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斷續續的看完了《月亮和六便士》,在這似緩慢又快速的列車上。說緩慢,是因為回家的心太急切;說快速,是因為路上的時間怕來不及好好回味這本書。
說實話,剛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前兩張的內容我不大理解,沒有具體情節,說的是一些藝術的事情,對于我這種從來沒有藝術細胞的人來說更是天上書。而當我讀完全文,翻回開頭再讀一遍,發現理解了其中的意味。
“你也許不不喜歡他的藝術,但無論如何很難不對他產生興趣”。的確,我是看不懂藝術,尤其是在文字描寫的抽象想象下,我更是無法理解他畫作的至高境界。但是,我的確對查爾斯·斯特里克蘭這個人很是好奇。一開始的出場,少言少語(其實自始至終他都是少言少語的),是一個安于現狀有著固定工作的好丈夫,好爸爸。但越是這樣的人,內心越是有一種沖動吧。而且當這個念頭一旦來臨,就不可能有挽回的余地。于是,斯特里克蘭不顧一切拋下所有去到了巴黎,想要去追求自己最初的夢想—畫家,過著窮困潦倒的日子,每天饑寒交迫,未來一無所知,是成功是失敗,他不在乎,他所想要的只是這一個夢想,這個年輕時夢想著的畫家,這個身份下所能做的事情。他的中年以及老年對于繪畫的追求,在許多人看來荒誕可笑,也有許多人對于他的話不屑一顧甚至嗤之以鼻,無盡嘲笑。只有德克·斯特羅夫一直認為他是天才,他的畫是世間極品,也是斯特羅夫在他最困難的時候深處援助之手救了他一命。最終,他在塔希提的日子里,繪畫達到了巔峰,同時疾病纏一身。他在山上的小屋墻上畫了整幅畫,也在生命最后一年里用失明的雙目看著幾堵墻,或許他的確用看不到東東西的眼睛看到了之前所沒有看到過的東西。
他一生有過三個對他癡心的女人,第一個是他的妻子,對于她我不想多說。第二個是斯特羅夫的太太布蘭琪。第三個是愛塔,對她至死不渝。在他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所有人都對他的麻風病避之不及,只有愛塔說“你是我的男人,我是你的女人,你在哪我就在哪”。看到這里時,我著實被感動了。斯特里克蘭為了追求繪畫,他對于愛情對于欲望是一無所有的,但最終在遇到愛塔的時候他也是接受了。
對于他的畫,我沒有什么藝術細胞,通過作者生動的描寫我也是沒能想象出來。但我愿意相信斯特里克蘭的藝術天賦。就像我愿意相信一切美好的事物一樣。
《月亮和六便士》,一開始被它吸引是因為書名,月亮象征理想、美好;六便士是現實的茍且與安穩。看過后被整體內容以及所反映的思想感觸感動。這也許是和我最近的親身經歷有些關系吧。
這個學期一個月后我轉了專業,當時決定的時候真的是糾結,那個晚上我永遠也忘不了。最終在現實的安穩與未知的挑戰中我選擇了后者,就像斯特里克蘭在月亮和六便士中選擇了月亮一樣。
堅守夢想,無懼困難,拼命姑娘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