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三國痕跡
三顧茅廬之隆中對,讓孔明一鳴驚人,成為了神一般的存在。那么,隆中對到底有何牛X之處?
羅胖在281期的羅輯思維中進行了解讀,令人耳目一新。隆中對有以下幾個策略:
1.聯手孫吳,對抗曹魏;
2.先取荊州,再拿益州;
3.伺機而動,入主中原。
在當時的歷史場景中,能提出這樣的設想確實很厲害,跳出了一般人的局限。一是從過去的歷史中找尋線索,天府之國,土壤肥沃,秦、漢之興起都有四川的功勞。這樣,得以從眼前的局限跳出。《未來簡史》也說,學歷史是為了讓人獲取更大的自由,原因正在于此。二是觀察未來的發(fā)展趨勢,預測到“未來有變”。套用李笑來的話,那叫活在未來,特立獨行并為之努力。
歷史差一點就按照“隆中對”的設想運行了,就差那么一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再偉大的策略的執(zhí)行也需要條件。“隆中對”的一個局限在于荊州與四川阻隔深遠,沒法互聯。另一個就是“天時”不利,正宗的漢室被曹丕廢了,失去了興兵中原的政治正確。這樣,偉大的策略就沒有順利執(zhí)行。然而,不管怎樣,這無損孔明的個人品牌。在成都,到處可以看到三國的影子,錦里、杜甫草堂、武侯祠...
正所謂沒有絕對的真理,當一個策略提出的條件發(fā)生變化,再去強行執(zhí)行,未必能得出好的結果,必須要根據情況不斷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