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曾說,給我一個支點,就能撬動地球。這揭示的是桿杠原理,重點常落在了后半句,其實那個點承受了所有的力。
《引爆點》里說,我們的世界看似雷打不動,但是只要找對了一個點,就可能被引爆。通過拆分已經發生的流行,發現其中的傳播特點,包括信息的,行為的,疾病的。借此去指導如何去引爆一場流行。
個別人物法則
如果將引爆點看做一個理論的話,第一個法則是個別人物法則,包括內行,聯系員和推銷員。這是流行的起源點。這些人很大可能是所處空間里的意見領袖,他們擁有很大的話語權,這取決于他們的專業性、權威性和性格。
一場流行的引爆,往往會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或者是第一個把螃蟹加入菜單的餐廳。個別人物擁有開放善于交際的性格,能妥善的處理人際關系并樂于維系弱關系。就像是好的推銷員并不是為了兜售產品,而是為顧客考慮,幫助他們解決生活需求。
附著力法則
螃蟹之所以被大家所接受,是因為螃蟹好吃;因此想要制造爆點,必須有足夠的火藥,這就是信息的附著力,可以理解為信息的價值。雖然社會常常是烏合之眾,但是大眾依然保持最基本的判斷力,只有足夠的附著力,才能留在受眾的身體里,不會左耳進右耳出。
無疑,想要大范圍傳播必須增強傳播信息的價值。但是更大的啟發在于,如果我們想要遏制某種不好的流行,比如抽煙,可以從降低附著力上考慮。煙民對于煙的以來來自尼古丁,絕大多數人第一次抽煙體驗必然不好,但這種不適在他們的承受范圍內。如果一開始這種不適增強到惡心,甚至極度反感,我想愿意第二次再抽煙的人應該會大大減少吧。
環境威力法則
環境威力法則可以理解為字面意思,環境對流行有催化的作用,比如涂鴉會增加犯罪率。作者指出,父母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或許不大,真正有影響的是成長的外界環境,同年人的環境等。
但是我有一點不同意,我覺得父母的耳濡目染對我們的成長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這種奇妙的聯系有時候溢于言表。有些小小的事情,可能經過我們的成長會被放大,你可能并不知道來源。
狂熱分子
《引爆點》描述的是流行,而《狂熱分子》講述的是運動。在信息傳播上有共同之處:意見領袖發起一場活動,煽動狂熱分子加入,這相當于聯系員;之后狂熱分子會成為執行者,促成運動的爆發,相當于推銷者引爆流行。
最后,我們常常以為這個世界被固化之后難以改變,但是只要你找對了點,世界或許不再是你直覺中的世界。
看到一對白頭到老的故事,想回家了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