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日,萬里晴空,秋高氣爽,在汕頭本地人同事接地氣專業(yè)的帶領(lǐng)下,我們仨吃貨在汕頭老區(qū)穿街走巷,度過了一個1天1夜愉快的養(yǎng)膘秋游,火爆朋友圈。
汕頭作為美食紀錄片的必備環(huán)節(jié),大眾都知道來汕頭最大的特色就是遍地的美食。從深圳到汕頭,乘坐動車從深圳北到潮汕站,再從潮汕站做西線一號大巴到美食聚集地老城區(qū)中旅客運站下車,用時3個半小時。早點出發(fā),到點也就在11點左右,很是合適上班族或者家庭周末出游的。特別是對深圳的親們,惠州不是你們出游的唯一選擇啦!
在找旅館的途中,我們就已經(jīng)邊走邊吃了汕頭的特色小吃甘草水果和砰仔糕,不得不說,汕頭人真的很喜歡甘草水果,走幾步就一家的節(jié)奏啊。不過好好吃,日常的水果淋上甘草汁,味蕾就提升幾個層次,我已經(jīng)讓我同事回家問問有沒有賣,捎幾瓶過來。
我們預(yù)訂的旅館是在金新路,三人間,才167元。非連鎖或高端的,但也干凈整潔。旅館對面的就是我們要找的腸粉店和粿汁店,這兩個也是汕頭的特色美食。好似汕頭把用米漿做的食物命名都帶粿字,不過跟我們所說的河粉差別不大,唯一的差別就是配料,一碗粿汁滿滿陪著各類肉,豬腸,豬皮,雞蛋等等,看得我目瞪口呆。
中午吃得有點撐了,回去旅館休息大半個小時,就開始下半場。水果冰,廣場豆花,蚵仔煎,大排檔夜粥,抄酸奶,涼茶,煎餅蔥糖等。水果冰是在第12中學(xué)旁邊巷子的一家飲品店,網(wǎng)紅店,同事說之前她下午4點來,就已經(jīng)賣完了。她家的草莓冰很火,但當季的桑葚冰我認為更好次,?1元可以加抹茶雪糕呢。廣場豆花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多個美食節(jié)目和推薦,說實話,真心不錯的。豆花不是我們平日吃的那般細滑,反而是有點老豆腐的感覺,像是吃布丁,豆味十足。一層豆花鋪一層紅糖和花生粉,稍微有點甜,配合薏米甜湯也剛剛好。
之后走去了小公園,但是小公園正在修整施工,店鋪幾乎都關(guān)門。本身計劃去吃的蚵仔煎和普寧豆干的小食店關(guān)門,因此走累了就在小巷子找了家開業(yè)的點了蚵仔煎,不知道是不是吃得太飽了,感覺沒有想象好吃的。不得不說,汕頭店主很有個性,我同事說很多好吃的小食店開業(yè)時間都不固定,要碰運氣的。
晚上則是到了旅館附近的大排檔吃夜粥,白粥配各類快炒海鮮蔬菜,鹵味和豆干。一般都是白米飯配菜吃,這次白粥配菜吃,感覺奇妙,又有種這種搭配很贊啊為什么以前會覺得很奇怪的感覺。飯后甜點吃了炒酸奶,這也不算是汕頭特色小吃,但是攤位的小哥真是片刻不停剁剁剁剁的制作這個炒酸奶,感覺好累,為小哥點贊。雖然各處都有,但我第一次吃,覺得如在吃酸奶味的雪糕,還是值得一吃。中旅客運站的步行街以前晚上就是小吃一條街,后因為汕頭申請全國文明城市,都被統(tǒng)一移到了隔壁的小吃據(jù)點了,不過這里的小吃也是何處都能吃的。
汕頭街邊有不少老舊的涼茶鋪,大多是老人家經(jīng)營,用具都挺老舊的,但店鋪打掃得很干凈整潔,有種時光倒流悠悠晃晃的感覺。秋高氣燥,來碗山葡萄涼茶。
第2天上午,我們大概8點左右出門。走出旅館,發(fā)現(xiàn)清晨的汕頭比白天晚上熱鬧多了,人來人往,吃早餐的,買菜的,感覺之前白日晚上躲在家里喝功夫茶的人都出來冒泡啦。雖然我們旅館對面就有好吃的,但是我們仨慢悠悠得晃到了龍眼市場找了一家叫做楊記杏仁茶的早餐店吃早點。店面很小,幸虧我們火眼金睛,不然就錯過了。吃完早點,接著是魚粥,豬雜粉,牛肉丸和牛腩湯。在2個小時內(nèi)吃了4波,想想這真是一趟走走吃吃,吃吃走走的出游……
由于我要早點回深圳,因此沒有吃第五波的海記八合里總店的牛肉火鍋,同事微信拍照告訴我說真是太遺憾,牛肉火鍋真是說不出的好吃。扎心老鐵了。
最后,去玩麻,特產(chǎn)少不了,汕頭的腌制果浦好吃得很。我逛市場看到一家阿姨開的小店買了一罐甜橄欖和腌甘橘,阿姨人很好,店鋪的都讓我嘗了再買,我也是不客氣都吃了一遍。我覺得要是買特產(chǎn)或是牛肉丸的,可以到農(nóng)貿(mào)市場逛逛再買,這些店賣的東西更家常和好吃。
雖然時間比較短,但是在我專業(yè)導(dǎo)游同事的帶領(lǐng),還是真切享受感受了一番汕頭的美食和特色。一個有好多好吃的時間放慢了腳步的城市,值得親歷一番。
或許生活風景總在別處,但感受還是在自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