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應該是一本很好的NLP入門書籍,沒有枯燥難懂的學術理論,也是一本屌絲逆襲的勵志書籍。整本書都是隨著主人公作為銷售人員從持續毫無銷售業績垂頭喪氣甚至開始懷疑人生的銷售失敗者逆襲為銷售業績全國第二再到指導與自己曾經銷售業績一樣差勁的銷售人員逆襲為銷售業績創全國第一的故事展開,介紹用通俗化的語言介紹了NLP的基本概念,通過對NLP的應用來展現如何傾聽以及溝通秘密并最終成交。
NLP是神經語言程序學(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的英文縮寫,富有心理學、行為學的知識。對于沒有接觸過NLP的人來說,讀完本書,或許眼前一亮;對于銷售人員而言,本書更不可或缺。
書中主旨,要想成交,就要減小距離感,增進親近感,引導對方與自己達成共識。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我們平時耳熟能詳的幾點:
1、思想上,要有換位思考的意識,去站在對方的角度來看待事物,理解對方。
2、行動上,模仿呼應對方肢體語言,縮小距離感,獲得認同感。
3、語言上,鸚鵡學舌回溯對方交談內容或表達的意思,滿足對方的表達欲,增加自己更多了解對方的機會,尋找切入點破題。
4、適時給“聲音”留一些“空白”,當對方沉默時候,自己不要主動去打破這種狀態,留一點思考的時間。
5、情感上,表現要真誠,售后要注意回訪,重視客戶體驗。
一、行動上:同步側移
按照書中的觀點,就是要盯著對方的下巴,保持跟對方下巴一樣的動作。下巴只是一個方面,我們在交談的時候,關注的應該是對方的肢體語言,跟隨著對方肢體語言的變化而自發變化,可以是模仿,可以是呼應。當對方在側移的時候,我們可以跟著側移;當對方在更換重心的時候,我們也隨之更換重心;當對方開始喝茶的動作時候,我們也跟著喝茶。
保持跟對方肢體語言的一致性或與之相呼應,傳遞的是對對方的認同感,起到縮小交流距離感的作用。事實上,有些時候人們的肢體動作是下意識或者是無意識的,而這些動作反映的恰好是這個人某方面的性格特征、本能反應或者是對某件事情的看法,而我們的趨同動作回應表達的是對對方的認可以及人以群分的觀念,有交集的人交流起來,自然要親近的得多。這就如同我們常常打著同鄉會、校友的旗號進行交流一樣,道理相通。
當然,肢體動作的模仿,切不可生硬,而讓對方察覺。不然,滑稽有余而適得其反。
二、言語上:鸚鵡學舌
除了用肢體語言與對方拉近距離感外,我們更要善于用口頭語言傳遞我們對交談的投入,與對方產生共鳴。在語氣、語調、語速上與對方保持一致,還不是很難做到。但是對于談話內容,在不熟悉的話題或領域,如何繼續溝通下去并表現出投入的狀態,卻是一個大難題。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學會“鸚鵡學舌”。這樣,既不會打亂對方說話的節奏,又能很好的引出對方接下來所要講的話。這在NLP的專業術語叫“回溯”。
回溯分為兩種:如果是將對方的談話內容原話進行重復,稱為“語言的回溯”;如果將對方談話內容中隱藏的意義進行重復,稱之為“意義的回溯”。語言的回溯,簡單重復直接回應對方即可,或者明知顧問,比如“是吧?”“是嗎?”“哦,原來是這樣”等等。而對于意義的回溯,就要做到理解對方的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
三、沉默是金:“聲音”與“空白”的使用方法
“我想靜靜”不是矯情,對方也需要一個安靜的獨處環境來思考和下決定。我們不要因為感覺沉默時間里氣氛尷尬,為了緩和氣氛而打破沉默,無話找話。這個時候,打破沉默環境就相當于打破的是對方的思考時間,我們的言語在對方看來就是干擾項,很可能引起對方反感。我們只需要“三秒鐘的忍耐”,留給“聲音”一些“空白”,在對方沉默的時候跟對方看同一個方向。
四、發自內心傾聽:地圖不是領土,尊重對方手中的地圖
交流的目的就是挖掘對方的真實想法,在了解對方的真實需求之后才能“對癥下藥”。但是對于同一件事情,不同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每個人手里拿著不同的地圖。而我們在進行交流的時候,要站在對方的地圖上來看領土。地圖就是認識,而領土指的是存在。這也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來看現在的問題,以期找到平衡點,完成預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