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相信大家都會對這句歌詞耳熟能詳。它來自2014年春晚的一首《時間都去哪兒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間總是匆匆的過。同樣是一輩子,有的人做出了豐功偉業(yè),而有的人一輩子都只在打醬油,甚至連配角都算不上。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人,他玩的不比你少,吃的也不比你多,但是比你走的更遠,飛的更高,這是為什么呢?主要原因之一是他們善于利用暗時間。
暗時間,顧名思義,就是看不見的時間,容易被我們忽略的時間。譬如:走路、等車、坐車、吃飯、洗澡、睡覺的時間等等。試想一下,如果能夠把這些“暗時間”利用起來,投入到學習和思考中,就會無形中比別人多出很多的時間。相當于同樣的生命長度,別人活了一輩子,你可以活了好幾輩子了。
很多牛逼的人都是這么干的。在時間管理方面,魯迅還有一句很著名的話,時間就像乳/溝,擠一擠總是有的。錯錯錯,人家魯迅說的是: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擠一擠總是有的。曾經(jīng)有人說魯迅是天才,他聽到后哈哈大笑,說哪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工作上的。(在那個年代,居然還這么有情調,有咖啡喝,好有錢啊,估計一般的人連大蒜都吃不起。)后來,這句話被島國的蒼老師引用了。此話是:沒有所謂的天才,我是把把別人睡覺的時間都用在工作上的。連睡覺都不忘工作,可見人家是有多拼。這樣的人不成功,就沒天理了。
當然,作為一般人,我們很難做到像牛逼人那樣,充分的利用一天24小時。但是,我們也可以利用好自己的暗時間。譬如,走路時,構思一下文章框架,怎么取題立意(但是過馬路的時候一定要小心,現(xiàn)在的馬路殺手很多,別把人家的車子撞壞了);等車時,刷刷公眾號,從別人的文章中,獲取靈感;坐車時,聽聽十點讀書,把對你有用的句子記錄下來;洗澡時,想兩個經(jīng)典的句子,弄到文章里面去;蹲廁所時,思考一下文章怎么排版。一天下來,一篇完美的文章就這樣誕生了,雖然發(fā)出來看的人寥寥無幾。
既然時間如此寶貴,那我們就不要隨隨便便浪費自己的時間,更不要去浪費別人的時間。浪費自己的時間無異于慢性自殺,浪費別人的時間無異于謀財害命。(凡事都有例外,如果是跟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可以虛度時光,一起看星星看月亮,還可以坐著搖椅,慢慢搖,搖到海枯石爛,天荒地老。)
那該如何把時間的利用效率達到最大化呢?需要做到以下4點:
1、快速進入狀態(tài)。
快速進入狀態(tài)的能力是可以鍛煉的。以前上學時,老師經(jīng)常要求我們對下一節(jié)要講的內容提前預習,這樣能夠理解的更深刻。這也其實是一個提前進入狀態(tài)的例子。運動員上場時,會在比賽場地熱身,這樣的目的也是為了快速的進入狀態(tài)。需要思考時,可以通過列提綱,畫思維導圖,冥想的方式,使自己的思考能越來越快地進入狀態(tài)。
2、盡量長時間的保持專注。
現(xiàn)代社會,信息雜,并且多。如果自己不靜下心來,很容易陷入到紛紛擾擾中,很難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這就需要我們培養(yǎng)專注的習慣,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譬如說,有些人喜歡玩游戲,那么,他在玩游戲的時候,就特別的專注。只有專注于一件事情,才會時時刻刻想著它,不管是走路、吃飯還是做夢。這樣才有可能把這件事情做到了極致,因為真正投入的時間就等于實際流逝的時間。
3、鍛煉自己抗干擾的能力。
很多時候,外面的世界是嘈雜的。我們不能改變環(huán)境,但是可以改變自己。與自己無關的事情,盡量少去關注。是吃地溝油的命,就不要有一顆關注中南/海的心。把最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可以試著在有干擾的環(huán)境中看書,譬如在地鐵上、在公交車上,不管是站著還是坐著。另外就是利用碎片化時間閱讀和思考。
在自媒體領域,被譽為高鐵俠的“秋葉大叔”,可以說是我們學習的典范。他的抗干擾能力特別強,經(jīng)常在高鐵上,就把一本書看完了。而且隨時隨地可以呼呼大睡。他的這種抗干擾能力,保證了他每天能夠超負荷的完成工作,而且身體還棒棒噠,時不時的還賣個萌。
4、重要的事情盡量用比較大塊的時間塊來完成。
現(xiàn)代社會,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我們的時間也越來越碎片化。除了要把碎片化的時間利用好之外,還應該化零為整,多騰出整塊整塊的時間。譬如讀一本好書,或者學習一個知識點,最好一鼓作氣,趁熱打鐵的把它搞完。不要把時間分的太瑣碎,這樣很容易看了后面忘了前面,不利于知識的積累。
抓不住溜走的時間沒關系,我們可以利用好自己的暗時間。大腦,越用越靈活。要多想事,不要讓自己的大腦閑置。不要給自己找借口說用腦過度,因為以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還很難達到用腦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