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受
1、有趣但是過于學術
上次讀了《語言本能》,覺得內容很有啟發,想一鼓作氣把平克的三本書讀下來
書里面講了很多有意思東西,比如到底是思想決定語言還是語言決定思想,比如有些詞的詞源到底是什么,比如思維的幾個維度有哪些等等。但是,作為一個由語言學背景的學生都覺得讀起來很困難,思考量非常大。這本書對英語以及英美文化以外的語言文化引用偏少,雖然語言文化現象是人類共通的。也許作者本人是受了自身文化熏陶的限制,亦可能他寫書時面向的對象主要是英美讀者。
語言學家喜歡對語言現象進行非常細致的分析,僅僅希望對語言有大致了解的讀者恐怕會覺得過于繁瑣,尤其是分析語言不可避免的要用到一些語言學術語。
2、語言決定思維還是思維決定語言?
要想真正地展示語言決定論,我們必須真正搞清楚下面3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一種語言的使用者發現他們幾乎不可能或者至少是相當困難地用另一種語言使用者的某種特定思維方式進行思考。第二個問題是,人們對現實的推理受到了他們思想差異的影響,思想差異絕非簡單地改變了人們在一些“墨跡式的判斷”中的主觀印象,實際上,正是它使得人們在某些問題面前完全喪失了解決問題的能力或者深陷悖論中不能自拔。第三個也是最重要的問題是,人們思想的差異是由語言“導致”的,而絕不是其他原因造成的,也不是文化或環境對語言與思想模式的影響結果。
作者的觀點是思想決定語言。透過語言我們可以看到思想最深層次的內容。
我之所以這么做,一部分原因是想向你展示,我們應該如何以科學的方法解開人們對語言和思想的那份永不言棄的好奇;另一部分原因是,這些考察為我們提供了進一步探究心智如何推理物體、數量和三維空間能力的機會。此外,我還希望通過這些考察來強化本書的一個重要主題:語言是一扇通往人性的窗口,通過語言,人類思想情感的深層普遍特征將被一覽無遺;思想和情感不可能等同于語言自身。
3、語言與時間空間因果的關系
空間、時間、因果關系是人類賴以思考的三大基礎結構,但我們卻無法真正理解它們。盡管我們體驗中的空間和時間都是連續的,但在用語言所表達的時空模型中,語言卻不是模擬介質而是典型的數字介質。解讀人性的認知模型,都是根據人們的需要打造出來的,因此,我們會以對自己有利的方式操縱物理環境和歸因道德責任,而我們的日常生活也因此多姿多彩。
本章要探討的是呈現在語言、心智和現實中的空間、時間、因果關系以及物質的問題。基于康德的思想,我已大致勾勒出本章的內容,因為康德所說的組織我們感官經驗的概念腳手架在語言的組織中同樣十分顯著。在這本書中,我始終堅定地主張,一定是以語法為特征的含義選擇了主要的人類思想類型,正因如此,它們對人類生活產生了真正意義上的后果,即那種人們所關注的、為之奮斗并付出代價的后果。
4、語言和命名
任何一個人名或事物名稱都是先由人類歷史上某個時期的某個人物憑空杜撰出來,并在隨后被語言社團接受并流傳開來的。正是這一過程將我們的世界、心智以及人類社會以一種令人驚奇的方式網羅在了一起。命名這種謙遜的行為,一方面顛覆了我們對邏輯、含義以及知識與現實之間的關系的認識;另一方面也顛覆了我們對文化和社會的認識。
問題是,為什么人們總是可以無視頭腦中的狹義與將外部世界帶入自己頭腦中的廣義之間的區別呢?為什么我們從來都不用擔心語言背后的思想會錯誤地刻畫我們所使用的詞語呢?原因其實很簡單,除了哲學家與陰謀論者的思想實驗之外,人們頭腦中的含義與外部世界中的含義往往指稱的都是同樣的事物。我們的心智與世界如此協調,以致在大多數時候,我們的所想與我們認為的我們的所想完全一致。
事實上,每當你用一個詞指稱某一事物時,就等于將自己系在了一條蜿蜒曲折的時-空線上的一端,而它會將你連線到那個第一次看著這個事物(比如,一顆星星、一個生物、一種物質)并決定用這個詞為它命名的人。
(我超級喜歡這個說法,有一種穿越時間空間的宏大感,其實語言所包含的內容和意義遠比我們認識到的要多的多,只是因為過于平常反而讓我們忽視了對語言本身的理解,語言和文字是一種可以完全不受時間空間的存在,也是文明得以傳承和延續的最重要的載體。)
二、本書目錄
前言 語言是洞察人類天性之窗 /I
引言 語言,表達思想和情感的媒介 / 001
語言是人們表達思想和情感的媒介,但并不等同于思想和 情感本身。用含蓄的語言進行賄賂或威脅,更便于日后推 卸責任;而一個巧妙的祈使句可以把“命令”包裝成“請求”。說臟話是宣泄極端情感的常用方式; 而一句“你知道我是誰嗎”,則可凸顯自己優越的社會地位。
思想是思想,語言是語言
布什是否說了謊,Learned 這個詞是關鍵
名字透露出的重要信息
人為什么一激動就愛講臟話
你知道我是誰嗎
第二部分 語言與思想
01 動詞的奧秘 / 031
動詞不僅可以將句子的核心成分組合起來,而且在很大程 度上決定了句子的意思。兒童善于在學習動詞時發現潛在 模式,并將其擴展到對其他動詞的使用上。不過,過度泛 化規則也會讓兒童誤入歧途。人類的心智具有用截然不同 的方式框架同一起事件的能力。對于我們的一些創造性應 用,有些還沒有被大眾接受,另一些則在反復應用中得到了大眾的認可,我們的語言就是這樣不斷變化和發展的。
動詞決定句子的意思
相同的場景,不同的框架
動詞與思想 1:內容移動,還是容器狀態改變
動詞與思想 2:使其移動,還是使誰擁有它
動詞與思想 3:及物動詞,還是不及物動詞
第二部分 語言與現實
02 一個人真的天生有5萬個概念嗎 / 107
極端天賦論認為,人類天生就具有大約 5 萬個概念,而詞 義無法再被分解成更基本的概念。激進語用學認為,在不 同語境下,人們可以用同一個詞表達不同的東西。而對于 語言決定論者來說,人們所使用的語言就是思想的語言。 實際上,語言是一扇通往人性的窗口,透過語言,人類思 想情感的深層普遍特征將被一覽無遺,但是,思想和情感 并不等同于語言本身。
極端天賦論
激進語用學
語言決定論
03 空間、時間和因果關系 / 181
空間、時間、因果關系是人類賴以思考的三大基礎結構, 但我們卻無法真正理解它們。盡管我們體驗中的空間和時 間都是連續的,但在用語言所表達的時空模型中,語言卻 不是模擬介質而是典型的數字介質。解讀人性的認知模型, 都是根據人們的需要打造出來的,因此,我們會以對自己 有利的方式操縱物理環境和歸因道德責任,而我們的日常 生活也因此多姿多彩。
物體思維和物質思維
空間思維
時間思維
因果關系思維
04 隱喻之隱喻 / 275
“煞風景論”認為,語言中的絕大多數都是死喻,人們早 已不記得它們的原始含義。“彌賽亞論”認為,思想是對 隱喻的領會,也就是“隱喻之隱喻”。“朱麗葉是太陽”是 一種充滿詩情畫意的隱喻,而“愛即旅程”則屬于“概念 隱喻”。概念隱喻為人們指明了一種最顯而易見的方法, 人們據此可以學會如何推理出一個全新的、抽象的概念。 隱喻是開啟人類思想和語言的金鑰匙。
煞風景論與彌賽亞論
隱喻的重要作用
隱喻的背后
隱喻與心智
第三部分 語言與社團
05 名為何物 / 327
任何一個人名或事物名稱都是先由人類歷史上某個時期的 某個人物憑空杜撰出來,并在隨后被語言社團接受并流傳 開來的。正是這一過程將我們的世界、心智以及人類社會 以一種令人驚奇的方式網羅在了一起。命名這種謙遜的行 為,一方面顛覆了我們對邏輯、含義以及知識與現實之 間的關系的認識;另一方面也顛覆了我們對文化和社會的 認識。
詞的含義棲身何處
新詞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未命名,還是無以為名
引爆流行的神秘力量
第四部分 語言與群體
06 7個電視禁忌語 / 381
盡管一些原本干干凈凈的詞語會變得污濁不堪,另一些原 本骯臟下流的詞語卻被歲月漂洗得一塵不染,但臟話總是 存在的。因為富載情感的禁忌語,最擅長捕獲人們的注意 力。Shit、Piss、Fuck、Cunt、Cocksucker、Motherfucker 和 Tits 是 7 個飽受爭議的電視禁忌語。當咒罵被人們明智 而審慎地使用時,它可以起到搞笑、一針見血、獨具匠心 的作用;但過度使用禁忌語,則會削弱它們的情感表現力。
有語言存在的地方,就有臟話存在
禁忌語最擅長捕獲人們的注意力
咒罵語義學
詛咒的 5 種方式
關于詛咒的利弊權衡
第四部分 語言與社會關系
07 直截了當地說話不好嗎 / 441
為了準確傳達信息,說話者應該遵守“會話 4 準則”。人 是社會動物,很在意自己留給他人的印象,因此說話拐彎 抹角也是常有的事。一段會話的含義分為字面含義和意欲 傳達的信息兩層意思。句子的字面含義當然要起一些作用, 但如果意欲傳達的信息是消極的,最巧妙的方法就是用積 極的字面含義去傳達。我們可以將“命令”包裝在“請求” 里,或者用模糊的邏輯在博弈中受益。
會話 4 準則:數量、質量、方式、關聯
禮貌的邏輯:以請求的方式下達命令
模糊的邏輯:在博弈中受益
人際關系的 3 種模式:分享、等級、交易
結語 逃離心智洞穴,發現真實人性 / 497
譯者后記 / 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