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在共讀群里看到一位伙伴發了這樣一段話。
當你看見河,你已在河之外,當你看見山,你已在山之外。當你能看見自己的任何情緒,你就在情緒之外,你就是你自己的觀察者,這就是“覺”。?
看到這段話之后,特別感動,也特別有感觸,因為我意識到自己很久以來都處于一種”不知不覺“的狀態。不知情緒來,不知情緒走,不知情緒在身體中暗流涌動,不知情緒在控制著自己的言行。很多時候情緒成為自己的主人,而自己卻在情緒的影響之下渾渾噩噩而不自知。
最近兩年在學習的路上遇到了吳校和蘭兒老師,在她們的帶領下自己開始了向自己內心探索的過程,也是在這個過程中對情緒一點點有了認識,也一點點地開始覺察到自己的狀態。
有時候在手機上會看黃仕明老師、曠智勇老師和賀嶺峰老師的一些視頻,通過不斷的學習、思考和覺察感覺到自己有了一些進步。
以前我對愛人經常有各種抱怨,抱怨他不知道很多生活中的常識還自以為是地指揮別人這樣那樣,當我習慣性地對他發出抱怨的時候,我的心里是委屈的、難過的、失望的、不舒服的,可是我卻覺得都是他的錯。現在我也會經常發現他的毛病,但是有時候我會立刻覺察出自己當下的狀態,我會問自己,“為什么我會看到他那么多的缺點和不足?”是我自己在他身上看到我無法接受的自己的毛病而把這些毛病投射到了他的身上嗎?奇怪的是,當我這樣想的時候,我對他的抱怨和不滿情緒就消失了,而變成了對自己內在的反思。
我曾經抱怨愛人不知道體貼,天天在外面忙來忙去,不知道體諒我為家的付出和辛苦。有一天早晨我有早課,早晨起來我匆匆忙忙地準備好早飯,又抓緊提前準備中午的米飯。當我把米淘好想要放到電飯鍋里的時候,我看到他坐在餐桌前,拿著一個羹匙在我的粥碗上面一點點地攪動著,在幫助我粥涼得快一點。那一刻我的心里是非常感動的,從這一個小動作上,我能看到他的心里知道體貼我的,或許有時候是我沒有注意到,或許是他不善于表達,或許是他表達的方式和我的心理預期不一樣而我沒有懂得。當我想到這些的時候,我意識到我對他的抱怨出于我自己內心的主觀判斷居多。對愛人如此,對于生活中的其他人和事情是不是也會常常做出類似的判斷呢?
我有看見“河”嗎?我有看見“山”嗎?我有時時看見自己的情緒嗎?
當情緒左右了我們自己,我們無法看見“河”的完整,也無法看見“山”的全貌,更無法看清全部的自己。所以,從覺察自己的內心開始,去看山看水看世界,看風看雨看生活,看懂了自己才能看懂外在的一切。
迎著早晨涼爽的風走在上班的路上,東方的天邊層層疊疊的云朵邊有一抹淡淡的紅霞,我知道太陽已經升起了,雖然我此刻沒有看見他的容顏,但是我清楚地知道他就在那里,而且一直在。
我此刻的心里是放松的、溫暖的、自由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