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囂的六一兒童節過去了,對于各大出版商和書商而言,確實有好好地“嗨”了一把!這些年隨著互聯網和智能手機普及率的不斷提升,傳統出版唯一沒被數字閱讀打敗的圖書品類,就只剩下“童書”這根獨苗了!當其他品類的圖書市場表現萎靡不振時,童書市場卻出現了連續十年的逆增長,但與此同時,出人意料地是,少兒數字閱讀市場的局面,卻并未隨著數字閱讀這股風潮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你愿意讓孩子進行數字閱讀嗎?”當我們在媽媽群拋出這個問題時,答案是可以預見的,大多數家長持拒絕態度,只有少數家長說在限制一定時間的條件下可以接受,理由也很簡單,要保護孩子們的視力。這似乎是有些牽強的因素,比如動畫片在孩子們日常生活中的比例而言,媽媽們拒絕數字閱讀的理由又似乎站不住腳。
如果站在家長的立場上看,數字閱讀跟動畫片相比,對少兒數字閱讀的拒絕,為什么會有這么高的比率呢?真正的原因是些什么?難道問題的根源真是僅是簡單的視力因素?還是有其他的深層的原因,下面,我們就先來聊聊這個話題。少兒數字閱讀市場想要拓展,那么,我們就得先找出問題根源,對吧!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少兒閱讀這事,對于孩子們來說是有一些難度的,如果沒有父母的陪讀,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大人的陪護,對于絕大多數家長來說,是很難有條件實現的,一次或多次親子閱讀也許還可以,長期堅持跟孩子們做親子閱讀,確實很難。然而,孩子們閱讀興趣和能力的培養,又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和努力的結果,這些種種因素,導致少兒閱讀,不管是紙質閱讀,還是數字閱讀注定了屬于小眾市場。
其次,孩子們真心沒時間進行數字閱讀。現在孩子們的學業壓力有多大,各位看官可以觀察一下自家和周邊的孩子,也就能知道個一二,即便是上幼兒園的小朋友,一天下來也會被累得夠嗆,別說進行數字閱讀了,孩子們有時候連看動畫片都有些有心無力。一切以分數為目標的教育體系,孩子們自從走進了學校,不管是幼兒園,還是中小學,對于少兒閱讀能力和習慣的培養,應該說是被完全漠視了。
說點題外話:時下,童書市場的火爆,其實絕大部分屬于補償性消費。如今做父母這一代人,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由于童書缺乏,使得他們對于少兒閱讀的作用和價值有了新的認識,為避免他們的孩子重蹈他們覆轍,在培養孩子們的閱讀習慣和能力方面的投入,應該是巨大的。硬件有了,人文軟件的缺位,使得少兒閱讀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第三,少兒數字閱讀發展的時機應該還沒有到來!雖然智能手機或平板對于今天的孩子們來說,并不陌生,擁有的和接觸的機會都非常大,然而,這些智能設備帶給孩子們的可不只是數字閱讀這一個唯一的選項,孩子們的選項實在是太多了,聊天、游戲、視頻等等都比數字閱讀要有吸引力。
從這個角度來看媽媽們拒絕少兒數字閱讀,除了視力因素,更多關鍵的,可能是擔心智能設備中其中諸如聊天、游戲、視頻等等帶給孩子們的影響吧!數字生活雖然已經走進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但是,并沒有真正成為我們主流模式,傳統的紙質閱讀依然是孩子們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形式,加之智能設備一些不受控制的因素,導致了少兒數字閱讀現階段是很難有大的作為。
綜上所述,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家長在少兒數字閱讀這事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雖然紙質童書和少兒數字閱讀的最終消費者是孩子們,然而消費決策權卻真正掌握在家長手上,這就是問題的關鍵。少兒數字閱讀,這塊骨頭真心不好啃!難就難在家長這一環!如果家長依然保持著對智能設備的敵視,空談做大少兒數字閱讀市場幾乎是幻想。
如今市面上,在出版商方面,中少兒社、接力出版社、21世紀出版社、中國書店出版社等都推出了相關閱讀平臺;在技術公司方面,大連東軟云觀公司打造的“哪吒看書”APP等也頗為紅火;在互聯網公司中,諸如騰訊、掌閱等也都搭建了相關平臺。平臺雖多,涉及到贏利話題時,他們給出的答案卻是“基本沒有”。看來如果邁不家長這個門檻,這錢還得繼續“燒”下去。
現在看來,少兒數字閱讀市場開發的重點,或許應該把重點放在“學校”這個節點。只有數字閱讀成為學校的基本形式或載體,少兒數字閱讀才會有真正地出頭之日。當然,這是老蔣的個人的一點愚見。數字圖書館,數字課堂,在線教學等等這些已經越來越多地走進各大中小學校,數字化應該是未來學校教學的趨勢。
很多時候,我們往往忽視了學校這塊圖書消費的大蛋糕!中國出版產業說實在的,隨著圖書電商的崛起,受影響的不僅僅是實體書店,其實出版機構受到的沖擊也不少,書不好賣了,書商的日子自然也不好過。為什么紙質圖書市場如今依然堅挺,中小學的圖書消費就是出版機構的堅強后盾,所以傳統出版產業的數字化轉型也就一直不溫不火了。說少兒數字閱讀之所以要指望學校這一塊,因為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學生數字化閱讀時代的到來,只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如果學校開起了數字閱讀的通道,媽媽們就再沒有理由拒絕孩子們的數字閱讀了!少兒數字閱讀,這塊骨頭真心不好啃!學校是一條出路,慢慢熬著是一條出路,當然這其中自然會各有各的玩法。
一點心得,孩子的閱讀興趣和能力的培養,最為關鍵的還是父母的陪護,親子閱讀,與情,與理,都是應該是每個家長值得付出的事。
(作者蔣衛民簡介:圖書試用網主編,中國互聯網書業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