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上一章:天佑忠良
推薦作品:在細微之處潛移默化——我眼中的英倫
爺孫倆一喜一悲。叱干雅魯遇到了他失散多年的結發妻子和兒子,可喜可賀。但對于賀蘭德來說,卻悲從中來。父親和弟弟的安危,令他愁腸百轉。
老族長令全族人眾下山尋找,怎奈蒙古大軍已撤。又到周邊尋找,也沒有任何消息。
叱干雅魯將賀蘭德留在山寨養病,自己則帶著兒子阿達去追趕蒙古大軍。半月之后,阿達獨自返回,說軍中并未見賀蘭父子。又過十余日,叱干雅魯返回山寨,告訴老族長說,情況不容樂觀。
蒙古軍規:沖鋒陷陣,隊長死而軍卒回,殺軍卒;軍卒死而隊長獨回,殺隊長。當時賀蘭豐的軍營大亂,眾軍各自為戰。事后又不見主帥身影,親軍衛隊迫于軍法嚴厲,大概都散了。
叱干雅魯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幾個賀蘭豐的護衛親軍,詢問當日之事。大家都說,當時情況混亂,不知上騎都尉下落。或許死于亂軍,或許跌落山崖。
老族長聞聽,立刻又派人去周邊村寨詳加打探,派精壯之士搜索山川叢林。整整兩個月,沒有發現任何線索。
老族長也因為當初的誤會而痛心疾首,不久身染重病,臥床不起。
賀蘭德養好病已是初冬季節,他隨即同叱干雅魯返鄉。到家方知,賀蘭豐、賀蘭明二人并沒有回家。母親楊氏因日夜思念,已哭壞雙眼。朝廷也只是發了一個慰問詔書并白銀五百兩,以示安慰。
賀蘭德勸叱干雅魯回山寨與妻子團聚,自己陪母親在家中等待。過了一年有余,還是沒有消息。楊氏心力憔悴、染病去世。賀蘭德辦完母親喪事,又等了半年,依舊音信皆無。賀蘭德心灰意冷,于是變賣家產,投奔老族長去了。
此時的老族長也已燈枯油盡,彌留之際將族長之位傳與叱干雅魯,并囑托一定要找到賀蘭父子下落。
叱干雅魯深知大家已盡力而為,此事可遇不可求。謀事在人,成事也只有看天了。
沒想到蒼天有眼,轉機發生在四個月之后。有一族人回來說,他去離此六十里的一個村寨辦事,偶然聽到一件事情。
當時他與村里的人閑聊,述說起蒙古人的兇殘,大家都唏噓不止。
可有一瘸子卻說,蒙古人也不都是殺人如麻。三年前,也就是大戰那年的一個夜晚,瘸子家就來過兩個蒙古軍官。兩人一老一少,渾身帶血,腰佩鋼刀,那個年長的腿上還有傷。
瘸子家只有他和老母兩人,老母還有病在身。他們娘倆嚇壞了,縮在屋角,一動也不敢動。那個年輕的示意他們不要害怕,扶那個年長的靠另一側墻席地而坐。然后自己動手燒水做飯,并不打擾瘸子一家。到天亮時,兩個蒙古人走了,還給瘸子留下了十兩白銀。
族人便問瘸子這兩個蒙古人說過什么。瘸子說,他聽不懂他們的話。但是看見,年長的把一個金光閃閃的,兩頭彎彎的東西交給了那個年輕人。這個東西好像很重要,年長的握著年輕人的手,嘟嘟囔囔說了好半天話。
族人又問是否知道他們的名字。瘸子答曰,說話都聽不懂,而且他們又那么兇巴巴的,他大氣都不敢出。
賀蘭德聞聽此信,大為振作。急忙和族人一起返回那個村寨,找到了瘸子。賀蘭德又細細的問了一遍,瘸子還是那樣回答。賀蘭德掏出二兩多銀子遞給瘸子,又用家鄉方言說了幾句話。
瘸子說道:“他們好像就是說你這樣的話。”
賀蘭德大喜,懇求道:“你再好好想想他們都說過什么,哪怕一個詞也行。”
瘸子撓頭想了半天才說:“他們好像說了好幾次‘很亂’、‘很亂’啥的,別的實在想不起來了。”
賀蘭德追問道:“那他們后來去哪兒了?”
瘸子說:“那就不曉得了。”
回到山寨,賀蘭德將此事告知叱干雅魯。叱干雅魯聞聽此事喜出望外,這必定就是賀蘭豐、賀蘭明父子二人無疑。瘸子一定是聽錯了,不是“很亂”,應該是“賀蘭”。
叱干雅魯遂召集部眾宣講此事。他說,當年清揚將軍為一城百姓請命,被蒙古軍殘忍的殺害了。大家現在能坐在這里,都受益于此。賀蘭豐、賀蘭明為清揚將軍的血脈,一定要找到他們,報答清揚將軍大恩。不論是死是生,也算有個交代。
可是部眾之中的老人大多已經故去,年輕一輩對幾十年前的事無切身體會。都認為此事太過渺茫,加之各家事情繁雜,所以表現出來的態度不甚熱心。另有幾家有親屬死在蒙古軍隊刀下的,更是面沉死水、低頭不語。
叱干雅魯見眾人態度冷淡,深知此事不可強求。于是又說,找人這件事情由叱干一家與賀蘭德操辦,其余部眾要多提供消息,畢竟人多力量大。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找到了固然最好,如若實在找不到,也算是大家盡力了。畢竟天數如此,人力不可為。
回到屋內,阿達一臉的不情愿,絮絮叨叨訴說著此事的艱難。叱干雅魯怒斥道:“我就是拼就一把老骨頭也要去找。如果找不到,就由你去找。還找不到,就讓你的兒子去找,你的孫子去找。子子孫孫也要找到。”嚇得阿達不敢再說,只得垂手站在屋角。
叱干雅魯也深感此事不易,后世子孫難免懈怠。他沉思良久,計上心頭。他叫過阿達說:“不是為父為難于你,實在是此事關系重大。你可知‘天王權璽’為何物?此物明為赫連皇族信授,實則隱含一個重大的秘密。當年天王赫連勃勃征戰四方,奪取金銀財寶無數,盡數藏在一個隱秘處所。‘天王權璽’就是找到此處的關鍵圖籍。你要切記,不可傳于外人得知。”
阿達聽得此言,恍然大悟,欣然而去。
又過數年,烽煙再起。元世祖忽必烈興兵伐宋,率軍攻打襄陽,天下又陷入兵荒馬亂之境。這幾年來,賀蘭豐、賀蘭明父子杳無音信,找尋之事更是難上加難。
此時的叱干雅魯年已七十有八,自己亦感到時不長久。他將自己所知道的赫連以及賀蘭家族的傳統與事跡,一一講述給賀蘭德,并要賀蘭德整理成冊,并且在首頁親自用西夏文書寫“赫與天連”。他囑咐賀蘭德,一定要將此冊好好保存,作為族譜代代相傳。
又過年余,叱干雅魯身體越發不成。他將阿達叫于床前,囑咐道:“老父此生,唯一的遺憾就是愧對賀蘭父子。你要忠孝,就替我完成此愿。”
阿達哭道:“只怕時隔日久,又不相識,實在難以完成。”
叱干雅魯說道:“我說的‘寶藏圖籍’之事,是騙你的。就是為了增加你的決心,完成我的夙愿。叱干家族的忠孝之名,不能因此而斷。不過你仍然可以將‘寶藏圖籍’之事傳給后人,以防子孫懈怠。后世子孫中的敦厚老成者,方可告知真相。”
阿達長跪不起,哭道:“謹遵父命,不敢懈怠。”
叱干雅魯又說:“賀蘭家有一家訓:傾家蕩產、不離不棄;粉身碎骨,亦當保全。你盡可依此去尋找。”說完溘然長逝,終年七十九歲。
叱干雅魯侍奉赫連(賀蘭)一門祖孫三代,其忠孝之心,日月可鑒。
聽完赤老先生的敘述,我們全家肅然起敬,集體向赤老先生行禮。
赤老先生急忙還禮,擺擺手說道:“貴上家萬萬不可。說來慚愧,叱干家后來出了一個不肖子孫,險些葬送了賀蘭一脈。”
目錄
下一章:不肖子孫
推薦作品:在細微之處潛移默化——我眼中的英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