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約會“泡湯”
? 今年的摘櫻桃之路,似乎比較艱辛要不然我沒時間,要不然朋友沒時間,終于等到大家都有時間了,不巧的是孩子又沒時間了,唉~這個禮拜不去估計以后櫻桃就下市了,又相約到禮拜天希望一切正常!
? ? ? 積食生病
孩子經常生病,積食是重要原因
1、孩子積食,會引起脾胃功能失調,影響后天發(fā)育,呼吸系統(tǒng)也會出現(xiàn)問題
我看過很多生病的孩子的舌頭,發(fā)現(xiàn)他們的病因基本上都跟積食有關。
在電視臺的一個采訪節(jié)目中,一個孩子發(fā)高燒很多天都不退,嘗試了抗生素、激素等藥物進行治療,都沒什么效果,最后找了中醫(yī)來給孩子治病。經過診斷,判定是因為積食引起的高燒,給孩子吃下焦三仙這類消積的藥,第二天燒就退了。
這樣的事例在生活中經常發(fā)生。每一位有經驗的兒科中醫(yī),一看到家長帶著感冒的孩子來看病,都會先問這孩子感冒之前是否有什么食物吃多了,比如奶油蛋糕、肉、蝦,等等。事實上,無論什么食物,孩子吃多了都容易積食。
積食會引起脾胃功能的障礙。脾胃功能一失調,就會導致體內氣血運行不暢,肺也會受到影響。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脾胃屬土,肺屬金,土生金,脾胃是肺的“母親”——母親出問題了,孩子也會受到影響。肺部出問題,肺主管的呼吸系統(tǒng)就會失調;呼吸系統(tǒng)出現(xiàn)問題,外邪就容易入侵。
我的觀點是:孩子每一次外感的背后,都可能是受了脾胃失調的影響,一定是孩子體內的正氣不足,脾胃虛弱了,才會導致外邪入侵。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孩子正氣不足呢?基本都是因為他們無節(jié)制地亂吃東西造成積食,導致脾胃失調,無法再吸收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才會正氣不足。
因此,中醫(yī)認為積食是導致孩子生病的一個重要原因。識別兒童積食是中醫(yī)兒科里一個特別重要的診斷方向。我認為,不僅大夫要會判斷,家長也應該學會辨別孩子是否積食,不要讓積食影響到孩子的身體健康。
2、孩子為什么會積食?
什么是積食?就是我們吃某種食物吃多了,超過了脾胃的承受能力,結果導致脾胃功能受損,無法繼續(xù)將這些東西運化出去,從而形成積食。積食導致孩子體內有積滯,引起發(fā)熱,這種發(fā)熱表現(xiàn)在舌苔上就是顏色發(fā)黃、舌頭中部的舌苔比其他地方厚。
a. 吃太多單一的食物
現(xiàn)在孩子積食的情況特別多,他們看到喜歡吃的食物,就會吃得特別多,家長也不阻止,結果就導致孩子吃得很撐,消化不掉。比如小朋友吃年糕,一連吃了好幾塊,吃完就不想再吃別的東西了,這就是積食。因為腸胃里被年糕堵住了,運化不開。當然,除了年糕之外,任何食物一次性吃太多都有可能引起積食。
現(xiàn)在造成孩子積食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吃肉太多。爺爺奶奶一看孩子愛吃紅燒排骨,就經常做給孩子吃,結果孩子一吃紅燒排骨就沒有節(jié)制,一下子食用過量,導致了積食。
b. 吃太多身體無法快速消化的食物
很多孩子喜歡吃奶油蛋糕。市面上售賣的大部分奶油蛋糕,用的奶油都含有反式脂肪酸,如果吃下去的是正常的奶油(動物奶油),身體幾天之內就能把它代謝出去,可是反式脂肪酸需要 50 多天才能代謝完全。您想一想,這些物質長期留在孩子體內,會怎么樣?耗散孩子的脾胃正氣,導致脾胃虛弱,接著呼吸系統(tǒng)就會出問題,這樣的孩子我見得太多了。
比如,孩子過生日,家長會買個大蛋糕,小壽星把大半個蛋糕全吃了,家長非但不阻止,還很開心,認為孩子能吃是好事兒。第二天,他們就笑不出來了,因為孩子身體出問題了,感冒、發(fā)燒隨之而來,孩子還可能會過敏,總之,各種癥狀都出現(xiàn)了。
我跟做蛋糕生意的人聊天,他們跟我說,如果全用天然材料來做的話,蛋糕的價格會特別高,一般人就不愿意買了,但是用含有反式脂肪酸的人造奶油之類的材料來做的話,價格就會便宜很多,還容易保存,買的人就多。他建議,如果我們買的是兩三百元的蛋糕,最好把上邊的奶油刮掉扔了,只吃蛋糕。雖然孩子可能就喜歡吃蛋糕上的那層奶油,但是吃多了對他們的身體不好,家長一定不能放任孩子多吃。
c. 家長喂養(yǎng)不當,孩子吃得太多
喂養(yǎng)不當是什么意思?就是家長總覺得孩子吃不飽,頻繁、過度地給孩子喂食。孩子不會控制飲食的量,家長給多少食物他就吃多少,吃得太多,無法消化了,就會積食。
3、孩子積食到嚴重程度,就會惡化成疳積
a. 什么是疳積?
疳積是一種很嚴重的病,就是積食發(fā)展到了嚴重的程度,脾胃受損嚴重,無法運化食物,導致營養(yǎng)不足,身體變得瘦弱,出現(xiàn)了虛弱癥狀。長期積食的孩子,不僅脾胃會受損,還會腎氣不固,出現(xiàn)尿床、睡眠偏淺、容易醒以及膽小等情況。
家長一定要清楚,積食導致孩子脾胃受損后,不是說只要餓孩子幾頓,或者讓他少吃點兒,就能給脾胃減負并且恢復健康的,不是這樣的。在中醫(yī)看來,積食是指不消化的食物傷害到孩子的脾胃,導致脾胃失調的一種狀態(tài)。雖然吃下去的東西遲早會被消化掉一部分或者最終消化完,但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胃腸道的環(huán)境已經變得糟糕了、不健康了。這種狀態(tài)如果一直不能得到有效調理,任其發(fā)展,嚴重起來就會轉為疳積。
疳積的孩子,肚子會特別大,胳膊、腿都很瘦,面色枯黃,頭發(fā)會打綹兒——動物營養(yǎng)不良的時候,毛發(fā)就會出問題,打綹兒,梳理不開,疳積的孩子也是這樣。
b. 家長如何預防孩子疳積?
有的家長跟我說:“我現(xiàn)在天天給孩子喝粥,可孩子舌頭中部的舌苔還是厚,是不是還是有積食的癥狀啊?”出現(xiàn)這種情況,是因為孩子脾胃之中有形的積食被運化了,但他的脾胃狀態(tài)還是受損的,我管這種狀態(tài)叫無形的積食。這樣的孩子,他的脾胃還處在積食的狀態(tài)沒有恢復過來,需要慢慢地調理。
當孩子積食嚴重到一定程度,發(fā)展成為疳積之后,脾胃受損嚴重,消化、運化功能就不能自如地運轉了。舉個例子,孩子脾胃沒受傷之前,您給他一個饅頭,他能吃完并全部消化吸收。但是在孩子脾胃受傷以后,哪怕給他半個饅頭,他都不一定能吃完,更別說消化吸收了。這時,家長用“少給孩子吃東西”“餓孩子兩頓”的方式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我看到家長給我發(fā)來的孩子舌象圖,再加上我收集在電腦圖庫里的孩子舌象圖,大約有三分之二是積食的舌象。由此可見,積食是家長日常育兒經常會碰到的一個問題。雖然幫助孩子調理積食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您一定要記住,消積只是幫孩子緩解身體不適的方法,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的積食問題。
讓孩子養(yǎng)成節(jié)制飲食的好習慣,不要喜歡什么東西就玩兒命地吃,這才是家長最需要關注與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