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總是不盡如人意,既不需要強行洗白、也不需要蒼白的撫慰,很多時候我們就是喝了太多糖精味的假“雞湯”,才被封閉在象牙塔中無法自拔。
以下的這9本書可能讀起來有些沉重,但其實它只是戳破了虛假的美夢。強大的東西往往讓你產生懷疑,但是相比于那些讀起來暢爽的“糖精水”,這才是真正給人滋養的美容補腎“黑雞湯”。
1.《自私的基因》
是20世紀最重要的書之一,碾壓了幾代人脆弱的小心靈。其實我們遠遠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那樣偉大而特殊。人生來自私,跟其他生物一樣,不過是基因的生存工具。
正如吳國盛所說:“聽完道金斯講述基因的故事,人類應該感到絕望。進化是偶然的、無目的的,基因是冷酷和自私的?!?/p>
當然,瓦解人的地位不是道金斯的意圖,如果你讀過他另外的書,就會對他的立場有更清晰的認識。會知道,他把“人”安放在哪里。
2.《文明的解析》
人類一直在進步么?這個大家有目共睹。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人類創造偉大成就的速度在減緩。我們存活的時間太短了,來不及感受漸漸緩慢下來的步伐,所以我們才需要默里這樣的人。只有數據才完全客觀,雖然這個“客觀”可能不是我們想看到的。
為什么創造力的分布如此不均衡:多見于西方而非東方?多見于男性而非女性?為什么多見于猶太人——而且又以哲學、科學而非藝術見長?此外,重要的問題:創造力在衰退,那我們該做什么? ? ? ?
?3.《寂靜的春天》
2016年北京的藍天比2015年多了12天。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這也成了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就好像我們從來沒有經歷過真正的好天氣一樣。曾經被很多鳥兒的合唱撩動的春日清晨,如今卻一片死寂,除了沙塵和霧霾,剩下的藍天數我們要掐著手指頭算。
其實這并不是什么巫術,使這個本就病懨懨的世界更加沉默寡言的,是人類自己的所作所為。
4.《南瓜花士兵的故事》
戰爭從來沒有離我們遙遠過,就在現在這個時刻,你不知道世界的其他角落里正在發生著什么,在這個時代,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安全區。
書中的年輕士兵和書外的我們都一樣,成長的迷惘、現實的不可信任、決策的盲目、漫長而沒有意義的“戰爭”。也許戰火只發生在某些地區和國家,但青春和人性卻存在于每一個人身上。面對生存的荒謬與生命的脆弱,我們與他們有著相同的生命體驗。
5.《最好的告別》
生命中唯一能被稱之為平等的,大概只有死亡了。沒有人喜歡這個話題,但是在50歲之前,最好還是看看這本書。
當獨立、自主的生活不能再維持時,我們該怎么辦?在生命臨近終點的時刻,我們該和醫生談些什么?應該如何優雅地跨越生命的終點?現代醫療機構在面對衰老和死亡的時候能做的還遠遠不夠,所以這些重要的事情,我們還是盡早知道比較好。
與其把命運全權交由技術和陌生人來掌控,不如自己決定可以做什么、應該做什么。
6.《灰犀牛》
有些事情我們覺得自己做的已經足夠好了,但是各種危機還是不可避免的發生在我們身邊,這讓人十分苦惱。苦惱之余不妨認真想想,這些危機真的不可避免么?
絕大部分的危機在爆發之前,都有跡象顯現,而為什么我們往往忽視這些信號?即使我們不愿意承認,但是偏見、惰性以及僥幸心理這些致使我們犯錯的思想動因總是反復作怪,最終造成不可避免的災難。
如何對潛在的大概率危機進行有效識別和有決斷力地應對?這已經成了我們必須要嚴肅對待的問題。
7.《稀缺》
比突如其來的危機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持續的、無法擺脫的貧窮與忙碌。
在長期研究窮人和扶貧的過程中,塞德希爾發現一個驚人的真相:窮困之人永遠缺錢,而忙碌之人會永遠缺時間。
這不是廢話,這背后隱藏著一個奇怪但是不難理解的事實:即便是給窮人一大筆錢,給拖延癥患者很多時間,他們也無法變得富足和高效。
稀缺感會俘獲一個人的大腦,使他過于關注稀缺的對象從而失去正常的判斷力,這恰恰會導致稀缺狀態進一步惡化而不是使它得到改善。
如果不改變心態,再多的資源也是沒有用的。
8.《釣愚》
不管你是買菜還是買房,欺騙無所不在。
自亞當·斯密以來,經濟學的核心信條就是:自由市場制度就像一只"看不見的手"。但現在這只"看不見的手"已經變成了隨時準備絆倒消費者的"看不見的腳"。市場在為我們帶來福利的同時,也帶來了災難。普遍存在的人性弱點和信息的不對稱讓我們成為"釣愚"中的受騙者。
如果不想再做盲目咬餌的“愚者”,我們該從認清這些騙局做起。
9.《毒木圣經》
我們都很無知,但并非真正無辜,人人都是共犯。
即便我們一直在說“男女平等”,但現實卻總是一言難盡。在女性的故事中,總有一些被生活徹底的吞沒的悲劇,奧利安娜處境就是千千萬萬女性的處境:戀愛、結婚、生子、遠赴陌生的遙遠大陸。在她的人生中,沒有一個決定或選擇是她主動做的。她努力做稱職的妻子和母親,直至完全失去了對自己人生的支配。
“生活給予我什么,我便接受什么。盡管我的靈魂向往群山,但我發現,我沒有翅膀?!弊屑毾胂脒@真可怕,但是卻是生活中真實的陰暗面。
甚至“逆來順受”還一度是傳統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