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七年三月二十四日 ?星期五 ? 晴
庚戌日,黃歷上說釵釧金,危執(zhí)位,宜遠行。
當(dāng)春日的晨曦剛剛睜開眼眸,迫不及待的孩子們早已梳洗完畢。
熹微的晨光下,我們即將踏上這段多語言學(xué)習(xí)之旅。
作為文化傳承不可替代的介質(zhì),語言總是以它獨有的魅力承載著文明的傳播。
多國語言、多國文化,多少讓人有些許期待。
下飛機乘坐巴士到達接待室,已經(jīng)是東京時間14點了。
一路的興奮勁后,孩子們顯得有些疲累。
吩咐好他們放好背包,我就和四位男生一起到樓下去拿箱子了。
直到第二天看到facebook的點贊;我才知道我們的行李擺放得是如此地整齊。
原來一個不經(jīng)意的細節(jié)都會被人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這本就是我們先賢文化的教育: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yǎng)子使作善也。
為師者當(dāng)于無聲處,春風(fēng)化雨以潤物。?
孩子們一個個被民宿家庭接走后,我也跟著團隊共進晚餐。
席間,每一個人談?wù)撈鹱约簢业奈幕际菨M滿的幸福自豪。
那一刻,一種強烈的華夏民族之感、炎黃子孫之情悄然而生。
悠遠古老的中國文化不也應(yīng)更多地被世界知曉嗎?
二零一七年三月二十五日 ?星期六 ? 晴
昨日一整天的舟車勞頓,終可稍事休整。
早八點在民宿家庭享用第一頓早餐:面包果醬配上沙拉水果。
對于一位來自中國的老師,他們很尊敬,對我教授的古文課程更是充滿了好奇。
餐桌上,我們聊起了中國歷史、中國文學(xué)。
盡管我的日文和英文并不怎么流暢,但是我發(fā)現(xiàn)交談其實也沒想象中那么困難。
這樣一扇小小的窗口,讓我看到了一個普通的日本家庭生活:女主人的熱情,男主人的謙遜。
他們眼中的這位來自中國的青年心懷一顆小小的中國夢。
中華民族的未來在新一代的年輕人身上: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
中華民族的先賢和文化亦如一盞點亮的燈,指引著我們前行的路。
二零一七年三月二十六日 ?星期日 ? 晴
六點的鬧鐘一響,我便一骨碌從榻榻米上起來了,因為今天前往雪的學(xué)??墒且_乘五個小時的巴士。
同車的小朋友,驚訝著一路上從陽光普照到白雪皚皚的氣候變幻。
靠在我身上睡著的大牛一覺醒后驚恐萬狀:
“老師,什么時候下了這么大的雪呀?”
下車,放好行李;我也見到了好幾天未謀面的小朋友。
立航一下跑了過來:“老師,好想你啊”。
看著他真誠的小眼神,我想是不是因為和新朋友還不太熟悉,讓他會有點想念我這個老朋友?
我一邊拍拍他的肩膀想給予安慰,一邊又暗自思忖:
孩子,這不正是你的學(xué)習(xí)體驗嗎?在多語言下學(xué)習(xí)交流溝通。
可事實證明這完全是我的一廂情愿、自作多情了。
上一秒還這般的“溫情脈脈”,下一秒已經(jīng)在歡快的舞蹈里自娛自樂了。
將近七百人的歡迎儀式上,每一個團隊都使出了渾身解數(shù)。
孩子們的功夫,也讓整個會場沸騰了;掌聲、歡呼聲一片。
我也和在場的其他人一樣,拿出相機記錄下了這個永恒的瞬間。
古語云:文能安邦,武能定國。
習(xí)文修武初則可啟迪童蒙,正心修身,大則安邦定國,造福黎民百姓。
“屈人之兵而非取人生命”這是我們的武德精神。
因為中華自古是禮儀之邦,因為君子以仁存之心,以禮存心。
因為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二零一七年三月二十七日 ?星期一 ? 雪 ?
雪地分組,我和卓穎小朋友竟意外地分到了同一組別,B-1;加上我們,這一組共有來自五個國家的人。
生平第一次和四個外國友人同住一間榻榻米,感覺些許微妙。
我們都用自己熟悉卻又略帶陌生的語言介紹著彼此的學(xué)習(xí)和生活。
語言,這個人類傳情達意的媒介,此刻顯現(xiàn)著它無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語言的陌生,我們無法酣暢淋漓地交流;可我們彼此間卻多了微笑的肯定。
人類的文化從來也都是情感間的靈犀相通,一個真誠的眼神也能讓人感受到你的友善、你的溫暖、你的文化氣息。
當(dāng)我字正腔圓地說起“孔-子”的時候,他們連聲驚呼“I see”、“知っている”、“l(fā)o so.lo”。
中國的孔孟之道,原來也早已被世界知曉。
它成為了我們行走國際的名片,讓我們在文化的路上相遇、相知、相惜。
二零一七年三月二十八日 ?星期二 ?雪
天街飛轡踏瓊英,卻穿庭樹作飛花。
飛舞的雪花伴著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的氣息撲面而來。
穿好肥大的雪衣雪褲,戴上厚厚的黑色手套,卓穎小朋友說我很像一只南極的企鵝。
胖胖的紳士?這倒也好!沒辦法,誰叫我們今天要進行雪地活動呢。
先熱個身,制作冰淇淋。
把雪揉成團狀,一個個放進密封袋;將奶酪置于其間;再加上我和搭檔的人工“拋雪球”,使奶酪均勻冷凍。
半小時后,拿起勺子和孩子們咂摸著親手制作的美味時,冰天雪地里更是一種沁人心脾的涼爽??!
齒間尚留香,腳卻要動了。
勒上雪靴的最后一??圩?,我們即將徒步遠行。
在深達好幾米的雪地上行走,遠比想象中困難得多,深一腳淺一腳耗費體力不說,一不小心還會摔倒。
您看,有的都已經(jīng)累得走不動道了;直接一屁股坐下甚或雙腿一伸立馬仰躺。
領(lǐng)路的老人用日文說著雪地里的故事;主人公是兔子、松鼠、黃鼠狼。
我們也隨著他那飽經(jīng)滄桑的話語,低頭找尋著這群小精靈的足跡。
一個小時后,我們找了塊最高處將旗子插好。
故事依然在講述,只不過領(lǐng)路的人從口袋掏出一張張圖片——多語言看圖猜動物正式開始。
當(dāng)所有人用期待的眼神靜候著這些雪地精靈的中文讀音時,我一字一頓地念道:兔-子、松-鼠、黃-鼠-狼。
那一刻的我聽著遼闊雪地間回蕩著兔-子、松-鼠、黃-鼠-狼的聲音,我由衷地覺得漢語的音韻是那么地好聽。
卓穎聽著我們一板一眼的發(fā)音,笑得很開心。
上下五千年,從浩如煙海的經(jīng)典古籍到孩童咿呀學(xué)語的漢子拼音。中國文化的傳播,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盡其所能身體力行。
二零一七年三月二十九日 ?星期三 ? 雪
太古之初,人吮露精,食草木實,山居則食鳥獸,近水則食魚鱉蚌蛤,未有火化,腥臊多,害腸胃。
始有圣人出,以火德王,造作鉆燧出火,教人熟食,民人大悅,號日燧人。
這是中國《古史考》中燧人氏鉆木取火的傳說。
在信息科技迅猛發(fā)展的今天,這樣的故事就只能是神話了。
可是今天,就是現(xiàn)在,我們每一組拉動粗粗的麻繩;要在冰天雪地里向這位人類的祖先“致敬”。
我不知道燧人氏是否也曾在這樣的天地間轉(zhuǎn)動他手心的木頭;祈求人類智慧的火種?
精誠所至,在大家的齊心協(xié)力下,星星火苗竄了出來。
小心取下火種,點燃火把;熊熊火焰頓時將柴堆團團圍住。
年邁的老人吹起了悠遠的薩克斯,飄落的雪花、跳躍的火光、舞動的人群;那一刻,天、地、人融為了一體。
飛落的雪花,漸漸打濕了我的臉頰;我卻想起了遙遠的故鄉(xiāng)。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身處異國卻讓我對鄉(xiāng)音的思念愈發(fā)濃烈;我心里清晰地知道那個聲音是來自家的呼喚。
二零一七年三月三十日 ?星期四 ? 雪
丙辰日,沙中土除執(zhí)位,四相守日,吉期,宜移徙。
世間一切,似乎都是遇見。
冷暖相遇,有了雨;春冬相逢,有了歲月;天地相見,有了永恒。
猝不及防的相遇,讓離別也變得蓄謀已久。
今天是我們要和雪的學(xué)校告別的日子。
屋外的雪漸漸停了,?這片玉樹瓊枝的世界里,我們的串串足印還依稀可見。
離別相擁,祝福人長久!
三毛說:天地間過客的每一個人,我們的聲音和足跡如能被懷念和銘記;那便成了生命的永恒。
中巴車已發(fā)動,下一段的旅途已經(jīng)開啟,漫漫人生,我們一直在路上。
合上雙目,一代代先輩們的身影在我的眼前浮現(xiàn)。
風(fēng)骨如他們將中華的傳統(tǒng)文化薪火相傳,在天地間鐫刻成了永恒。
親愛的孩子們,無論未來你們走出多遠,惟愿歸來仍是少年,一個勿忘初心的中國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