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陽路與自強街的路口,沒有固定的交通信號燈。因為街對面是江邊公園,早晚鍛煉的人很多,遛早和去早市買東西的人也必經這個路口,行人和車輛交匯的情況多。
路口設置了一個移動交通信號燈,在早上7點之前只有黃燈閃爍狀態,7點以后才會正常顯示。
今天討論的是自信和自卑,所以不去考量關于道德和規則問題。
一輛保時捷在通過路口時,速度非常快,前面有一個行人和一輛自行車在轉彎。保時捷以非常快的速度沖到路口,在自行車的阻攔下不得不減速繞開,又搶在了行人前通過。
汽車畫出一個S彎,繞開了正在行進的自行車,又搶在行人前面通過。
依然不去評價道德與規則,我們只說態度,保時捷司機的心態一定是快點走,他有非常著急的事情,或者他的時間很值錢。
也有可能保時捷司機有一貫突破所有先決條件的思維方式,就是自信。他相信自己能過去,也相信他應該有優先權。因為汽車速度比自行車和行人都快。
自信的人有機會獲得社會層面的優先權和統治權,各個層面做得成功,所以保時捷就代表一定意義上的成功(不接受反駁,富二代,官二代這種論調)。
鉆營的人往往是自信和強勢的人,自信和強勢在很多時候可以劃等號,這些人得到了最多的社會資源。馬太效應注解。
我是一個失敗者,走在馬路上。我有多失敗呢,每個月守著兩三千的工資,長相丑陋,身材矮小,佝僂。見陌生人臉紅不敢開口。沒有社會資源,沒有知識,沒有學歷,只能靠賣力氣吃飯。
我走在自行車道上。因為人行道起起伏伏不好走,這幾天又有更新行道樹挖開的土坑,很多泥土堆在人行道上,所以我走自行車道。這也是一種違規行為,但我認為別無選擇。
這時對面來了一輛自行車。騎自行車的是一位老大爺,大約60歲出頭,剛退休的樣子,悠閑地騎著自行車逆行而來。我和他直線對向行駛,如果方向不變未來肯定會相撞。
從我發現老大爺開始,我就想著要如何避開和他的相遇。我有兩種選擇,第1種向左靠,靠近機動車道這一邊,我要走在自行車道和機動車道的邊緣位置,才能讓過騎自行車逆行而來的老大爺,我不愿意這么做,因為這是不安全的,一個行人不該離機動車道太近。
那么我還有另一種選擇,就是向右跨上泥濘的人行道。
這一條路我依然不愿意選,因為馬上前面就有一堆泥土擋在中間,如果走這條路,不但要翻山越嶺,還會沾上很多泥土。存在著不安全因素。
這就是我的心態,失敗人和自卑人的心態,從內心認為我理應給對方讓道。
我們在這里不去討論任何關于道德和交通法規的內容。
忽然我意識到,我可以繼續往前走,對方可以向我的左側繞開過去,這并不需要多長時間,也不需要很麻煩。畢竟對方是逆行,應該自行承擔更多風險。
于是我堅定地保持著原有的直線行駛,我盡可能地貼著自行車道的邊兒,向前走,對方很悠閑,我慢慢地能夠看清他的身材、衣著、相貌、表情,隨著一米一米地向我靠近,我的壓力越來越大,直到在我身前1米半左右的距離時,他打了一個方向從我身旁繞過去。
我以為他可能會有些憤怒,但我并沒有看到這樣的表情。我以為他可能會有些怨恨,但我也依然沒有看到這個表情。他保持著自己原有的悠閑狀態,從我身邊繞過去。
這是一件非常不起眼,對他來說完全無所謂的事情。對我來說卻是一場較量。
思維方式決定了你在處理事情時選用的方法,也因為處理事情的方法過程當中發生在情緒上的波動,可能會完全影響到一個人在一天甚至一段時間之內的心情。
情緒是這個世界上最值錢的東西,一個人如果任由情緒恣意發展,就很可能做不成任何事情,或者把所有好的想法都搞砸。
能讓自己心情好起來,讓別人心情很糟,我認為這是一個強者才能做到的。
通過一個小小的事情,我們就能夠看出人的心態,做事的方法,行為準則。
也就決定了他的人生最終的方向。我有點小確信今天沒有讓路,而是堅定地走在自己的路上,讓別人繞開。
也許我走自行車道是違反規則的,但相較于逆行來說,對方的責任會更大一些。
我一直不停地提醒自己,或者說我一直在文章當中強調不要去考慮道德和規則,實際上這道德和規則才是我最在意的東西,所以我會不停地強調。
一個人如果在社會行為中去過多在意道德和規則,那么必然會被束縛住。就會不自覺地離那些強勢的社會資源越來越遠。我沒辦法教你干壞事也沒辦法教你去打家劫舍,但有時候你不能讓自己過分遵守規則。
當然我也是有我的底線的,我的底線是兩句話。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不作死就不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