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簡單卻并不容易。
簡單是因為投資確實能夠賺錢,而且不必像學高等數學那樣既深奧又難懂,不可否認,學習高數那種專業知識是需要高智商的。
投資卻不需要學習復雜的專業詞匯,但需要像機器人被編好程序一般,毫無感情的不斷重復、重復、再重復。
不容易是因為擺脫人性的束縛是不撞南墻不回頭的。投資玩大周期才能賺大錢,先不說你持有的是不是偉大的企業,即使是偉大的企業,你也需要有寬廣的胸襟與不拘小節的格局。
價格在成本之下波動時,你要忍受一時虧損且要有波瀾不驚的心態,但沒有企業在下跌時會有外部因素的一片形勢大好,成本之下的價格與周遭惡劣的環境,會持續考驗你在買入之前,對企業的買入邏輯是否還信心滿滿,是否還確信企業競爭優勢的存在,并能夠在未來的希望之路上披荊斬棘。
價格在成本之上波動時,你要抹去心中那一片浮贏,禁受的住小恩小惠的誘惑,不是說不可以賣,而是賣掉后很難在接回。想著做波段,卻遺憾的與偉大企業永別。事先說好的做價值投資,事中各種矛盾的心態而沒有規矩,事后留下的竟是悔恨。
這還是建立在,你很有眼光,確實買進了一家偉大企業,并在之后驗證了,它依然還是偉大的企業。
但問題來了,以上的建立都是假設的結果出現,而偉大的企業都是后驗的,因為未來都還什么沒發生,你沒有先驗的依據,從而也就無法先驗。
你所有擁有的一切都是邏輯推斷,既然是推斷,也就無法100%的去斷定哪家企業未來一定能夠怎么樣。
如果你真有穿越未來的透視鏡而知曉當下的一切,那么你的名字現在應該在福布斯富豪榜上排名。
在未來面前,我們人類顯得是如此的渺小。那么,面對人性的貪婪與恐懼,我們又該如何應對,答案是用完善的投資體系管住自己的手。
在投資上,切勿把運氣當做自己的實力,憑運氣賺的錢終會憑借你的實力虧掉。
而且能讓你持續長久賺錢的,一定是你的投資體系而非你個人的能力。
投資一定要預判,預判的意思是在你做之前,做好防范各種極端情況出現后的應對之策,以使得自己擁有銅墻鐵壁般、堅不可摧的壁壘。
但投資一定不要預測,預測的意思就是在你做之前,想的不是矛盾的對立面,而是單向外推,你看好的就一定是對的,你買進的就一定能怎么樣等等,簡單點說就是買入之前存在一廂情愿的,自我肯定式的人性幻想。
人性潛意識且自動一廂情愿的幻想,是你死去的根源,而投資體系的完善則是要你的思想回歸現實層面,尊重市場存在的客觀規律和常識規律。
一是樹不能漲到天上去,二是墳墓不能埋在地球最中心。周期輪動是好企業向上的力量源泉,同樣周期輪動也是垃圾企業向下的阿克琉斯之劍。
投資體系的構建,從大到小,從上到下分為三個層次。一是系統性機會和系統性風險的識別;二是資產配置以及動態再平衡;三是標的的選擇以及投資工具的使用。
一、系統性機會和系統性風險的識別
投資的第一層級,是要擁有系統性機會和系統性風險識別的能力。
簡單來說,上證指數近二十年,PE最小值是8.9,最大值是77.18,中位值是16.78。經常在10PE到20PE之間波動。放眼全球,包括香港、美國等成熟市場,都經常在10PE到20PE之間波動,接近實業投資10%年化收益率。
所以我們根據當下,看到的事實,有理由確信,在10PE以下買入就是系統性的機會,是在沙子里淘黃金。在20PE以上買入就是系統性的風險,是在糞坑里挑白菜。
但當下的市場,明顯難度要比以前(2015年之前)加大了,但本質原理不變。只不過2015之前的牛熊市,整體市場是同漲同跌,只看總的水位線就可以,而2015年之后的市場,呈現的是結構性行情,此起彼伏。
比如:當前的A股市市場整體處于合理偏下溫度。
但是上證50指數,PE13.11,高于近十年95%的時間;
滬深300指數,PE15.06,高于近十年91.5%時間;
中證500指數,PE27.4,高于近十年29.2%的時間;
中證1000指數,PE40.01,高于近十年31.3%的時間。
顯然,代表超大盤和大盤股的上證50指數和滬深300指數市場溫度明顯過高,在里面撿金子,猶如火中取栗。
而代表中盤股和中小盤股的市場溫度處于合理偏低,在里面撿金子,溫度剛剛好。
大盤股和小盤股此起彼伏進行對沖,就是市場整體當前的溫度。
二、資產配置和動態再平衡
1、資產配置
敢于重倉單押某一單只股票、某一單一行業甚至單一市場都是極其危險的賭博行為。
因為在你做出這種決策的時候,就已經在向外界表明,你對自己未來的趨勢性判斷,擁有人性面對未知的,主觀自我肯定式的斷信。
這是一種藐視市場的行為,更是不敬畏市場的客觀規律。
不要盲目采納幸存者偏差,20萬人互相猜拳,無論設置什么樣的規則,最后都一定有一個勝出者,勝出的那個人就是幸存者偏差,可能有人賭對了,但一定不要忽略了賭錯的最后身敗名裂甚至傾家蕩產。
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我們來股市不是為了做一錘子買賣,而是用完善的投資體系打造長贏策略。
避免出現這種人性幻想出人性幻象的方式就是做配置。
你可以進行同類權益資產(股權資產或者債權資產)的配置,作為個人投資者,選擇3到5家低相關性的優質資產進行配置,既能分散風險,又有時間進行跟蹤,實現東方不亮西方亮的長亮壯舉。
你也可以進行不同權益類資產(股權資產和債權資產)的配置,在市場溫度中性時,保持5:5的比例進行動態平衡,在市場高溫或者低溫時加入牛熊預期,保持3:7或者7:3的比例上限進行動態平衡。
你也可以在A股、港股、美股、歐洲市場等進行全球性的跨市場、跨品種配置。
當前的市場,用單押的賭徒方式,勝率也是極低的,要么賭對了,即使不大賺收益也不錯,心情激動。要么賭錯了,即使不虧那也是紋絲不動,影響心態。
市場的結構化行情演義的非常充分,能下手的便宜企業的基本面一般都有點瑕疵,怕踩雷。
難下手的優秀企業的價格一般都是非常昂貴,怕站崗。而且市場風格的輪動飄忽不定,轉換非常的快,難把握。
如果是均衡的配置風格,攻守兼備,則不會糾結這些問題,因為愿意誰漲就先誰漲,不漲的遲早也得漲,反正最后都是漲。
假如不巧有那么一只踩雷了,也不用擔心,因為完全在系統的容錯范圍內。
2、動態再平衡
動態再平衡是化被動為主動的一種方式,投資往往不缺機會,而是缺錢。
即使是在系統性機會10PE以下買進時,誰也不知道市場會瘋狂到什么程度,畢竟港股和B股在歷史上都出現過3PE到5PE的極端情況,千萬不要用自己的曾經沒看到而信誓旦旦的認為未來不會出現。
凡事不打無準備之仗,如果不考慮最極端情況的出現,那么,當它發生時,必然驚慌失措,而無法鎮定自若。
設置股權和債權為7:3 比例熊市預期上限,有一個好處,就是在低估后繼續砸向地下室的時候,由于價格的下跌,股權類資產占比變小,與債權類資產之比為6:4。
這時可以進行動態再平衡,賣掉債權類資產獲得資金,加倉到股權類資產,使股權和債權比例重新保持7:3。
同理,牛市預期則正好反過來。這樣,你就不會疲于沒有子彈而唉聲嘆氣,反而是有無限子彈,被動實現低買高賣的市場賺錢本質。
三、標的的選擇和投資工具的使用
1、標的選擇
股票、基金、可轉債、房產等都是一種投資工具,背后的投資理念、投資策略、估值方式都是殊途同歸。
只是不同標的在操作層面的具體細則不同,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股票、基金、可轉債的底層思維都一樣,內在價值都是標的資產存續期內未來自由現金流的折現值。
所以,只要先把其中的股票標的的估值整通透和市場波動的規律認識清晰,其他(基金、可轉債等)標的資產就會很快上手。
2、投資工具的使用
新股、可轉債申購:
新股申購和可轉債申購都比較簡單,在A股市場屬于無腦撿錢。
近一年單賬戶A股中簽平均獲利20000元,近一年單賬戶可轉債中簽平均獲利1350元。
需要注意的是,股票申購需要賬戶配有股票市值,才能參與打新;而可轉債申購不需要配市值,屬于信用申購,可以直接申購。
但是注意中簽后,一定要交錢,否則超過3次棄款行為,將在半年內禁止新股申購。
股票市場兩種風格:
在股票市場存在兩種演義的風格,一種是價值股,一種是成長股。
價值股:通常屬于企業生命周期的成熟期,成長性不高,估值低,現金流充沛,股息率高,獲取的投資收益率低于成長股。
企業的前景預期都在估值中體現出來,通常在25PE以下波動,壓抑到極致的時候在7PE到10PE波動。
可以應用唐朝的未來三年能夠以15PE到25PE找到接盤俠獲利翻倍賣出的估值方式,屬于傳統的格雷厄姆煙蒂派的價值投資。
但也要注意價值陷阱,不應僅考慮低估而買進,而是以質量為核心,被錯殺導致估值壓縮到極致,一旦反轉往往都是戴維斯雙擊。
成長股:通常屬于企業生命周期的成長期,成長快,估值高,現金流充沛,股息率低,獲取的投資收益率高于價值股。
企業前景的預期都在估值中體現出來,高的時候,估值能達到60倍PE以上,壓抑到極致的時候一般在25PE到35PE之間波動。
可以應用馬喆的內在價值等于企業為股東賺取的未來十年凈利潤之和的估值方式,屬于以合理價格買進優質企業的巴菲特(從猿人進化人類的)價值投資。
但也要注意成長陷阱,一旦增長不及預期,將面臨估值和業績的戴維斯雙殺。
基金:
基金主要包括兩種,一種是被動式的指數基金,一種是主動式的權益基金。
指數基金:以獲取市場平均收益為目標,所以估值方式比較簡單可以結合具體的指數估值百分位看溫度進行買賣。
主動基金:由于披露方式不及時,跟蹤很困難。根據時間、空間、規模三個要素,選出優秀的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看市場整體的估值溫度,在4星級到5星級的低估位置,分批買入;在2星級到1星級的高估位置分批賣出。
可轉債:
可轉債的價值=純債價值+期權價值
第一種實戰策略,體現防守。
根據純債價值90元為底線,回售價值80元為極致低位,將70元到80元的轉債均衡買進。
根據轉債贖回價格110元,轉債130%的強贖條款130元,在110元到130元保守分批出貨。
第二種實戰策略,體現進攻。
找轉股溢價率小于10%以內的轉債,結合正股基本面,正股預期上漲,帶動轉債價格同步向上波動,其本質回到了股票的估值和市場波動的了解。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