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咬獅,泉州的肉夾包是也,曾經號稱“中國的漢堡包”。當然,這要是讓陜西人聽了肯定不服,肉夾饃那更風靡中國好嗎?當之無愧的中國漢堡包,你那肉夾包只偏安一隅,能算得了什么?
都是沒有走出國門的美食,竟在門內打起來,算不得好漢,哈哈。
你放眼整個中國,整個世界,沒有麥當勞的地方還有多少?就我們這座三線城市,所有的黃金地段,都被麥當勞占據。而許多中國人認識漢堡包,都是從麥當勞開始的,這才是真正的風靡全球的“兩片面皮夾一塊肉的包”。
但無論是風靡全球,還是風靡中國,都不能掩蓋這塊“偏安一隅”的風采,它自帶歷史,自帶人文,自然滋養一方人,自然造就其獨特的飲食文化。
一、虎咬獅的稱呼
我不清楚泉州的老人為什么稱呼一塊“肉夾包”為“虎咬獅”,這叫法很霸氣,但沒有任何歷史典故。美食的歷史典故我現在也摸到了一定的門路,反正不是宮廷外流,就是乾隆下江南得來的,看多了,也覺得沒啥意思。
但“虎咬獅”這名字特別形象,因為泉州的肉夾包不是兩塊面皮夾一塊肉,而是一塊饅頭類的面食,中間剖開,然后夾上三層肉和其他的輔助食品。那塊中間剖開的面食,更像是一張嘴,緊緊地咬住一樣東西,還真的有三分老虎咬獅子的感覺。
虎咬獅,吃的人群集中在男人這邊,以前人窮,吃的肉都要肥的,試想一位五大三粗的大男人滿口流油地吃一塊肉夾包,那是不是又有了三分老虎咬獅子的感覺?
虎咬獅的歷史有多久,沒去考證,只知道在三四十年前,再以前,那可是泉州人喜宴上最受歡迎的食物了。
我記得小時候,每次隨大人去吃宴席,以前的宴席都開在家里,燕尾古厝,天井回廊,中堂后院,四角桌,長條椅,圍坐著親戚五十、鄉里鄉親,這道虎咬獅一出,孩子們哄搶著吃,而主人一般也是要準備一些虎咬獅打包讓客人帶走的,泉州人自古以來好客,他們在請你吃席的時候,會把他的喜悅連同虎咬獅一起讓你帶回家,以讓所有知道的人和他一起高興。
這應該就是泉州人的淳樸,大海的胸襟,泉州這座沿海城市的海洋文化。
二、虎咬獅沒入尋常家
“虎咬獅”的名字只停留在古稀老人的口中,現在的年輕人并不懂什么“虎咬獅”,但要說肉夾包,還是知道的,畢竟偶爾農村的宴席還會出這道菜,但那也只是偶爾而已,偶爾還是當成古禮而出現。
前十年,有一家臭記肉夾包興盛了一段時間,大量的媒體加以報道,什么根據古法研制而成,甚至還出現了“中國的漢堡包”的美稱。而如今,臭記還在嗎?
有一天路過崇福路,看到一個小門面,就寫著三個字“肉夾包”,一位戴眼鏡穿著整齊廚師服的男人在經營,這引起我對往事的回味,就趕緊買,回去一品,估計是我的嘴刁,吃出了隔夜的味道,再沒光臨。
但市場上到處都有賣肉夾包的面食,你只要買了這塊“虎皮”的面食,在家做“獅子”餡就可以了,所謂的餡就是紅燒三層肉,這是重點,一定要精選三層肉,切寬片,稍薄,根據你的口味紅燒,一整片的紅燒三層肉再加上花生末、芫荽、如果再來一兩片生高麗菜或是咸菜之類的更好,這就是完成了一塊地道的泉州肉夾包了。
我曾說過,我家人都是肉食動物,三日無肉人便崩潰,夫妻倆都要上班,來不及精心料理三餐,這道肉夾包省事又美味,先生又不喜歡西洋舶來品的漢堡包,那么肉夾包便是我家餐桌上常見的食物了。
以至,前段時間,有朋友打趣我,老聽說你會料理很多食物,怎么我去你家三次,次次都請我吃肉夾包呢?
次次都是肉夾包嗎?哈哈,真是怠慢了。
說是怠慢,因為肉夾包再普通不過了。
看來,這世上再沒有宴席上哄搶著吃的虎咬獅了,有的只是尋常人家的肉夾包。說這句話,大有“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感慨。
三、虎咬獅能換起你泉州的印象嗎?
泉州人對肉夾包并不陌生,陌生的只是虎咬獅,虎咬獅能喚起你所有的泉州印象嗎?
估計你現在經常光臨麥當勞,偶爾也會來一塊肉夾饃,那么你多久沒有嘗到肉夾包了呢?當你知道,肉夾包有個霸氣的名字“虎咬獅”的時候,你是不是也想豪爽地來一塊,咬上一口,滿血復活。
那么,按照我上面的介紹去做,做一頓簡單的肉夾包,告訴你周圍的人,這道美食叫“虎咬獅”,是我們泉州偏安一隅的美食。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