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消融,春回大地,靜默的大地開始復蘇。
老房子的房檐下有一面水珠做成珠簾,倚在欄下看著這清明的水珠,一滴,一滴,墜落在水洼里,最后綻開。這場景用“天街小雨潤如酥”來形容最合適不過,只是這天街還未下春雨,有的便是這剛剛融化的雪水。
北方的春天總要比南方來得晚些。
二十二歲的光景里,度過了多少個這樣的早春。記得小時候開春的第一篇語文課文就是描寫春天的到來“春回大地,萬物復蘇”,而那時最喜歡的一個成語就是鳥語花香,小小的年紀不明白什么是幸福,但是那個詞語就賦予我愉快的感覺。兒時最喜歡做的一個美夢就是,在一處有山有水的地方,那里鳥語花香,我和家人無憂無慮的生活著,我可愛的貓咪和小狗在草坪上嬉戲,蝴蝶和蜜蜂在花間飛舞,爸爸翻地,媽媽做飯,妹妹和我捉迷藏。多么美好的畫面,直至今日,那依然是我向往的最美好的生活。如今想來,那便是我最初的理想,而今,縱使理想怎么變換,那依然是我最終的理想。
在家的時候,我們黃女士總是說:你看你,幾十歲的人了,還像個娃娃一樣。我總會反駁,什么幾十歲,明明才二十二。但每次,我說完這句話,心里都像是有驚雷奔過,什么,我,已經二十多了。不知不覺,已經從老媽口中的十幾歲的人了,變成二十幾歲的人了。十六歲,十八歲是個什么滋味,我已經不記得。這種感覺應該像是八戒吞吃了人參果一樣,還未品嘗出個滋味,就已經度過了豆蔻年華。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和我一樣,有一個不怎么樣的青春期,不怎么波瀾的十八歲。
十六歲,十八歲,二十歲。都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齡,我都做了什么呢?小說里的女主角們在這些年紀都已經有了精彩斑斕生活,或是轟轟烈烈的愛過,或是跌跌撞撞的成長然后蛻變。可是我好像過得很平淡,像是溫室里的花朵,不用像凄慘的女主角一樣艱苦奮斗,早早面對社會現實,也不能像公主般的女主角肆意揮灑青春,我需得和尋常人一樣走尋常路,讀書,考試,讀書,考試,最后工作。
是吧,這樣的生活,看起來的確平淡無奇。但是,我在身處其中的時候,確實認認真真的過著,至少是按照自己的意思過著。所以在這些過往的日子里,我是快樂的,我是幸福的。
有時候,常常問自己,這樣的幸福生活是誰在為我買單,答案當然是:父母。所以,站在二十二歲的路口,我問自己,我還能這樣無憂無慮的幸福多少個日子?前段時間,在網上看見這樣一段話:小時候別人根據我們父母的地位來看我們,而長大后,別人就將根據孩子的地位來看待父母。看見這段話后,我問自己,幾年后我能帶給他們什么,我希望帶給他們什么?這個問一直伴隨著我,在將來還未真正到來時,它似乎都沒有清晰明確的答案。
“天生我材必有用”誠然如此,但各行各業沒有哪一行是輕松的,都需要我們刻苦、努力的付出,才可能有所收獲。生活中大家總會打趣的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可是,你真的有百分百努力過嗎?
自從理想萌生,到今天,他幾歲了?其實,理想就像是一個我們自己孕育的孩子,需要我們時時的呵護、關照,否則他依然會是當初我們萌生他的樣子,不會長大,更不會成熟為現實。無論當下,你是多少歲,沒有什么還早著呢?也沒有什么已經來不及了,只要你還愛著那個理想,放不下他,那就從當下開始,終有一天,它會開出燦爛的花朵。到那一天,你留下的眼淚一定是幸福的,而不是可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