為母還是弱。
把我糟糕的工作境況告訴他:在國外悠閑慣了,而且一切有爸爸可依賴。所以習慣了慢吞吞的做事。現在回到香港,一座以效率高而聞名于世的城市。媽媽遇上了前所沒有的嚴峻考驗—
和兩個做了20多年的老板共事,他們工作象打仗,一天工作十多個小時,除了吃飯,一刻也沒停過手。并且要求動作象機器人般準確·流暢,各種各樣的材料·器具各就各位,絕對不能開錯了冰箱門或拿錯了烤盤,因為那樣會浪費了時間,老板們會生氣的大罵。
媽媽本來就年紀大,記性差,手腳慢,這樣加上緊張,就常常犯錯,而且是很低級的錯,譬如忘記了酥皮已折了幾層,甚至往面包上擠沙拉醬時漏了一個沒有擠。
老板一次捧5盤面包,媽媽只能捧2盤。老板每天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快點,快點,再快點!
不但是能力,連媽媽的智商都受到了老板的質疑。
只因為想到了兒子,學的是西班牙語,回到中國,在沒有請家教的情況下,硬是學會了普通話,考試還得了班里的第一名。
兒子行,我也行。
兒子能在一年里適應了中國的學校,我也能適應香港的生活。我迅速調整策略:嘻嘻哈哈會顯得幼稚淺薄,所以改為管好嘴邁開腿,虛心接受批評,不計得失,告訴自己除了快,別無選擇,拼住氣拼命做。
我就不相信這么一間小小的面包店都搞不定,如果去到大公司,那里人才濟濟,就休想出人頭地了。
結果,媽媽由原來的工作—堆積如山等著媽媽去做,變成媽媽去推促老板快點攪拌面團,我手頭上沒事做了。
然而,過度的熱情又被老板看成廉價,他們對媽媽呼來喚去,每天到了下班時間還派任務。
媽媽也是見過世面的人,豈甘被欺負?
終于,當老板又提出給面包刨上芝士才走時,媽媽理直氣壯的說不。這下老板知道媽媽的厲害,訕笑了一下,從此和媽媽說話都陪著小心,更不敢要媽媽加班了。媽媽成功地挽回了應有的尊嚴。
就這樣,母子互為榜樣,成了無話不說的知心朋友。
但媽媽知道這樣還遠遠不夠。想到兒子長大后需要查什么資料,或興致勃勃的談論國內外的國家大事,或面對職業要做出選擇的時候,如果自己沒跟得上潮流,思想·技能落后,就沒辦法參與孩子的思想活動,沒能力給他提供有效的建議,就會卡在孩子的心門之外。
于是,媽媽開始了第二次飛翔:學電腦!
一個連手機都不太會用的中年婦女,在香港學電腦,那里的語言一半中文一半英語,連字都不會打的媽媽,別人打英語單詞,她就隨便的打字母,為的是跟得上老師的步伐,就這樣,媽媽從電腦初探到電腦文書到軟件演示,一步一步地學完了。
通過電腦,她成功地發收郵件,找工,報名。她知道外語是一門不可缺少的必修課,所以還上臉書,找到了以前南美洲的朋友,重新學起了西班牙語。
不但如此,她還開了一個微信公眾號,從定位到運營,全靠自己在網上學習·摸索操作,粉絲是一個一個加上去的。
聽說下一站是學理財,準備報考香港保險牌照。
除了和孩子有心靈上的交流,還要有跟上孩子的步伐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一起進退。
你是風箏我是線,因為有了你,我看到了一道又一道美好的風景,幸福至極也!
怎么樣?媽媽沒說錯吧?
您和您的孩子有哪些有趣的故事,歡迎留言,感謝您的閱讀!
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