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是無能、無奈的表現而已。
當我們遇到麻煩,遇到不順利的時候,能解決就解決,解決不了就承受,這才是正確的態度,抱怨有什么用呢?沒有用,因為它只能用來向別人展示自己的無能自己的無奈而已。
我想我之前理解錯了。不向別人抱怨,并不是基于自己內心的驕傲,害怕別人瞧不起自己,而是基于自己的能力與堅韌:
能解決就去解決(能力);
不能解決就承受(堅韌);
抱怨的害處,并不僅僅在于浪費時間,也不僅僅在于那樣會暴露自己的無能;它真正的害處在于,它會讓你不由自主地放棄掙扎
說話,對每個人來說,其實都是“大腦重塑”的過程。我們每個人都傾向于不由自主地“扮演”我們向別人描繪的那個樣子,直至成為那個樣子。
你觀察一下就知道了,那些向你抱怨的人,說著說著就開始進入“表演”狀態,他們很投入的,他們需要你的同情,他們需要全世界的同情和“理解”;為了讓你同情,為了讓全世界同情,他們就會不由自主地扮演“一個其實更慘的角色”……演著演著,別人還沒怎么樣,自己先信了,不由自主地任由自己變成那個“更慘的角色”——你想成為一個“更慘的人”嗎?開始抱怨就可以了,多簡單!
我們時常將自己的價值,寄托在別人的評價體系中。如果是這樣,我們的生活中不得不多出很多不必要的抱怨,因為你永遠控制不了別人。既然我們能控制的只有自己,那不妨把評價標準從別人身上拿回來。你做事是因為這件事應該做,并且對自己有幫助,而不是只為了獲得別人的認可。
因為抱怨這種事情,真的是會上癮的。尤其當對方以一種接納和安慰的姿態出現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就被這種氛圍打動,并且一直抱怨個不停。
但是,那都是我們最親近的人給我們的愛和包容,所以把它們用在接納我們的抱怨多少有點不合適。
如果是親近的人,與其抱怨不如請求他們的幫助,看看如何能夠一起解決這個問題。即便不能,也可以和他們一起共處,來緩和想要抱怨的情緒。
你抱怨成績不好,你的分數不會自動提高;你抱怨工作困難,該做的事情一點也不會減少。
重要的是,如何給自己制定一些可操作的任務。比如分析完抱怨的源頭后,看看通過何種方法可以解決掉這個問題的一小部分,每天規定自己完成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