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和聞韶去吃downtown最近新裝修的“陣”拉面,這家店至少排隊半小時每次來都一樣。進去點了兩碗面,其中一碗配菜有油炸的孢子甘藍,很是獨特,孢子甘藍是歐洲傳到美洲的植物,如今在北美很流行,我所在的餐廳是Canada's 100 Best Restaurants,算是比較Fancy的餐廳了,今年夏季的菜單上也有油炸抱子甘藍而且非常的暢銷,一般作為sides搭配其他主菜一起點。因為知道好吃所以極力推薦給聞韶嘗一嘗,聞韶一開始是拒絕的因為看起來并沒什么食欲,然而吃下去連聲說好吃,于是我把碗里的孢子甘藍分了一半出去。
我其實很早就在超市見過孢子甘藍,但是沒在餐館工作之前只知道家常吃法是水焯一下當沙拉吃。進廚房工作才知道油炸的吃法,我所在的餐廳是秘魯風味所以油炸之后又撒上秘魯特色的辛辣調料,了解了新的做法,才對孢子甘藍的認識增加了一點。
學習做飯對我而言是在熟悉食材的不同做法的過程。橫軸是不同的食物縱軸是烹飪的方式,每種食物多了解一種它的烹制方式其實就是對這個食物又有了新的認識,這個過程是我目前學習食物知識的方式。
這個方法直接改善著我的生活,比如我因此能夠對于隨意給出的食材,找到合適的烹飪方法,并且將他們搭配起來。生活中最常見的應用就是,冰箱里堆了很多東西可是你還是不知道要吃什么。這個時候就是調取食物知識最好的應用場景,用有限的食材做出好吃的東西,還能跟和其他食物再次混搭不至于浪費,學習做飯的過程無形中已經在培養自己成為持家的好手了。
舉個簡單例子,昨天做了烤雞腿,沒吃光的雞腿收進保鮮盒放入冰箱,今天早上聞韶說想喝粥,我又來不及腌里脊肉,手里也沒有皮蛋,但是冰箱里有杏鮑菇,那不如做香菇雞肉粥吧。把剩下的烤雞腿切碎放到砂鍋里,加上蔥姜蒜雞湯一起熬半小時,烤雞腿的燒烤味道加入到粥里讓粥的味道又了更多層次,這樣既使用了剩余的雞肉又做出了想吃的粥。本質上這種能夠熟練想出食物制作方法的能力,還是對食材有更多的了解。知道它有哪些烹飪形式,比如知道雞腿肉不像雞胸肉,雞腿肉脂肪多特別禁得起燉,紅燒雞腿,土豆燉雞肉這些經典做法都是符合雞腿肉特性的烹飪方式。
再比如做沙拉剩了很多卷心菜,在餐廳和chef學了一種醋炒法,就是去掉硬芯兒后,炒香洋蔥大蒜后放入卷心菜葉,然后用蘋果醋炒制,法語的說法叫“saute”,就是向熱鍋里的食物加入有味道的汁水待其蒸發入味。常用的saute液體有果酒和番茄醬。saute后加入mustard seeds(芥末子),西人超市里非常普遍的東西。炒出來的卷心菜味道酸甜適口,還有芥末子獨特的味道混入其中。
要是這樣說下去大概我這半年多的時間里學習的東西都是在積累食物的處理方法,以至于現在平衡聞韶的胃口和冰箱食材已經不是困難的事情了。比如明天早上主食該輪到面條了,聞韶吃慣了我的法式酸湯底料該換換泰式炒面了。
在學習餐館烹飪方法的同時,這兩個月還學著把餐館管理冰箱的方法放在管理家里的冰箱上。餐館的冰箱要根據食材的使用周期進貨,自己家的冰箱不妨也這樣管理。我之前的做法是非常被動地買一次東西,看看能吃到哪一天,毫無規劃,多半是東西壞了扔掉了,自己還是覺得冰箱里沒有想吃的東西。學習廚房管理法后,按照周期買菜,比較符合我狀況的是一周采購一次的方法。
每周的采購基本上是蔬菜,水果,肉類,主食這四項。蔬菜水果每類選擇1-2種自己本周想吃的,肉類同樣比如這周吃牛肉和羊肉我就會買牛排和羊排。如果想吃豬肉就買里脊,培根一類的。每周可以自己調配,主食主要是速凍食物的選擇,餃子,餡餅,手抓餅這些速凍很好處理,不過這些通常不會一周就消耗光因為一周里我也會自己做主食,面條,米飯,蔥油餅所以速凍是常備補缺的。
買好食材,一周的飯就有了基本的框架,剩下就看對于食物的了解了,你到底會多少種不同的處理食物的方法,里脊肉除了做皮蛋瘦肉粥,還能切片腌制后放烤箱烤,當然也可以做魚香肉絲。羊腿肉既可以燉又可以做手抓飯,所以對食物的掌握越全面,則選項越豐富。這一周的食物也就變化無窮,既不會堆在冰箱里壞掉,又能滿足自己的口舌之欲,學習食物的知識直接應用于改善生活。樂趣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