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聽我閨密和我說心里話。她告訴我,回家的這些天,她不怎么開心。"俗話說,回家第一天是小祖宗。沒有這個道理啊?"我心里疑惑。
原來是高考剛結束,她的母親和別的親戚朋友進行了詢問和比較,在眾人面前表示了羨慕,并且對我朋友默不作聲的態度表示不滿。
我朋友對我訴苦道:我媽,真的一點不懂我。
我突然想起了一個綜藝節目中,一個心理老師這樣教育那些望子成龍的父母:"你們總是期盼你的孩子們去成才,然后奮斗個10多年考上名牌大學。那你們怎么不去復讀,高考,然后拼命兩三年,考上名牌大學,這樣子還來的快。你們可能會說'我不是讀書這塊料啊!'那我要反問:'你們怎么知道你們孩子就一定是讀書這塊料!'。"
也許,這個老師一定程度上是片面的,可是她也反應了一個事實,當今社會父母愛攀比面子,把名牌大學當做一個絕對的擋箭牌,戰利品。也有很多父母真的是望子成龍心切,希望孩子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但是,我卻想問,當你在貶低自己的孩子,毫無顧忌的在她的面前夸贊別人家的孩子的時候。那一份對自己孩子的理解與關愛呢?
可以說,我朋友也是一個聽話的好孩子,聽媽媽的話,體諒母親身體不好,還經常外出兼職補貼家用。除了沒有上一個特別好的大學外,基本上沒有什么不好了。但是她的母親卻經常對她有各種各樣的要求,導致我的朋友一直沉默。在她的世界里,不反抗不掙扎,默默忍受母親的牢騷不滿。她卻告訴了我,她從不覺得幸福,但也沒有悲慘,只是覺得有點難過:為什么,她不懂我。這著實讓我心疼了一把。
為什么要讓愛變成傷人的利劍,去刺傷愛人的心口?父母永遠把孩子的隱忍,退讓,沉默當成懂事。父母也永遠不懂,孩子的心疼。孩子總會父母之間有一道鴻溝。在那些乖巧懂事的孩子背面,又有多少父母愿意摸著我們的頭,說一句:對不起,爸爸媽媽錯怪你了。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說:"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我不想舉那些極不負責任父母的例子,畢竟我相信絕大多數的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我周圍也有一些朋友,是離異家庭。說起這個,一些人總會鄙夷,一些人又充滿同情。我見過很多離異家庭的孩子,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他們的童年不完整并且缺愛,所以他們會出現人格的缺陷,一部分具有自閉孤獨傾向。但,這不是絕對,性格開朗的,我所見比較少。
我常常會想,父母那一代的愛恨情仇,卻要在下一代的身上把痛苦延伸,這公平嗎?我所冀希的,就是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慎重考慮婚姻和愛情,不要讓孩子來承擔。并且父母可以多多理解包容你的孩子,給予關懷。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成為父母的驕傲,成為父母的自豪。但是請原諒我們的自身能力有限,這個世界難道有比親情更寶貴的財富了嗎?
言歸正轉,父母和孩子本來就該相互理解和包容。今天作為你的孩子,你為我遮風避雨;明天我張開翅膀,給你一個終老的港灣。由我朋友的事例,我希望可以警醒父母,多多體諒孩子的感受,不要強求,不要再讓愛變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