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不得這是第幾次丟傘。
午后,匆匆跑昨天上課的教室里找遮陽傘,無果。
臺北的晴天悶熱難耐,站在教學樓的第十層俯瞰校園,想尋找什么。
看著遠方,想念一個人。
C是我有且只有的閨蜜。
C有一雙大大的眼睛,清澈明媚,像一汪清淺的湖水,安靜溫柔,卻時而泛起波瀾,狡黠可人。笑起來她習慣性微抿嘴唇,透著一股兒含苞待放的嬌羞。
C和我一樣是圓臉,至今未褪嬰兒肥,看起來有些像。我猜,上輩子我倆定是姐妹。前緣未了,于是此生再續。不然,怎么那么巧,又是同姓同字數的名字,又是同窗多年友誼長存。
站在奔三的十字路口,回望十八歲以前的友誼。似乎只余冬夏,再無春秋。擱淺的想念,總要等待一個長長地假期。上一次見C,是在寒假的最后幾天。我站在馬路一側,等待姍姍來遲的她。一抹明黃色入了眼簾,C和以前一樣,走起路來還是悠閑中透著懶散。
不用寒暄的交情,總是很舒適。幾番交談,發現C的口頭禪變了。
“大歌,我們學校門口的師大路有家小龍蝦,可好吃了。”
“大歌,我和朋友爬過好幾次秦嶺,山上風景可漂亮了。”
“大歌,我舍友人都可好了,我們聊得話題可多了。”
看著她明媚的眼睛,微笑傾聽。待C興奮地說完,我認真地問她,口頭禪什么時候變成了「可」了。
她笑而未語,似是在思考。半天冒出一句,大概是跟陜西的舍友學的。
時間這個東西,見證過滄海桑田風起云涌,亦擁抱過簡單的生命與瑣碎的生活。它藏匿于塵埃的縫隙中,在細枝末節上塑成每個人的長大。一些人來了又去了,經歷一場場離別和一次次孤獨地出走,沒有誰會和少年時代相同吧。
陪伴C走過了八度春秋,一起長大的歲月里,她是我最喜歡的人。孩童般的心性,觀察生活,熱愛自然,認真地過好每一天。
前些日我仔細思索生命中最美好的姑娘,這個唯一的閨蜜驀地出現在我的腦海里。
她從不抱怨,對待生活的節奏坦然又坦蕩。相識多年,她從來都是以淡然的姿態面對該做的事。考試把大家折磨得焦頭爛額時,她可以利用寶貴的晚上看完一本喜歡的電子書。面對名次下降的成績單,她看了幾眼后會默默翻開習題冊。她的步伐有條不紊,總能在最合適的時間權衡好喜歡的事與該做的事。
她散發最安穩認真的正能量。每天在固定的時間讀報紙,一日三餐認真地吃,不叫囂減肥,也不像我一樣總悔恨自己吃過量。也許是她從初二開始成為一名瘦瘦的姑娘開始,她的字典里就沒有減肥二字。夏天時我總愛看她穿短褲,白白細細的長腿走起路來有扶風弱柳之姿。
她看起來很溫柔,實則執拗俏皮。記得高一暑假,我跑到她家里玩耍。作為資深本子控,她的抽屜里堆滿了好看的筆記本,大的小的薄的厚的,讓人眼花繚亂。我隨手拿起一冊嬌小可愛的翻開看,翻了幾頁不禁捧腹。她聞聲前來害羞地奪去。其實這是她小學六年級的日記本,我恰好看到了她和她們家小狗的溫馨相處過程。字字句句都是愛心。后來我問她要來看,她執拗得撇嘴,一副拒絕的樣子。模樣可愛。
C喜歡歷史,從初中開始就揚言要存錢買件好看的漢服穿,我笑她不切實際。喜歡森女系的清新舒適,我她眼光像大媽一樣,不合年齡。而現在,我也喜歡上了森系日系的裝扮,果斷放棄彼時愛得深沉的少女粉嫩風。C,我多想跟你說一句,還是你有眼光。
C喜歡西安,那個古老又深沉的城市。而我喜歡北京,喜歡古老與現代完美結合的都市。可最終,C像自己說的那樣去了西安,而我卻耽于愛情選擇了沿海的小城市。C,我多想像你一樣勇敢而理性。
C是教會我愛與成長的姑娘。一起八卦,一起上廁所的時光是我現在最想念的事。有過面紅耳赤的爭執,也有過和而不同的妥協。我們會因某書的男一和男二哪個更有魅力而爭執不下,我會因為她冷漠對待喜歡她的人而數落她沒有同情心,她會因為我糾結于被喜歡而批評我想得太多。友情中最難得的莫過于懂得進退,懂得和而不同地相處。
成長的過程中,漸漸發現,勇往直前的逐夢之路孤獨而遙遠。揮別青春歲月和伙伴后,小小的自我世界會不停地放大孤單。只好一個人慢悠悠地吃著麻辣火鍋,飽腹后抹抹嘴巴,對自己說,習慣就好。此時此刻,多希望有那個陪我并肩戰斗的好閨蜜。
如何用詞藻來描述和C之間的情意呢。我不知道。但是如若可以留一個鏡頭,那一定是去年夏天我孤身一人站在人來人往的天橋上淚流滿面,黑漆漆的夜色把我的難過一點點擴大,而電話那端的C,二話沒說打車過來,給了我一個擁抱。我想,一輩子也不會忘記那種感覺。
當你以為全世界都放棄你的時候突然有人出現并堅定地走到你的身旁,用她溫熱的懷抱輕輕說,我在。
親愛的管事婆,初夏的西安是不是和臺北一樣悶熱,是不是也要隨身攜帶一把遮陽傘。你不在的日子,我丟了無數次東西,再也沒經歷過失而復得,瞧,我的新傘又丟了。
親愛的管事婆,我想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