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你會有這樣的疑問,我看的書也不少,各種名家大作均有涉獵,為何別人看過之后收獲巨大,我卻顆粒無收?
我想在于有沒有真正的在閱讀一本書,造成了之間的差異,且是極大的差異。
今天我來分享“做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對閱讀書籍的巨大幫助。
閱讀的目標是獲得受益,無論是心靈或精神上的成長。
在閱讀的時候,讓自己昏昏入睡比保持清醒要容易的多。爬上床,找個舒適的姿勢,讓燈光暗一點,剛好讓眼睛有點疲勞,信手拈來一本書,我相信幾分鐘之后,鼾聲已起。
想著閱讀有收獲,這方法完全不可取。為何有人深夜還就著微弱的燈光閱讀,聚精會神一絲不茍,是什么力量讓他們秉燭夜讀依然保持精神清醒?
這是他們在主動的閱讀,用心的閱讀,努力的閱讀,書本自然不會虧待他們,給他們以豐厚的回饋。
當然這是讀書的態度,除了閱讀態度的重要,方法也是讓你受益匪淺的重要手段。
閱讀一本書,起碼你要知道自己想從這本書中得到什么,收獲什么吧。那你就需要在閱讀時提出問題來,并在閱讀的過程中,你自己必須嘗試去回答問題。
當然,一本書你可能會提出好多問題,方方面面的,需要你一一回答。但我這也有四個關于一本書主要的問題要提問給你:
01、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些什么?
你一定要想辦法找出這本書的主題,作者如何依次發展這個主題,如何逐步從核心主題分解出從屬的關鍵議題來。
02、作者細部說了什么,怎么說的?
一定要想辦法找出主要的想法、論點。這些組合成作者最想要傳達的特殊訊息。
03、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
當然,這個問題除非你能回答前兩個問題,否則無法回答。在你判斷這本書是否有道理之前,你必須了解整本書在說什么。等你了解了這本書,你會覺得有責任為這本書做個自己的判斷,只是知道作者的想法是不夠的。
04、這本書對你有什么意義。
如果這本書給了你一些資訊,你要問問這些資訊的意義。為什么作者認為這些資訊有意義?你真的有必要了解嗎?如果它啟發了你,那就更需要找出其他相關的、更深的含義或建議,以便獲得更多的啟示。
當然只是知道這些問題是遠遠不夠的,一定要記得在閱讀中去提這些問題,分析思考,并精準、正確的回答它。
有時候人閱讀一本好書的時候會打瞌睡,并不是他們不想努力,而是不知道如何努力。并不是書本身讓他們疲倦,而是欠缺運用提升技巧,讀書無收獲,在挫敗中產生了沮喪,因而才感覺厭倦。所以方法手段很重要。
一本書讀過,如何讓它真正屬于你?
書讀完了,問題也提出來了,一直在腦海中懸浮著,終于在腦海中回答完成了。那么你真的完全擁有這本書了嗎?
要想真正擁有一本書,必須把這本書變成你自己的一部分才行,而要讓書成為你的一部分的最好方法,就是要去寫下來。
一個人如果說他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卻說不出來,通常是他其實并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將你的感想寫下來,能幫助你記住作者的思想,能讓你們的思想碰撞出火花。
所以閱讀做筆記也是讓自己收獲的重要手段。
當然讀書筆記有好多種記法,或書中空白書寫自己想法,或劃線強調,或利用各種先進的APP來選取記憶,或選一小本精心摘抄等等各式各樣多姿多彩。
這完全取決于你,關鍵在于記,或有邏輯的記,或按照結構大綱記,這方面的就不多闡述了。
最后兩句話送給你,也送給我自己: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一本好書需要細讀,精讀,才能完全汲取營養。
“你必須讀出言外之意,才會有更大的收獲”,一本好書需要仔細揣摩,方能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