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當我們遇到麻煩,遇到不順利的時候,能解決就解決,解決不了就承受,這才是正確的態度,抱怨有什么用呢?沒有用,因為它只能用來向別人展示自己的無能自己的無奈而已。
不向別人抱怨,并不是基于自己內心的驕傲,害怕別人瞧不起自己,而是基于自己的能力與堅韌:
能解決就去解決(能力);
不能解決就承受(堅韌);
不要再把抱怨當做話題,很多時候很奇怪,吐槽自己很慘竟然成為一種常規話題。很明顯,吐槽并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很有虛偽的感覺在里面。你看,我過的很慘,生活實在太艱難了,你們都沒有我慘……整的好像很慘是件多驕傲的事情一樣。在朋友的吐槽聲中,我也被“同化”了。看到ta們吐槽這個世界的黑暗面,我想:呵~原來是這樣的啊,還有這樣的陰謀~這個世界真臟~然而對于不熟的人,我能明顯的感覺到我并不喜歡和ta們在一起。當一個不熟的人跟你說學校有多黑暗,這個學校充滿了陰謀論和不合理時,我很反感。這個世界總會有好有壞,但是很可惜,一頓早餐的時間里,我感受到的是這個世界滿滿的惡意。
我也希望我不要再把抱怨當做無聊時的話題,不要再把比慘當做合群的入場券。不要再跟自己抱怨,跟別人抱怨這個世界為什么是這樣。能解決就盡量去解決,解決不了就平靜的接受。
抱怨的時候,有時甚至意識不到自己在抱怨。這兩天一直不停的跟朋友嘮叨自己沒錢時候的艱難,并不是妄圖可憐,而是自然而然的傾訴欲。
其實當時的自己已經可以承受,并不覺得有什么難過,可是怎么跟別人說起來,自己就變得那么慘了呢。這種夸張自己的需要,讓自己變得很矯情,同時也在向我的世界傳遞負能量,這大概又算是一種不善待自己的世界的一種罪行吧。
2.最致命的,抱怨會讓你不自覺地去模仿,帶入其中,從而失去掙扎的能力,漸漸成為那個你抱怨的樣子,
說話,對每個人來說,其實都是大腦重塑的過程,我們會不自覺地扮演我們向別人描繪的樣子,甚至成為那個樣子。
在知道這個概念之前,我對抱怨基本上是沒什么認識的。甚至會成為大家聊起天來的開場。好像大家都覺得說自己慘就會消除自己對別人的威脅。如果沒有什么聊的,就多講講笑話或者電影吧。
3.無論是我們的注意力還是時間,都是非常有限的。如果浪費在抱怨上,既不能解決問題,又浪費了寶貴的資源。這就是所謂的“賠了夫人又折兵”。
3.作業
1)為什么別人是這樣想的,別人怎么會這樣想,ta為什么要傷害我。因為,很顯然,我需要認同,認同我做的決定,認同我在這件事情上沒有錯誤;我解決不了,我搞不明白,也無力改變現狀。
2)有些事情是我現在無力改變的,所以解決的辦法是提高自己的學識(智慧)。當前確實解決不了,那就盡量多用好的角度去看待別人,壞人并不太多,只是每個人都多少有些“殘疾”。放棄短暫的利益爭執,值得就付出,不值得就歲月靜好,對于朋友,如何解決問題和信任很重要。
抱怨老師為什么讓我們做一些很不合理的事。回想自己之前抱怨最多的事就是考試制度的不合理;學校的時間安排不合理;有太多時候,是學校在壓榨學生;有很多時候是老師個人意志表現得過于強烈;我整個學生時代幾乎都在不停的抱怨,也因此讓我看不到別人的優點,以至于活在自己營造的那個灰暗的世界里。我真的沒想到這件事情給我的生活能帶來這么嚴重的影響,之前甚至以為朋友之間就是互相訴苦,互相鼓勵……是自己的問題才讓我遇到了什么樣的朋友。我發現我原來是一個負能量這么重的人。人不能自私到以為別人不自私。
跟朋友聊天的時候,平常的話題當然少不了吐槽,有時候會忍不住隨聲附和或者也說著自己的抱怨。我想我是得多找些笑話或者開心的事,來沖減掉本來的“吐槽時間”。
對于親密關系,因為是你的至親,是你生活幸福的最重要的基石。所以必須善待你的家人朋友,要更多的付出耐心。如果能夠解決就好好解決,解決不了就欣然接受,被接納是最讓人深感幸福的事,那才是你心靈停靠的港灣,去接納,去被接納,我們和我們最親密的人都會快樂。
昨天聊天的時候朋友有說到鄰居家聲音太吵,睡不好的情況,本來也要吐槽自己家的狗……想想還是算了,反正也都能解決。但是還是很忍不住的吐槽了之前遇見的一個很奇葩的人……好吧……既然那人讓你那么不開心,還是不要提人家了。
當了解到“抱怨是非常負能量”這件事之后,大腦真的會在自己抱怨的時候開啟小彈窗。我之前非常喜歡賴在床上的原因是喜歡在床上想一些亂七八糟,有的沒的的雞毛蒜皮的小事,比如昨天晚上應該是誰半夜醒了,或者有什么東西吵到自己了,該買個耳塞了,恍恍惚惚,零零碎碎……呃……這個時候一定要開啟小彈窗!告訴自己啥都不要想,趕緊起來,把被子疊起來!
一直很羨慕那種很陽光的人,原來我以為是因為她有很陽光的笑容,她有很幸福的家庭,她有對生活無所謂的態度,現在才知道,總是能看到這個世界的美好,并向你呈現出這種美好的人才是最陽光的。因為在她們的世界里,沒有所謂什么樣的坎兒過不去,能過去就過去了,過不去的心里也會讓它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