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濱故人的開頭,盧隱給我們展現(xiàn)的是夕陽下的晚霞讓人迷醉的海邊和無拘無束只顧歡笑的姑娘,而這個快樂的開頭卻引出了之后無盡的哀傷。
任何一個時代的女孩的青春歲月總是那么的美好,但伴隨著年齡的增長進入社會和戀愛、婚姻后則紛紛辛酸苦辣。
但《海濱故人》誕生于五四之后封建社會開始土崩瓦解,新社會尚未建立的時代,新舊思想的碰撞,新舊秩序的博弈,讓處在時代浪潮前沿的知識青年們面對現(xiàn)實與理想彷徨苦悶卻無從尋找出路。
《海濱故人》無疑是極具時代特點的。
云青是一個在新舊思想碰撞下屈服于傳統(tǒng)思想觀念的典型。新思想是鼓勵年輕男女們勇敢的追求所愛的,她為了與心中所愛在一起,作出過努力,但也只是小心翼翼的試探,在被父親馬上否決后,沉默地關閉了心扉,不再做任何的爭取。
云青的家庭條件無疑是不錯的,父母對她也是極愛的。但傳統(tǒng)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卻是深藏在這種無憂無慮之下的沉重,讓云青不得不從云端回到地面,并且再也不能隨心所欲。這種看不到但讓人無時不刻都感覺到的身為兒女的“責任”,云青自己是非常清楚的。
在蔚然向云青家提親被否后,她寫給露莎的信中提到,“云自幼即受禮教之熏染,及長已成習慣,縱新文化之狂浪,汩沒吾頂,亦難洗前此之遺毒”。
表面上云青是認同父母的安排的,是心甘情愿的,“實則云之自身愿為家庭犧牲,何能委責家庭”。蔚然結婚后,云青看似已經(jīng)淡然,但實際上內(nèi)心卻是十分悲痛的,在她寄給露莎的小說中,她接小說中的夢境悲憤地控訴奪去了她婚姻幸福的“禮教勝利”。
而露莎則走上了一條叛逆之路,她的所愛是個有婦之夫,兩人心心相印,卻最終不敢沖破世俗的樊籬,“梓青與沙之情愛,成熟已久,苦環(huán)境順適,早賦于飛矣,乃終因世俗之梗,夙愿莫遂!沙與梓青飛不能鏟除禮教之束縛,樹神圣情愛之旗幟,特人類殘茍已極,其毒焰足逼人至死!是可懼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