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財富自由之路15-徹底戒掉你的抱怨

我遇到的兩個人


我剛參加工作時,項目組中有一個同事,平時接觸也不多,不過一般中午我們三四個程序員都一起去食堂吃飯,那天我中午在改bug,還差一點就完事了,他們幾個人等我,這位同事就說了一句“你中午還在干活,干那些有什么用嗎?領導知道嗎?你以為你年底能競聘上高工呀?趕緊去吃飯吧......”,我忽然感受到他是一個負能量極強的人,以后一定要遠離他。但這個人在團隊跟其他人關系還都很好,我就很痛苦了,我一個新員工,這人際關系以后怎么辦呀?

后來我發現跟他關系好的人之所以關系好,是因為幾個人總在一起抱怨,一旦某個人說哪哪不好了,其他人就湊過來,然后說還有更不好的你不知道呢......當時我有種感覺這個同事發展不會太好,結果年底就被領導開除了,因為總抱怨不好好干活,領導不知道這些細節(知道了更得開除),領導看到的就是干不完活,結論就是水平不夠,結果就是辭退了,年底時團隊十多個程序員,離職了六七個,團隊動蕩很大,當時我還感慨程序員流動真大呀,跳槽真頻繁。幾年后大家討論到那的時候,我仔細想了想,當時走的都是經常抱怨的那幾個人,踏實干活的,干的好的都沒走。

與此相反,第二個人就是當時團隊的領導,一個35歲單身女人,自己在北京生活,典型的一個北漂,在我們眼里一定有很多“值得抱怨”的事,但她每天工作特別有活力,很多我們覺得困難、委屈、痛苦、難受......的事,在她眼里都不是事,遇到問題解決問題,遇到困難解決困難,整天嘻嘻哈哈極其陽光,跟她在一起討論的都是解決方法,跟她在一起似乎總是很開心,有一段時間天天干到凌晨兩三點,總下班后帶我們去吃一頓好的,一直傳達著身體累點沒事,心理不能累的觀念,那幾年從沒聽過她抱怨,現在她是我們一個分公司的總經理了,也有孩子了。

很多人覺得發展好壞主要是運氣,機遇,背景,能力等等,我始終覺得還要加上一個,你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他決定了你的發展上限,而這個認知是由很多很多觀點和觀念組成的,這里面最重要的一個觀點就是——徹底戒掉你的抱怨。

恐怖的抱怨


很多人說抱怨非??膳拢矣X得可怕的程度不夠,應該說是恐怖,他的恐怖之處我總結如下:

最簡單的,抱怨不解決問題,浪費時間和注意力

下面這個表格,你會選哪個?

問題 解決
60分鐘抱怨,0 分鐘思考 問題依然存在
50分鐘抱怨,10分鐘思考 問題依然存在,但有進展了
30分鐘抱怨,20分鐘思考,10分鐘行動 問題部分解決
30分鐘思考,30分鐘行動 問題解決

當然,現實世界不可能這么清晰的劃分出來,但卻能反應一個趨勢,量化的數字我們好選,現實的情況往往很多人就選不好了。

我聽過一些這樣的話“抱怨是不解決問題,但會讓我心情好”,“不抱怨就是奴性,是逆來順受,有問題不讓說才是最大的問題”......豆瓣上面《不抱怨的世界》回復最多的一個書評就是覺得不讓抱怨就是不讓反應問題,就是奴性,而且有大量的人同意這個觀點。

先說說第二點,我覺得反應問題和抱怨是兩回事,放一起說的人一種是真不懂,另一種是故意混淆視聽,為抱怨開脫,不抱怨是一種心態,用樂觀、積極的心態去對待別人,對待生活。不抱怨不代表是非不分,不代表奴性,也不能說明是妥協,反倒是愛抱怨的人,我覺得才是奴性,遇到問題不解決問題,而是去抱怨,沒有意義的嘮叨、毫無責任的指責......

再說說抱怨完了會讓心情好,我是不這么認為的,這種“心情好”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問題沒解決,過一段時間又痛苦了,難道還得抱怨,就這么一直抱怨下去嗎?把問題解決帶來的成就感會讓我心情更好,你要說解決不了怎么辦,這個我們仔細說說。

深入一點,抱怨反應了你的無能

什么情況下才會抱怨,通常是自認為解決不了的情況下,看似是無奈,本質是無能的表現。遇到問題,能解決就去解決,這是能力;不能解決就去承受,這是堅韌。而抱怨不解決任何問題,其實很多人抱怨還處于第一層面,能力問題:

一種是努努力就能解決的,想想辦法就能解決的,推動推動就能解決的,但是因為困難或懶惰,自認為解決不了就真的解決不了了;

另一種是其實可以解決,但不是我能解決的,或者認為不是我的事,一直不去解決,然后抱怨別人做的不好......

這些都是能力方面,過了第一層面,第二層面就是真的解決不了,那么我們就要去承受,需要的是堅韌,不能因為一點痛苦和委屈就抱怨,比如很多人抱怨主要是因為不公平,努力了沒有得到認可,加班最后功勞歸別人,甚至自己出錢出力,最終沒人認得自己,貌似這時候抱怨是很正常的。但是這依然反應了你適應生活的能力,我們應該選擇接受這種“不公平”,因為我們應該也遇到過,沒怎么努力就成功了,偶爾獲得過驚喜,這是時候為什么我們不去抱怨呢,既然我們都想經歷好運,就要做好容納壞運氣的準備。

更進一步,抱怨會讓你失去掙扎的能力和成長的機會

想想我們抱怨完了之后的結果是什么,問題沒解決,但是心情好了,問題依舊是問題,但是在我們眼里被暫緩了,時間長了之后,我們可能就習慣這個問題了,我們對問題妥協了,同樣適應了問題,抱怨這種和解決不了再去承受,卻有著天差地別。

習慣問題,認可問題,才是最大的妥協,才是最大的奴性,慢慢的什么問題來了,都只會自己抱怨,而不去想辦法解決,比如在生活中,我們的身邊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抱怨:抱怨孩子不懂事,抱怨家人不體諒自己,抱怨付出多、薪水低,抱怨上級不公平,抱怨公司制度不合理,抱怨人生不如意......想想這些抱怨,都是說外在的,別人的,從來沒有說過自己,抱怨自己怎么怎么樣的,久而久之,都不是我自己的問題,自己就不會改變,不會前進。而找別人的原因,是沒有辦法解決的,我們沒辦法改變別人,能改變的只有自己,最終水平沒上來,我們自己卻適應了周圍種種問題,失去了掙扎的能力,失去了進步的能力,失去了成長的機會。

所以,再次強調,抱怨的害處,不在于浪費時間,也不在于會暴露自己的無能;它真正的害處,在于會讓你不由自主地放棄掙扎。

再進一步,抱怨不但會讓你不成長,還會讓你更慘

當我們批評和指責別人的時候,我們覺得有優越感,覺得自己更加強大,抱怨也是類似。抱怨產生時,會有一個前提:我是對的,別人是錯的。當我們想抱怨的時候,都希望有人能知道,要么說出來讓別人聽,要么寫出來讓別人看,這樣才會覺得舒暢。

一旦我們開始抱怨,就會找很多理由來證明我是對的,別人是錯的,想想周圍向你抱怨的人,是不是說著說著就會進入“表演”狀態,他們很投入的,他們需要你的同情,甚至需要全世界的理解和同情,為了讓你同情,為了讓全世界同情,他們會不由自主地扮演“比實際更慘的角色”......演著演著,別人還沒怎么樣,他自己先信了,不由自主地變成那個“更慘的角色”。

每年過年回家,和老家的同學聚餐,1年不見總有很多聊的,就有一些人總是說自己多么多么辛苦,多么多么累,掙得少啥的,其實過的不算好,但也不算不好,但是總這么說,幾年下來,我發現這種情況的同學過的還真不好(說實話,同學會真是攀比的地方,有比過的好的,還有比過的不好的)。

最后,抱怨會影響你的周圍,沒人會喜歡你

我們的生活總是有幾個值得感謝的朋友,愿意傾聽你的心聲,但從沒聽說過好朋友愿意傾聽你的抱怨的。想想,你喜歡一個特別愛抱怨的人嗎,總是負能量的人嗎?

因為抱怨都是抱怨別人,都是再找別人的不好,周圍的不好,環境的不好,也反應出你不是一個樂觀積極的人,對你的社交也會有嚴重影響,即使再好的朋友,如果總是抱怨,終究會厭煩的。

總結一下

不抱怨的核心:一種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不做沒意義的抱怨和無謂的指責,把注意力集中到解決問題上。

抱怨的恐怖之處
對自己:浪費注意力 → 無能 → 妥協,失去進步的機會 → 會讓你更慘
對周圍:影響社交,沒人會喜歡你,珍愛生命,遠離抱怨和抱怨的人。

戒掉抱怨的方法


前面寫我剛參加工作時的領導,我跟她接觸這么長時間,他給我的感受就是特別有激情,有活力,事業心,上進心特別強,你覺得這種人會經常抱怨不滿,不公平嗎?哪有那個精力和時間呀,精力和時間都在解決問題上面,心思根本不在眼前,而在未來的目標,與其說心態好,其實根本沒考慮過抱怨,如果你有長遠、明確、迫切的目標,就沒心思關注周圍的“小事情”了,就是上一篇里面講到的“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或者說找到你的PASSION。

找到PASSION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有個見效快的方法,能幫助你戒掉抱怨,就是找個小本,發現抱怨就記錄下來,有了這個記錄,或者說叫反省,能夠非常有效的提醒自己,不要抱怨。

現在抱怨貌似有了一個新的說法,叫吐槽(雖然吐槽的本意不是抱怨),經常聽誰抱怨完,然后說我只是吐槽一下而已,一方面是自己做個安慰,另一方面也是別讓別人覺得他是個愛抱怨的人,但本質就是抱怨,不要覺得自己是吐槽而不是抱怨,就可以放縱下去,最終就會變成真的抱怨。

踐行


1、每天總結自己抱怨的情況,如果出現抱怨就記錄,至少每周反省。

2、做一個正能量的人,任何時候都不抱怨,任何時候,反復提醒自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