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建安年間。
建安是漢獻(xiàn)帝的第五個年號,這是一個在中國歷史上精彩紛呈的年代,著名的三國紛爭就出現(xiàn)在這個時代。曹操、劉備、孫權(quán)、諸葛亮、周瑜等享譽(yù)歷史的人物粉墨登場,上演精彩的別樣人生。
而在意識形態(tài)上,自從西漢時期漢武帝推行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的思想以后,儒家思想已經(jīng)深入人心,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生活。
董仲舒提出的‘’春秋大一統(tǒng)‘’,杜絕了其他的思想體系,儒家的那套倫理綱常,在社會上占據(jù)了絕對的統(tǒng)治地位,并且相當(dāng)?shù)耐陚鋰?yán)密,很多的清規(guī)戒律看似‘’仁‘’、合乎‘’禮‘’,但是卻戕害了很多人。
比如在《禮記.本命》中記載,婦有七去: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媽的,生了病就會被休掉,真是沒有人性!
廣大婦女的地位得不到起碼的保障和尊重,稍有不慎便遭遇‘’被休‘’的命運(yùn),有的甚至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我們今天要說的故事就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事例。
安徽合肥廬江府有一個小吏名叫焦仲卿,此人幼時讀書習(xí)文,后考得功名,謀得了一份穩(wěn)定的低級公務(wù)員的工作。這對世代無人為官的家庭來說,顯然是倍覺驕傲的事情,在他母親眼里,他儼然成了一名‘’鳳凰男‘’。
鳳凰男焦仲卿明媒正娶地把當(dāng)?shù)氐拿琅畡⑻m芝迎娶回家。
劉蘭芝相貌出眾、聰明、能干,她十三能織素,十四學(xué)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但是十七歲她嫁給焦仲卿以后,生活的并不美好,所以她說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
為什么苦悲呢?
劉蘭芝說君既為府吏,守節(jié)情不移,賤妾守空房,相見常日稀。雞鳴入機(jī)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
從夫妻關(guān)系的角度來看,焦仲卿是廬江府小吏,他的職位肯定是不高的,因為他自己也說薄祿相。這個基層公務(wù)員每天忙忙碌碌,掙著不多的俸祿,承載著家庭的希望,所以他是沒有機(jī)會經(jīng)常回家的,夫妻感情雖然不錯,但是劉蘭芝卻經(jīng)常獨守空房。
這個顯然不是問題的關(guān)鍵,問題的關(guān)鍵是千古難題—婆媳關(guān)系。
劉蘭芝是一個個性活潑、性格剛烈、很有主見的女子。這在她在自遣之前對小姑子說的嬉戲莫相忘中可見一斑。
本來活潑、有主見在現(xiàn)代社會中都是優(yōu)點,但是放在東漢的那個特定情境下去考慮,她的言行卻讓奉行禮教的焦母很是不爽。
中國古代對婦女有著非常嚴(yán)苛的要求,有不少論述‘’女誡‘’等的書籍。在《儀禮》中規(guī)定了‘’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在《周禮》中對婦德、婦言、婦容、婦功都有很多復(fù)雜而繁瑣的規(guī)定。在東漢時代,這些觀點更是發(fā)展到了新的高度,比如《禮記》中規(guī)定媳婦在侍奉公婆的時候要做到不得嘔吐、嘆氣、打噴嚏、咳嗽、伸懶腰、斜站、斜眼看、流口水、流鼻涕。很顯然,承載著傳宗接代重任的婦女同志就得變成只能低眉順眼、唯唯諾諾、任人宰割的下等公民。我個人覺得這些內(nèi)容是中國文化中最糟粕的成分。
可劉蘭芝不是這種逆來順受的人啊!
她和焦母的矛盾越來越白熱化。
從她和焦仲卿分手以后,縣令、府君都上門提親可以看出,她一定是一個非常出色的女子,所以她應(yīng)該是一個心高氣傲的孔雀女。
至于焦母為什么想最終趕走劉蘭芝,大概有這樣的幾種說法。
第一,無子。這似乎成了丈夫休妻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陸游的母親休掉才女唐婉這也是原因之一。因為劉蘭芝‘’十七為君婦‘’以后,雖然‘’共事兩三年‘’卻并沒能生出一男半女出來。不知道那個時代的人知不知道有‘’男性不育‘’這個毛病,反正吧,出了問題都是女的兜著。不過古代男人不是可以納妾的嘛,焦仲卿同志既有公務(wù)員這個鐵飯碗,幾年以后納個妾應(yīng)該是沒問題的。不過當(dāng)時的法律規(guī)定,男子因為無子而休妻要等到五十歲以后才可以納妾,這在平均壽命那么短的年代也是個問題,成天勞碌的焦仲卿能不能活到五十都是個問題。
看看當(dāng)事人焦母怎么說!
焦母倒是沒有說劉蘭芝不能生育,她的說辭是此婦無禮節(jié),舉動自專由。而劉蘭芝自己卻認(rèn)為奉事循公姥,進(jìn)止趕自專?沖突就在于此,這兩人對如何才是一個好媳婦存在根本的觀點分歧。
什么叫無禮節(jié)?什么又叫做舉動自專由?
從文中大概可以判斷出,焦仲卿的父親早亡,焦母秉志守寡、含辛茹苦的把他拉扯大,長期的心理壓抑使她養(yǎng)成了脾氣暴躁、控制欲強(qiáng)、頤指氣使的性格特點,孤獨寂寞的她把兒子當(dāng)成了自己的私人物品,成了她唯一的感情寄托,所以低眉順目、一味服從的媳婦才是好媳婦,此時不順從成了最大的缺點,這一缺點足以掩蓋劉蘭芝的所有優(yōu)點。
而劉蘭芝卻是一個自持有才、自信獨立的人,她自始自終都以一個好媳婦的標(biāo)準(zhǔn)去要求自己,她反復(fù)思量都覺得自己并沒有做錯什么,她并不想刻意去迎合婆婆的要求,而焦仲卿顯然在這場婆媳矛盾的沖突中是無所作為的。
所以這兩個性格剛烈的女人矛盾越發(fā)尖銳,最終她主動提出妾不堪驅(qū)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劉蘭芝的心理也很微妙,當(dāng)她覺得‘’不堪母驅(qū)使‘’的時候,她向婆家唯一可以依靠的人焦仲卿提出了自遣。劉蘭芝覺得以自己的條件和所作所為,作為一個妻子,她絕沒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作為擁有精妙世無雙外貌的女子,她的自信和驕傲是與生俱來的,所以,她不愿意忍氣吞聲,她選擇驕傲地離去。
聽說自己母親和老婆的關(guān)系惡化到這樣的地步,焦仲卿慌了神。作為娶得美人歸的基層公務(wù)員,他知道自己幾斤幾兩,所以他到母親面前替老婆說情。目的很明顯,能讓母親大人退讓一步,不要把劉蘭芝逼出家門,所以他問母親兒已薄祿相,幸復(fù)得此婦,結(jié)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共事兩三年,始爾未為久,女行無偏斜,何事致不厚?
為了能留住美女劉蘭芝,焦仲卿也是盡力的。他首先說自己仕途暗淡,所以能娶到劉蘭芝這樣的女子已經(jīng)不容易了,再說兩人感情又挺好,何必鬧得如此不可收拾,非要逼得她被掃地出門呢?
可每個鳳凰男的背后都有一個患有嚴(yán)重妄想癥的媽,在焦母的眼里,兒子休了劉蘭芝再娶其他富家女簡直易如反掌,所以焦母很生氣。
她訓(xùn)斥兒子道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焦母夠自負(fù)吧!連下家都找好了。她覺得自己兒子條件那么好,所以再找個美女肯定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所以她的態(tài)度非常的強(qiáng)硬。
焦仲卿還想做最后的努力,所以他說今若譴此婦,終老不復(fù)娶。
一向強(qiáng)勢的焦母可不買他的賬,大怒了,罵了他一頓。在孝道的壓力下,焦仲卿于是只能去做老婆的工作。
他首先哽咽不能語,對劉蘭芝說卿但暫回家,吾近且報府,不久當(dāng)歸還,還必相迎娶。
焦仲卿的話顯然并不可信,什么叫暫回家?不久是多久?
可能焦仲卿也知道迎娶秦羅敷并沒有啥希望,所以他想穩(wěn)住劉蘭芝。他用了鳳凰男最管用的招數(shù):聲淚俱下加甜言蜜語。
其實,焦仲卿心里何嘗不明白,一旦劉蘭芝被休回家,基本是沒有再歸還的可能的,除非橫在他們面前的那座大山焦母離開人世或者在他們母子的斗爭中,他最終取得了勝利(不過可能性并不大)。
劉蘭芝在這個問題上看的倒是比她老公更遠(yuǎn),她說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奉事循公姥,進(jìn)止敢自專?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謂言無罪過,供養(yǎng)卒大恩;仍更被驅(qū)遣,何言復(fù)來還?
劉蘭芝離開家并沒有凄凄慘慘戚戚,而是特地精心打扮了一番,這也反映出了她性格中倔強(qiáng)、要強(qiáng)的一面。她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砂。纖纖作細(xì)部,精妙世無雙。
劉蘭芝的這一行為顯然是對逼迫她婆婆的無聲的反抗,她說的話也是軟中帶硬,不卑不亢。她說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里,本自無教訓(xùn),兼愧貴家子,受母錢帛多,不堪母驅(qū)使,今日還家去,念母勞家里。沒有大吵大鬧,沒有一哭二鬧三上吊,但是你能讀不出蘭芝那不卑不亢的倔強(qiáng)和那種曲折的反抗?
夫妻二人難舍難分,立下誓言。
男的說‘’誓不相隔卿……不久當(dāng)還歸,誓天不相負(fù)‘’;女的說‘’君當(dāng)作磐石,妾當(dāng)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zhuǎn)移‘’,兩人‘’舉手長牢牢,二情同依依‘’。
就這樣,美女劉蘭芝就回到了娘家。
在那個時代,女子在名分上是沒有獨立生活的機(jī)會的,小時候是某某家的女兒,嫁人了就是某某家的媳婦,即使丈夫死了,她可以守寡,但仍然是某某家的媳婦,所謂‘’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斷沒有回頭的道理。所以劉蘭芝被休回家,就成了一個沒有名分的外人。處境自然是很尷尬和艱難的。
雖說,劉蘭芝也是進(jìn)退無顏儀,面對母親的質(zhì)疑她也只是說兒實無罪過。好在母親和大哥并沒有太為難她。
到家十多天以后,縣令就請媒人來提親了,說自己有一個十九歲的三兒子想娶劉蘭芝;又過了數(shù)天,太守家又來提親。可都被劉蘭芝拒絕了。
由此可見,劉蘭芝實在可算作是不可多得的優(yōu)質(zhì)女,否則縣令和太守的兒子也不至于不顧及她再婚被休的身份請媒人來提親。
我就在想,作為小吏的焦仲卿當(dāng)初是用什么手段讓劉蘭芝一心一意跟著他的?他一定深諳花言巧語的哄女人之道,所以即便是這時候,劉蘭芝還在傻傻的因為他拒絕著這么好的親事。
在愛情這件事情上,誰動感情更多一些誰或許便會更受傷一些。
不過,后來,在兄長的干涉下,蘭芝還是松了口,于是府君備重禮打算迎娶劉蘭芝。
這邊,迎娶秦羅敷的事情倒是只字未提,或許人家壓根看不上他,或許焦母原本說的只是妄想癥發(fā)作的表現(xiàn),她只是一廂情愿。
于是,焦仲卿慌了神,他趕緊找到了劉蘭芝,給她施加壓力。
他說賀卿得高遷!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韌,便作旦夕間,卿當(dāng)日勝貴,吾獨赴黃泉。
我覺得在這一點上,焦仲卿表現(xiàn)的很不厚道。本來劉蘭芝是被你家休掉的所謂棄婦,回娘家也無定身之所,能找到不錯的人家應(yīng)該內(nèi)心給予真正的祝福。這種祝福體現(xiàn)在行動上應(yīng)該是不予打擾。我敢斷言,他如果真能如其母所愿娶得秦羅敷,他是斷然不會去急忙請假去找劉蘭芝的。他最后的這一舉動給了似乎絕處逢生的劉蘭芝最后的一擊,成了壓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他的行為實際上是遺傳了其母的控制欲的表現(xiàn),是一種徹頭徹尾的自私行為,在這里,我看不到所謂的愛情,看不到天長地久,我看到的就是人性的丑陋。
可憐劉蘭芝也是徹底被他的言行所綁架,所以她說君爾妾亦然。黃泉下相見,勿違近日言。
何必呢?為什么不想到退一步其實可以海闊天空啊!
于是,在某一天,劉蘭芝舉身赴黃泉,走上了不歸路。
焦仲卿倒也沒有只身赴黃泉,他在得知劉蘭芝死后,才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
兩家人顯然都后悔了,我覺得跋扈的焦母失去兒子之后肯定是最后悔的,所以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東漢末年建安年間。
建安是漢獻(xiàn)帝的第五個年號,這是一個在中國歷史上精彩紛呈的年代,著名的三國紛爭就出現(xiàn)在這個時代。曹操、劉備、孫權(quán)、諸葛亮、周瑜等享譽(yù)歷史的人物粉墨登場,上演精彩的別樣人生。
而在意識形態(tài)上,自從西漢時期漢武帝推行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的思想以后,儒家思想已經(jīng)深入人心,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生活。
董仲舒提出的‘’春秋大一統(tǒng)‘’,杜絕了其他的思想體系,儒家的那套倫理綱常,在社會上占據(jù)了絕對的統(tǒng)治地位,并且相當(dāng)?shù)耐陚鋰?yán)密,很多的清規(guī)戒律看似‘’仁‘’、合乎‘’禮‘’,但是卻戕害了很多人。
比如在《禮記.本命》中記載,婦有七去: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媽的,生了病就會被休掉,真是沒有人性!
廣大婦女的地位得不到起碼的保障和尊重,稍有不慎便遭遇‘’被休‘’的命運(yùn),有的甚至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我們今天要說的故事就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事例。
安徽合肥廬江府有一個小吏名叫焦仲卿,此人幼時讀書習(xí)文,后考得功名,謀得了一份穩(wěn)定的低級公務(wù)員的工作。這對世代無人為官的家庭來說,顯然是倍覺驕傲的事情,在他母親眼里,他儼然成了一名‘’鳳凰男‘’。
鳳凰男焦仲卿明媒正娶地把當(dāng)?shù)氐拿琅畡⑻m芝迎娶回家。
劉蘭芝相貌出眾、聰明、能干,她十三能織素,十四學(xué)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但是十七歲她嫁給焦仲卿以后,生活的并不美好,所以她說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
為什么苦悲呢?
劉蘭芝說君既為府吏,守節(jié)情不移,賤妾守空房,相見常日稀。雞鳴入機(jī)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
從夫妻關(guān)系的角度來看,焦仲卿是廬江府小吏,他的職位肯定是不高的,因為他自己也說薄祿相。這個基層公務(wù)員每天忙忙碌碌,掙著不多的俸祿,承載著家庭的希望,所以他是沒有機(jī)會經(jīng)常回家的,夫妻感情雖然不錯,但是劉蘭芝卻經(jīng)常獨守空房。
這個顯然不是問題的關(guān)鍵,問題的關(guān)鍵是千古難題—婆媳關(guān)系。
劉蘭芝是一個個性活潑、性格剛烈、很有主見的女子。這在她在自遣之前對小姑子說的嬉戲莫相忘中可見一斑。
本來活潑、有主見在現(xiàn)代社會中都是優(yōu)點,但是放在東漢的那個特定情境下去考慮,她的言行卻讓奉行禮教的焦母很是不爽。
中國古代對婦女有著非常嚴(yán)苛的要求,有不少論述‘’女誡‘’等的書籍。在《儀禮》中規(guī)定了‘’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在《周禮》中對婦德、婦言、婦容、婦功都有很多復(fù)雜而繁瑣的規(guī)定。在東漢時代,這些觀點更是發(fā)展到了新的高度,比如《禮記》中規(guī)定媳婦在侍奉公婆的時候要做到不得嘔吐、嘆氣、打噴嚏、咳嗽、伸懶腰、斜站、斜眼看、流口水、流鼻涕。很顯然,承載著傳宗接代重任的婦女同志就得變成只能低眉順眼、唯唯諾諾、任人宰割的下等公民。我個人覺得這些內(nèi)容是中國文化中最糟粕的成分。
可劉蘭芝不是這種逆來順受的人啊!
她和焦母的矛盾越來越白熱化。
從她和焦仲卿分手以后,縣令、府君都上門提親可以看出,她一定是一個非常出色的女子,所以她應(yīng)該是一個心高氣傲的孔雀女。
至于焦母為什么想最終趕走劉蘭芝,大概有這樣的幾種說法。
第一,無子。這似乎成了丈夫休妻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陸游的母親休掉才女唐婉這也是原因之一。因為劉蘭芝‘’十七為君婦‘’以后,雖然‘’共事兩三年‘’卻并沒能生出一男半女出來。不知道那個時代的人知不知道有‘’男性不育‘’這個毛病,反正吧,出了問題都是女的兜著。不過古代男人不是可以納妾的嘛,焦仲卿同志既有公務(wù)員這個鐵飯碗,幾年以后納個妾應(yīng)該是沒問題的。不過當(dāng)時的法律規(guī)定,男子因為無子而休妻要等到五十歲以后才可以納妾,這在平均壽命那么短的年代也是個問題,成天勞碌的焦仲卿能不能活到五十都是個問題。
看看當(dāng)事人焦母怎么說!
焦母倒是沒有說劉蘭芝不能生育,她的說辭是此婦無禮節(jié),舉動自專由。而劉蘭芝自己卻認(rèn)為奉事循公姥,進(jìn)止趕自專?沖突就在于此,這兩人對如何才是一個好媳婦存在根本的觀點分歧。
什么叫無禮節(jié)?什么又叫做舉動自專由?
從文中大概可以判斷出,焦仲卿的父親早亡,焦母秉志守寡、含辛茹苦的把他拉扯大,長期的心理壓抑使她養(yǎng)成了脾氣暴躁、控制欲強(qiáng)、頤指氣使的性格特點,孤獨寂寞的她把兒子當(dāng)成了自己的私人物品,成了她唯一的感情寄托,所以低眉順目、一味服從的媳婦才是好媳婦,此時不順從成了最大的缺點,這一缺點足以掩蓋劉蘭芝的所有優(yōu)點。
而劉蘭芝卻是一個自持有才、自信獨立的人,她自始自終都以一個好媳婦的標(biāo)準(zhǔn)去要求自己,她反復(fù)思量都覺得自己并沒有做錯什么,她并不想刻意去迎合婆婆的要求,而焦仲卿顯然在這場婆媳矛盾的沖突中是無所作為的。
所以這兩個性格剛烈的女人矛盾越發(fā)尖銳,最終她主動提出妾不堪驅(qū)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劉蘭芝的心理也很微妙,當(dāng)她覺得‘’不堪母驅(qū)使‘’的時候,她向婆家唯一可以依靠的人焦仲卿提出了自遣。劉蘭芝覺得以自己的條件和所作所為,作為一個妻子,她絕沒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作為擁有精妙世無雙外貌的女子,她的自信和驕傲是與生俱來的,所以,她不愿意忍氣吞聲,她選擇驕傲地離去。
聽說自己母親和老婆的關(guān)系惡化到這樣的地步,焦仲卿慌了神。作為娶得美人歸的基層公務(wù)員,他知道自己幾斤幾兩,所以他到母親面前替老婆說情。目的很明顯,能讓母親大人退讓一步,不要把劉蘭芝逼出家門,所以他問母親兒已薄祿相,幸復(fù)得此婦,結(jié)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共事兩三年,始爾未為久,女行無偏斜,何事致不厚?
為了能留住美女劉蘭芝,焦仲卿也是盡力的。他首先說自己仕途暗淡,所以能娶到劉蘭芝這樣的女子已經(jīng)不容易了,再說兩人感情又挺好,何必鬧得如此不可收拾,非要逼得她被掃地出門呢?
可每個鳳凰男的背后都有一個患有嚴(yán)重妄想癥的媽,在焦母的眼里,兒子休了劉蘭芝再娶其他富家女簡直易如反掌,所以焦母很生氣。
她訓(xùn)斥兒子道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焦母夠自負(fù)吧!連下家都找好了。她覺得自己兒子條件那么好,所以再找個美女肯定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所以她的態(tài)度非常的強(qiáng)硬。
焦仲卿還想做最后的努力,所以他說今若譴此婦,終老不復(fù)娶。
一向強(qiáng)勢的焦母可不買他的賬,大怒了,罵了他一頓。在孝道的壓力下,焦仲卿于是只能去做老婆的工作。
他首先哽咽不能語,對劉蘭芝說卿但暫回家,吾近且報府,不久當(dāng)歸還,還必相迎娶。
焦仲卿的話顯然并不可信,什么叫暫回家?不久是多久?
可能焦仲卿也知道迎娶秦羅敷并沒有啥希望,所以他想穩(wěn)住劉蘭芝。他用了鳳凰男最管用的招數(shù):聲淚俱下加甜言蜜語。
其實,焦仲卿心里何嘗不明白,一旦劉蘭芝被休回家,基本是沒有再歸還的可能的,除非橫在他們面前的那座大山焦母離開人世或者在他們母子的斗爭中,他最終取得了勝利(不過可能性并不大)。
劉蘭芝在這個問題上看的倒是比她老公更遠(yuǎn),她說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奉事循公姥,進(jìn)止敢自專?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謂言無罪過,供養(yǎng)卒大恩;仍更被驅(qū)遣,何言復(fù)來還?
劉蘭芝離開家并沒有凄凄慘慘戚戚,而是特地精心打扮了一番,這也反映出了她性格中倔強(qiáng)、要強(qiáng)的一面。她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砂。纖纖作細(xì)部,精妙世無雙。
劉蘭芝的這一行為顯然是對逼迫她婆婆的無聲的反抗,她說的話也是軟中帶硬,不卑不亢。她說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里,本自無教訓(xùn),兼愧貴家子,受母錢帛多,不堪母驅(qū)使,今日還家去,念母勞家里。沒有大吵大鬧,沒有一哭二鬧三上吊,但是你能讀不出蘭芝那不卑不亢的倔強(qiáng)和那種曲折的反抗?
夫妻二人難舍難分,立下誓言。
男的說‘’誓不相隔卿……不久當(dāng)還歸,誓天不相負(fù)‘’;女的說‘’君當(dāng)作磐石,妾當(dāng)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zhuǎn)移‘’,兩人‘’舉手長牢牢,二情同依依‘’。
就這樣,美女劉蘭芝就回到了娘家。
在那個時代,女子在名分上是沒有獨立生活的機(jī)會的,小時候是某某家的女兒,嫁人了就是某某家的媳婦,即使丈夫死了,她可以守寡,但仍然是某某家的媳婦,所謂‘’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斷沒有回頭的道理。所以劉蘭芝被休回家,就成了一個沒有名分的外人。處境自然是很尷尬和艱難的。
雖說,劉蘭芝也是進(jìn)退無顏儀,面對母親的質(zhì)疑她也只是說兒實無罪過。好在母親和大哥并沒有太為難她。
到家十多天以后,縣令就請媒人來提親了,說自己有一個十九歲的三兒子想娶劉蘭芝;又過了數(shù)天,太守家又來提親。可都被劉蘭芝拒絕了。
由此可見,劉蘭芝實在可算作是不可多得的優(yōu)質(zhì)女,否則縣令和太守的兒子也不至于不顧及她再婚被休的身份請媒人來提親。
我就在想,作為小吏的焦仲卿當(dāng)初是用什么手段讓劉蘭芝一心一意跟著他的?他一定深諳花言巧語的哄女人之道,所以即便是這時候,劉蘭芝還在傻傻的因為他拒絕著這么好的親事。
在愛情這件事情上,誰動感情更多一些誰或許便會更受傷一些。
不過,后來,在兄長的干涉下,蘭芝還是松了口,于是府君備重禮打算迎娶劉蘭芝。
這邊,迎娶秦羅敷的事情倒是只字未提,或許人家壓根看不上他,或許焦母原本說的只是妄想癥發(fā)作的表現(xiàn),她只是一廂情愿。
于是,焦仲卿慌了神,他趕緊找到了劉蘭芝,給她施加壓力。
他說賀卿得高遷!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韌,便作旦夕間,卿當(dāng)日勝貴,吾獨赴黃泉。
我覺得在這一點上,焦仲卿表現(xiàn)的很不厚道。本來劉蘭芝是被你家休掉的所謂棄婦,回娘家也無定身之所,能找到不錯的人家應(yīng)該內(nèi)心給予真正的祝福。這種祝福體現(xiàn)在行動上應(yīng)該是不予打擾。我敢斷言,他如果真能如其母所愿娶得秦羅敷,他是斷然不會去急忙請假去找劉蘭芝的。他最后的這一舉動給了似乎絕處逢生的劉蘭芝最后的一擊,成了壓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他的行為實際上是遺傳了其母的控制欲的表現(xiàn),是一種徹頭徹尾的自私行為,在這里,我看不到所謂的愛情,看不到天長地久,我看到的就是人性的丑陋。
可憐劉蘭芝也是徹底被他的言行所綁架,所以她說君爾妾亦然。黃泉下相見,勿違近日言。
何必呢?為什么不想到退一步其實可以海闊天空啊!
于是,在某一天,劉蘭芝舉身赴黃泉,走上了不歸路。
焦仲卿倒也沒有只身赴黃泉,他在得知劉蘭芝死后,才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
兩家人顯然都后悔了,我覺得跋扈的焦母失去兒子之后肯定是最后悔的,所以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