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上一章:赫連長歌
推薦作品:在細微之處潛移默化——我眼中的英倫
中興府雖在察罕的極力保全下得以幸免,但西夏國其余之地,在戰火的涂炭下已是滿目瘡痍。
賀蘭豐一行人等出得城來,本要向西至西涼府找尋赫連岳。途遇逃難難民,言稱興州、鹽州、甘州、黑水城等地已是千里赤地、白骨蔽野,幸免者百無一二。西涼府已破城近一年,境況亦兇多吉少。
賀蘭豐等人商榷不定,終被亂民裹挾向東南而去。行至懷州地界,遇蒙古騎兵追殺,難民四散奔逃。亂軍之中,折氏被蒙古人掠走,親軍當中亦有一人殞命。
叱干雅魯諫曰:“當棄大路而走小道,與民眾脫離,方可隱滅行跡。”賀蘭豐許之。
又走四天,行至一山口。此處設有蒙古哨卡,由一什夫長帶隊把守。
什夫長喝問道:“來者何人?”
叱干雅魯道:“難民。”
什夫長又問道:“姓什么?”
叱干雅魯道:“姓賀蘭,契丹人。”
什夫長見其五人衣衫襤褸、蓬頭垢面,遂不留意,只是令其進前答話。叱干雅魯緩慢行至近前,趁其不備,突然拔出衣內所藏利刃,將其斬之。三名親軍亦拔刀上前,蒙古軍卒猝不及防,被斬殺六人,其余皆散。叱干雅魯搶得駿馬三匹、弓箭四副,保護賀蘭豐闖過哨卡。
行不多時,后方有十余名蒙古騎兵追來。賀蘭豐伏馬狂奔,不敢回頭。多虧叱干雅魯回身射殺兩名帶隊軍官,鎮住其余人等,方才得以逃脫。叱干雅魯審視眾人,除一名親軍小腿中箭外,余者皆無大礙。
晚間,在一山坳中宿營。叱干雅魯照顧賀蘭豐休憩,自己與眾親軍輪流值夜。誰知清晨醒來,那名受傷軍卒與馬匹蹤影皆無。
叱干雅魯恨恨道:“定是怕我等棄他而去,遂盜馬逃走。”眾人繼續前行,都感前途渺茫,均默不作聲。
一日,一條大河擋路,苦于無舟船擺渡,眾人只得在岸邊露營。
睡至半夜,叱干雅魯聽得耳邊有悉索之聲,猛然驚醒。只見一親兵正拿刀向他砍來。叱干雅魯猛然翻身,順勢抽刀在手。親兵見偷襲未果,膽氣已泄。叱干雅魯趁勢上前,將其砍翻在地。回頭看去,另一親兵已將刀橫在賀蘭豐的脖頸間。
月光下,親兵面目猙獰,哆嗦言道:“我等家眷盡在中興府,生死未卜。此一去山高水遠,不知何日得歸。聽我一言,不若將此小兒獻于蒙古軍,你我二人共圖富貴。”
叱干雅魯怒曰:“將軍待你不薄,安敢乘人之危?”遂持刀上前。
軍卒喝道:“且住,再若前行,我等共死。”
叱干雅魯止步不敢前行,繼而面向大河,低頭不語。少時嘆曰:“吾世受將軍恩德,不忍落井下石。汝之意也并非萬全之策,如有差池,吾于心不忍。”
軍卒見其心動,遂道:“此小兒有何德能,令我等為其賣命?今逢亂世,朝不保夕。此小兒奇貨可居,正是我等防身之物。如若事成,吾甘為叱干將軍屈從。”
叱干雅魯思緒良久,嘆曰:“如此看來,也只好這樣。可憐赫連一脈,斷于我手。”突然,手指軍卒身后大喝道:“誰在那里?”
趁軍卒回頭之際,叱干雅魯飛身上前,攥住其持刀之手,將其踢翻在地。
叱干雅魯眥目怒曰:“爾等小人,作出如此下作之事,天理不容。”遂一刀將其斬為兩段。賀蘭豐因驚嚇過度,已然昏厥在地。
又過月余,二人已入金境甚遠。此處兵匪橫行,百姓流離失所。一日遇金潰兵追擊,叱干雅魯將隨身財物散于道旁,趁匪兵搶奪之亂,得以逃脫。
賀蘭豐看到前途渺茫,又想起國破家亡只恨,只感到心力憔悴,終日以淚洗面,已有輕生之意。
叱干雅魯勸曰:“公子身負振興赫連一族重任,豈能如此頹廢。想將軍為民請命而死,是何等的英雄。公子此為,有愧將軍在天之靈。況公子身死是小,保全權璽是大。”
賀蘭豐聞言,掏出權璽擲于地曰:“性命尚且不報,要此物何用?”
叱干雅魯慌忙跪地撿起權璽,以衣袖擦拭,顫聲曰:“公子豈非忘卻夫人之命?此權璽歷經七百余年,浸滿赫連一族血淚。夫人拼得身家性命,托付于汝,公子此舉實為不孝;視國恨家仇于不顧,實為不忠。我等拼死效力,豈不枉然?”
賀蘭豐掩面,哭坐于地。
叱干雅魯見此情景心軟,嘆聲說道:“公子且請放心,有雅魯三寸氣在,定保公子無恙。”
兩人相依為命、漂泊江湖,過著寄人籬下、饑寒交迫的生活。
幾年下來,賀蘭豐深感生計之艱難、歲月之滄桑。一年冬日,叱干雅魯染傷寒,昏臥于破廟。賀蘭豐獨守五天五夜,寸步不離,終保全叱干雅魯一命。歷經磨練的賀蘭豐心境大變,已非當初的柔弱少年。
無事之時,賀蘭豐便拿出“天王權璽”端詳。每當此刻,賀蘭豐心潮起伏,頓感祖先的熱血感召。
叱干雅魯道:“長此以往,并非長久之計。”
賀蘭豐亦曰:“我也心有此意,只是無奈而已。”
叱干雅魯道:“如今兵荒馬亂,隨時性命不保。唯有投軍,方為上策。”
賀蘭豐問道:“那里是我等容身之地?”
叱干雅魯道:“今天下大勢,金已窮途末路。轉投蒙古,或可有所作為。”
賀蘭豐怒曰:“蒙古與我有殺父兄之仇,恨不能滅其族而后快。汝休得胡言。”
叱干雅魯道:“當年天王亦有滅國之難,然能審時度勢、不拘小節,終成大器。吾聞得,蒙古濮國公耶律突花為契丹人,契丹遺民多投其麾下。吾料不久,蒙古必將伐金,而契丹與金為世仇,從軍者必眾。我等亦可自稱契丹人,投于耶律突花軍中,以此借尸還魂之計,方能中興。”
賀蘭豐沉思良久,點頭感嘆曰:“此計甚妙!”
二人遂投西京(今山西大同)而去。
此時的蒙古,窩闊臺繼汗位已二年有余。蒙古經慶陽、衛州、潼關鳳翔之戰,已耗盡金朝元氣。窩闊臺汗正計劃分兵三路,合圍汴京,一舉消滅金朝。
賀蘭豐、叱干雅魯二人以叔侄相稱,被編入耶律突花之子耶律朱哥軍中。
叱干雅魯刀法嫻熟、勇武過人。一日,與軍中一刀術高手比刀,五招之內將其制服。被路過之耶律朱哥相中,遂被招為親軍,任百夫長。賀蘭豐亦被招為親軍護衛。
目錄
下一章:英雄無悔
推薦作品:在細微之處潛移默化——我眼中的英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