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基因》!
我在書店的心理學專區看到這本書,馬上被它的書名吸引,然后毫不猶豫地買了下來。看書名,我猜它一定會解釋給我聽,有些人為什么能那么自私。
序言里作者道金斯說,有人因為讀了這本書而得了長達十年的抑郁癥;有個出版商讀完之后失眠了三天;還有一位學生說,讀完這本書使他覺得生命變得空虛而無意義。
什么內容能夠如此深刻地影響讀者?竟能引發虛無主義和悲觀情緒。
也許是某些內容太過驚世駭俗,直接顛覆了讀者的三觀。
作者在開篇就大膽提出,“我們以及其他一切動物都是各自的基因所創造的機器。”什么?我們難道不是具有獨立意志的個體嗎?這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原則你就這么隨隨便便推翻了?道金斯你好生狂妄,張嘴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說什么我只是基因的宿主!難道我現在坐在電腦前,并不是因為主觀上有所思欲相訴,而是被一群緊密合作的基因操控著,敲下這一行又一行的文字?好吧,我倒寧愿是這樣,那我就完全不必為自己拙劣的表達能力而感歉疚,把責任都推向基因就好了。誰讓我運氣不好,沒攤上一群卓越的基因呢?
如果你覺得這樣的理論是滑天下之大稽,睬都不愿睬,那我建議你趕快點右上角的叉叉,關閉我,關閉道金斯,盡情去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做些讓自己更快樂的事吧。記得先默念三遍: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如果你和我一樣,充滿不服和好奇。那么,我們一起對道金斯老頭說:“會說大話不算本事,能論證它并且說服我才算本事。”來吧,帶著我們的不服,一起看作者編故事。
道金斯說,在很久很久以前,久到生命還沒有出現之前,在“原始湯”(生物學家和化學家認為“原始湯”就是大約30億到40億年前的海洋)里,平安無事地漂浮著無數的有機質。某一時刻,一個非凡的分子偶然形成。我們稱之為復制基因。這個復制基因,就是所有生命共同的祖先,包括動物、植物、細菌、病毒。(是的,你沒看錯,我們人類,和細菌、病毒是同一個祖先。)
后來,基因通過復制自身和相互附著,形成一條穩定的鏈,然后一層一層逐步堆疊,就形成了結晶體。(很抱歉我總是忍不住插科打諢,但是謝天謝地,我們的祖先進化了。)
每個復制基因都在繼續復制自己。然而,任何復制過程都有一個重要的特性:它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它準會發生差錯。隨著復制錯誤的產生和擴散,原始湯中充滿了由好幾個品種的復制分子組成的種群。(天啦嚕!人類的出現,居然要感謝某個基因的復制差錯,我也是醉得都站不穩了。)
后來,基因間有競爭,有改良,有了適者生存。隨著時間的推移,復制基因為了保證自己在世界上得以生存下去而采用的技巧和計謀也逐漸改進,他們創造了各種各樣的工具,來保證自己萬世流芳,福孫蔭子。(很幸運,人類就是其中一種“怪誕的自我保存機器”。)
在今天,它們群集相處,安穩地寄居在龐大的步履蹣跚的“機器人”體內,與外界隔開來,通過迂回曲折的間接途徑與外部世界聯系,并通過遙控操縱外部世界。它們存在于你和我的軀體內,它們創造了我們,創造了我們的肉體和心靈,而保存它們正是我們存在的終極理由。這些復制基因源遠流長。今天,我們稱它們為基因,而我們就是它們的生存機器。
——就這么毫不留情地道出了人類的本質。
覺得很殘酷對嗎?如果讀到這里就覺得難以承受的話,最好在身邊備一瓶速效救心丸。因為事實總是遠比想象更加殘酷。
作者馬上就拋出下一個觀點:“成功基因的一個突出特性就是其無情的自私性。”也就是說,那些不自私的基因都沒能成功繁衍生存,早已經在自然進化中壯烈犧牲了。不難想象,現在操控我們的基因,正是那些在主題為“自私”的競爭中的獲勝者。
千萬別以為傷害會到此結束,那真是圖樣圖森破。道金斯在后面又石破天驚地指出:在自私的基因的操控之下,生物之間,都在不斷博弈。物種之間有戰爭,種族之間有戰爭,代際之間有戰爭,兩性之間有戰爭。
母鳥為了自身基因得到最大化的復制,會孵化比自身養育能力多一兩個的雛鳥,豐年便萬事大吉,遇上年景不好,最弱小的那個,就是準備好被犧牲的那個。而雛鳥們,也會為了得到比平均更多的親代投資而撒謊、表演,甚至用大聲呼號招來獵物來威脅母鳥。
雄鳥接近雌鳥只是為了利用它的卵子,使自身基因得到復制。因此它會盡可能地和不同的雌鳥交配,事后盡可能地逃避養育責任,好騰出時間精力去勾搭別的雌鳥。雌鳥百般拿架千般忸怩,只是為了不斷試探雄鳥的忠誠度。雄鳥萬般配合長期討好,其實也是想假以時日,好觀察雌鳥是否已經懷了其它鳥的種,以確認自己不是給別人養孩子。
天哪!這個處處是套路的世界真是不會好了!我立馬懷著一顆玻璃心對號入座:原來先生孜孜不倦地追求我,只是為了利用我的卵子;原來我一生孩子,他就會頓生逃意,去追求別的女性,利用更多卵子……
停!急剎車!還好我沒有完全喪失理智,及時發現了這是個死胡同。很顯然,以上都是偽命題。我無比確定,即使我沒有卵子,先生也會愛我如初。哪怕,操控他的那群基因,確實只是想借我的卵子一用也沒關系。因為我們是人類,即使我們真的只是基因的工具,也是高級工具,高級得早已經超越了基因的“認知”。
作者在敘述中已經極力避開將人類作為對象,同時,他在書中也說了,“我只是講事物是如何進化的,而不是講人類應該怎樣行動才符合道德準則。”
何況,作者還專門辟出一章,通過展示一系列基因之間的博弈,推演出一個善良的思想:即使我們都由自私的基因掌舵,好人終有好報。
我始終覺得,這才是在對進化的討論之外,作者最想傳達的思想。正是因為有這個思想存在,人類才區別于基因的其他“子孫”,稱之為人類。
所以,我想那些看完此書失眠甚至抑郁了的讀者,多半是沒有好好讀書吧,或者就是,實在太脆弱了,讀完前半部分,就被作者傷得體無完膚,實在無力去讀后半部分了。
所以對于本書,必須提出一個忠告:如果你翻開了它,不管再怎么不舒服,也要堅持讀完。因為這本書,前半部分的內容極盡蹂躪碾壓心靈之能事,后半部分,卻是夯實而溫柔的撫摸,舒服得起雞皮疙瘩。風雨后的彩虹更美,絕望時的希望更有力,疲倦時的安撫更暖心,生物的進化史,真談得上是一部雞湯百科。
最近嘗試寫東西,開通了自己的公眾號,也開始也簡書上發文。因此,每當閱讀的時候,總是不自覺地去探究作者的寫作技巧,好學以致用。
《自私的基因》一書中,作者一次次地賦予了基因性格和主觀意識,連書名都是擬人的。文中更是把它們比喻成擁有宏偉藍圖的建筑師,懂得謀略的陰謀家等。
我們都知道基因并沒有什么先見之明算計之心,作者也一再強調,這樣的比喻都是為了表述的方便。的確給閱讀排除了很多障礙,也給讀者帶來了許多快感。作者在前言里說,“達爾文如果泉下有知,也會立刻認識到這種方式的合適性,并為此而高興。”深以為然。
比起劃歸到心理學,《自私的基因》毋寧說應該屬于生物學范疇。我從沒看完過任何一本生物學的著作,因為那實在太枯燥了,枯燥得戰勝了我的探索欲和好奇心。然而因為道金斯俏皮的表達方式,一門完全陌生的學科,就這么在我面前展開了大門,讓我進入其中,窺探一二。你瞧,這本《自私的基因》,我不僅看完了,而且正在興致勃勃地寫著讀后感,以將它的絕妙思想分享給更多人。
最重要的,讀完《自私的基因》,我算是明白了,自私這種招人厭的品質,原來在生物學上也是有理論支撐的。因為有了支撐,自私也就不再是個貶義詞,而是變成了一個中性詞。我可以偶爾自私,因為有“自私的基因”幫我背黑鍋。我也更能原諒路人、朋友、親人的自私,因為我知道,那并不是他們的本意,只是他們的“自私基因”在作祟。
基因是絕對自私的,人類卻不是。
即使我們都由自私的基因掌舵,好人也終有好報。
客官留步,點個贊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