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讀《孔雀東南飛》是在中學時,心中感慨又是一則纏綿的《梁祝》式悲劇,相愛不能相守,死別方得合葬。時人憐惜他們的遭遇,寫下這出動人的樂府詩,用以告誡后人。
東漢末年,廬江郡的劉員外喜得千金,取名蘭芝。雖是小家碧玉,卻也生的明麗動人,蕙質蘭心,深得父母珍愛。她“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歲美名揚于鄉里。
那年她與當地小吏焦仲卿相識,他亦是青年才俊,仰慕她的箜篌妙音,二人視為知音,情投意合。當年冬末便喜結連理。
婚后,蘭芝辛勤操持家務,把家里打理得有條不紊,悉心奉養婆婆小姑。焦仲卿愛重賢惠的妻子,工作余暇便與她耳鬢廝磨,纏綿私語,偶爾彈箏和曲,其樂融融。
然而焦母對此卻十分不悅。寡居養育兒女的母親心思,總是難以琢磨的。既想要有個女子,全心全意愛護照料自己的兒子,又無法忍受她分去兒子的關注。
況且焦母也看不慣,蘭芝那些活潑的才思,總認為兒子與她如此纏綿應和,會耽誤了前程。或許多才多藝的媳婦,總是不受待見的,你看后世陸游與唐宛的生離,如出一轍。
焦仲卿公務繁忙,與蘭芝聚少離多。二三年間獨守空房的蘭芝忍受著相思之苦,還要應對婆婆的刁難,當真身心疲憊。焦母不斷加重媳婦的工作量,又百般挑剔。蘭芝每天起早貪黑,三天就織成五匹綢緞來,婆婆仍嫌她偷懶。
說到底焦母是看不上蘭芝的,劉家只是一介家境還算充裕的平民,而焦家也算是官宦人家,貴賤有別。若不是她劉蘭芝高攀,自己的兒媳婦,該為那門當戶對的羅敷小姐才是。焦母越看蘭芝越覺得心煩,打定主意要遣她回去。
待焦仲卿歸家時,焦母以蘭芝犯《七出》之一;“不順父母”為由,嚴令他休妻另娶。焦仲卿跪下懇求母親:“倘若遣去蘭芝,此生誓不再娶!”
焦母聞言錘床大罵:“……我與她已經沒有恩情了,是絕不會答應你的請求。”見母親如此堅決,焦仲卿只好無奈退回房中。
一時夫妻二人相對無言,欲說還休,焦仲卿哽咽請求蘭芝暫且還家,并保證這委屈是一時的,過些日子他定會接她回來;
蘭芝只道恐再聚遙遙無期,悲痛的將自己的物件留給夫君,以求他有了新人后,不要將她完全忘卻。
天就快亮了,蘭芝起床收拾打扮,每一件衣飾都反復斟酌,這是她最痛的別離,最后的尊嚴。收拾妥當,她緩緩轉身,朱顏玉質,精妙無雙。
她向焦母叩拜后,又去與小姑子淚別,之后登上馬車離開焦家,焦仲卿騎馬隨車相送,行行重行行,車輪的每一轉動,都像是輾壓在兩顆悲痛欲絕的心上。
走的大路口,焦仲卿下馬鉆進車里,悲從中來,淚濕衣襟,他信誓旦旦決不相負;
蘭芝感于夫君情深,也許下重諾“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
面對女兒無故被遣,劉母十分悲傷,那時劉員外已經去世,蘭芝隨母親與大哥住在一起。
不久,縣令派媒人為他第三個兒子求親,劉母體諒女兒的心情,謝絕了。
之后,太守又派人來為他的五少爺求婚。當母親再次為女兒謝絕時,兄長不耐煩地出面訓斥妹妹,蘭芝深知大哥秉性,恐怕就算自己以死抗婚,也不過是落得嚴加看管、被迫成婚罷了。
她心下凜然,打定主意后開口道:“……長兄為父,全憑大哥做主吧”。婚事就這樣定了下來,太守家興高采烈的選定了良辰吉日,準備迎親過門。
婚禮前一天,劉蘭芝暗自垂淚,直到傍晚時分,她難掩悲傷,出門痛哭。
那時焦仲卿聽到這個消息,快馬加鞭趕往劉家,二人再度相逢了,卻是在她結廬成婚的前晚。痛苦的他嘴硬說:“祝賀你攀上高枝。磐石堅定,可以千年,而蒲葦的韌性呢?恐怕只在早晚之間……”
劉蘭芝聞言肝腸寸斷,哽咽道:“我和你同樣是受逼迫,你又何必說這樣的話呢!黃泉下再見吧,只愿不要違背了今天這個誓言。”
那時已是冷冬的時節,寒風摧殘,嚴霜滿地,黃昏暮色中,孑然一身的蘭芝挽起衣裙,躍身投入清池之中。
那邊焦仲卿回到家里以后,堂前拜見母親,于之訣別。而他那專橫的母親還在寬慰他,不該為卑賤的女子枉送性命……秦家羅敷小姐是如何賢德可愛,自己會早日促成良緣……
母親的話焦促卿已然聽不進去了,他回到內室,一物一件,回憶與蘭芝的往昔。當蘭芝投水消息傳時,焦仲卿知道此生休已。他在庭院中徘徊良久,之后解下腰帶,在樹枝上自縊追隨愛妻而去。
二人雙雙殉情的消息不脛而走,獨子的死讓焦母悲慟不已;劉家兄長也是愧悔交加,他們要求將兩人合葬。
人們在兩人的墓地上,遍植松柏梧桐。待到枝繁葉茂時,有一雙鴛鴦鳥,穿飛其中,比翼雙棲,婉轉和鳴。
或許是天意使然,或許是時人憐惜,有了這樣一個化為情鳥,雙宿雙棲的結局。姑且不討論是他們這樣以身踐諾、生死相隨可嘆;還是一別兩寬、各安天涯可惜。原來早在那么久遠的年代,人們已經用這出《孔雀東南飛》告誡后人,家人的知分寸,對婚姻是多么重要。
以前看過一個標題“為何家會傷人”,這樣的言辭,至親聽來未免要傷心,但有時卻是不爭的事實。就像劉蘭芝與焦仲卿,外人眼中公認的一對壁人。焦母卻始終認為兒子該配有更好的姑娘,然后失了分寸、亂了情緒,日積月累,一發不可收拾,以致棒打鴛鴦,做出這悔恨終身的憾事。
凡事過猶不及,若做家長的能適當放手,不過多干預子女的生活,或許就可以避免許多類似的紛擾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