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要想改變孩子,就從改變自己開始,親子關系會更不同。
2
用最好的面貌對待最親近的孩子,你每天以什么樣的方式對待孩子,慢慢的,你便會有一張什么樣的臉,是孩子塑造了我們的面貌。
3
尊重孩子的興趣,鼓勵孩子主動嘗試,鼓勵他堅持,絕不隨便說放棄
4
孩子性格與品行出問題,源頭基本在于父母。請給孩子善意,少對孩子挑刺。
5
回家后盡可能放下手機,花更多時間和孩子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多關心孩子的成長,愿意對孩子說貼心話,營造和睦的家庭氛圍。
6
和孩子交談,六歲之前適宜面對面,六歲之后要逐漸改為肩并肩。因為六歲之前的孩子在意你對他的關注,而青少年則不希望你“盯著他”,而是能夠以朋友的方式和他交談,這樣他更容易打開心房。
7
發現自己教育不當或者誤解了孩子時,一定要誠懇地跟孩子道歉,表示自己對孩子的尊重。
8
做個有教養的父母,不要讓孩子活在行為暴力和語言暴力之中。
9
父母自己要調整好對孩子的期望值。如果孩子成績欠佳,最重要的是父母不對他喪失希望,告訴自己和孩子:即使輸掉學業,他也不一定會輸掉人生。
10
絕對不在公眾場合打罵或懲罰孩子,這種教育幾乎可以摧毀孩子對父母的信任,請不要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11
正確對待孩子對老師的評價,不在孩子面前議論老師或與老師爭吵;也正確對待老師對孩子的評價,在和老師談話時盡可能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12
孩子總有自己的性格,切勿以完美的標準苛責他。平時多鼓勵孩子與同伴交往,鼓勵孩子參加戶外運動,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13
父母應當承認自己的不足,一點一滴擠掉自己身上的“毒素”,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給孩子更正面的教育。
14
父母都應該用一生的力量證明:“我相信你,孩子!”
15
孩子渴望的是父母的認同,請盡可能鼓勵孩子的進步,肯定他的良好表現,會給孩子莫大的信心去對待下一個挑戰。
16
在嚴酷的應試教育背景下,讓孩子對分數不要過于敏感,反而有助于他更好的成長。父母比孩子還緊盯成績不放,反倒讓孩子“壓力山大”。
17
批評孩子前一定要克制情緒,才能理性對待孩子的過錯。切勿對孩子翻舊賬,數落他種種不是。批評的意義在于一事歸一事,這才能有針對性地教育孩子。
18
越是“成功人士”的父母,越要警惕自己對孩子成長的忽視與盲目自信;越是“底層人士”的父母,越要避免自己在孩子面前唉聲嘆氣,灰心失望。你們的生活狀態也能影響孩子的精神面貌。
19
60%的中國父母為孩子的未來極度憂慮,但其中不到1%的父母是為孩子的睡眠不足憂慮。很多兒童的未來其實是輸在睡眠嚴重不足上。一個孩子只要睡得好,看世界看自己的方式都不一樣。請讓孩子盡可能保持八小時睡眠,不要疲累地渡過每一天。
20
教育孩子的王道,是執著地栽培自己。為人父母,最理想的狀態——孩子懂的,我們懂;孩子不懂的,我們也懂,父母和孩子的交集才會更加親密。這個漫長的求索過程,既是為自己,也是為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